新京报客户端

好新闻 无止境

立即打开
昔日“朝天宫御道”东西岔胡同更新亮相
新京报 记者 戴轩 王嘉宁 编辑 张磊
2021-07-06 21:48
该项目是核心区控规落地之后西城区实施的首个历史文化街区胡同更新项目。

新京报讯(记者 戴轩)明朝时期,这里曾是规模宏大的朝天宫,历史变迁,逐渐演变为北京老城重要的生活性服务街巷。7月6日,西城区宫门口东西岔胡同经过一年的保护后更新亮相,老建筑修缮、架空线入地,且增加了公共小广场。

 

宫门口东岔,家家户户插上了国旗。新京报记者 王嘉宁 摄

 

该项目于2020年6月4日启动,是核心区控规落地之后西城区实施的首个历史文化街区胡同更新项目。

 

东西岔胡同位于白塔寺下,历史上曾为朝天宫山门御道。随着居民在朝天宫遗址上修建房屋街巷,逐渐形成不规则的骨架和肌理,成为白塔寺街区乃至北京老城内最重要的生活性服务街巷。

 

改造之前,东西岔胡同是著名的脏乱差胡同。私搭乱建严重、公共空间缺失、胡同停车杂乱、业态无序等问题严重影响胡同肌理风貌和居民生活质量。

 

项目启动后,胡同22处、870余平方米的违建被拆除。之后,根据设计单位与居民共同议定,街区进行了“微修缮、微更新”。


宫门口东岔,胡同焕然一新。新京报记者 王嘉宁 摄


为了保留胡同历史,修缮采用“修旧如旧”的思路。东岔71号、73号主营炸油饼等便民小吃,是东西岔上颇具历史特色的老商铺,但结构存在隐患,需要排险重建。勘查中发现,商铺的北侧山墙为具有一定历史的老墙,砌筑手法在古建筑中也较为少见,为了保留建筑原真性,工作专班在对老商铺进行修缮与提升时,尽量使用从原建筑拆除下来的老砖,清理后按原来的砌筑工艺进行恢复,既解决了商铺的安全隐患,又保持了传统胡同老街建筑的本来面貌。

 

除此以外,工作专班对百年历史的老门扇进行了保留;减量更新、适度改造,根据墙体现状,对西岔119号墙面采用老砖修复;尊重建筑风格,保留东岔9号、东岔35号的西洋门楼设计。

 

据居民反映,胡同中下水常常堵塞,反味严重;道路坑洼不平,晴天尘土飞扬,雨天泥泞积水。改造工程将地区管线进行整体更换,用四种不同材质对路面进行重新铺设,将原有的路灯杆、电力杆等合并为综合信息杆,实现所有电力架空线入地,提升白塔风貌。针对居民反映的缺乏活动空间的问题,东西岔中心300平方米开放区域被改造为小广场,补植绿植,增设公共休闲空间。

 

连接宫门口东岔和宫门口西岔的小广场。新京报记者 王嘉宁 摄

 

在整个项目实施过程中,共更新立面143处,电力架空线入地3800米、电表线箱整理468处、拔除线杆55根,排水系统改造1443米、更新井室25座,道路景观改造提升6552平方米。

 

东西岔胡同保护更新项目在硬件提升基础上,同步实现业态升级。东西岔胡同原有店面61家,蔬果零售、美发、小卖部、粮油店等业态较多,同质化严重,时常占道经营。

 

最终,东西岔在升级品味羊汤等老品牌餐饮业态的基础上,新引入了以白塔书房为代表的文化业态、以Cabo咖啡为代表的品质餐饮业态等。

 

新京报记者 戴轩 摄影记者 王嘉宁

编辑 张磊 校对 杨许丽

来阅读我的更多文章吧
戴轩
新京报记者
记者主页
相关推荐
龙湖,蹚过时代之河
房产
千年文脉作轴,徐州彭城七里重塑城市更新标杆
时事

新京报报料邮箱:67106710@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