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京报讯 (记者 李玉坤 实习生 王景曦)今天(7月5日),中国气象局召开2021年7月新闻发布会。会上详细介绍了6月天气气候概况,对7月气候趋势做出预测并提出了相关防灾减灾、农业生产建议。
中国气象局应急减灾与公共服务司司长王志华介绍:“预计7月份,全国大部分地区气温接近常年同期或偏高,降水接近常年同期或偏多。7月11日之后,主雨带东段将北抬至西北地区东部和华北等地,这些地区的降雨将进一步增多。”
6月全国平均气温偏高、平均降水量偏少
中国气象局应急减灾与公共服务司司长王志华介绍,6月份全国平均气温20.8℃,较常年同期偏高0.8℃,为1961年以来历史同期第三高;平均降水量91.5毫米,较常年同期偏少7.8%。
全国天气气候特征总体呈现出暴雨过程频繁的特点,尤其是江南华南等地,暴雨天气较为频繁。其次还有强对流天气多发、西南地区旱情缓解、中东部出现区域性高温天气、有热带低压登陆海南的特点。
6月份,针对各类气象灾害,全国各级气象部门共发布气象灾害预警信息44681条,雷雨大风、冰雹、大风灾害等预警信息发布数量,分别较去年同期增加了71.3%、57.1% 、22.7%,这些气象灾害预警信息在防灾减灾中发挥了较好的作用。
预计7月将有2到3个热带气旋登陆沿海
王志华介绍,在对7月气候的趋势预测方面,重点关注雨带位置的变化、南方高温天气以及台风对东南沿海地区的影响。
预计,在7月份,我国东北、内蒙古东部,华北等地的降水将较常年同期偏多,需防范暴雨洪涝,以及强降水可能引发的次生灾害。西南地区、西藏东部的降水接近常年同期到偏多,需防范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
发布会上,国家气象中心副主任薛建军介绍了进入七月后,预测雨带位置的变化。他说,从今天开始,我国东部的主雨带,已经由长江中下游北抬到淮河流域。在7月10日之前,主雨带位于四川盆地,或江汉江淮黄淮等地。11日之后,雨带再次北抬,因此西北与中东、华北等地降水比较突出。
此外,7月份将有2到3个热带气旋登陆和影响我国沿海地区,需防范台风带来的强降雨、大风等灾害。另外,江南和华南等地气温偏高,高温日数将较常年同期偏多,有间断性的高温,需注意高温对于人体健康的不利影响,做好防暑降温的准备工作。
预计7月份,全国大部分地区气温接近常年同期或偏高,降水接近常年同期或偏多,水热条件对于农作物的生长发育整体有利。东北地区、内蒙古东部、华北和西南地区东部的降水偏多,部分农田可能会出现湿害、渍害,以及洪涝灾害,建议农区加强农田的水肥管理,降水过后,要及时排涝降渍,促进作物的稳健生长。
江南东部、华南大部气温较高,高温日数将较常年同期偏多。江南东南部降水偏少,部分地区可能出现高温等天气,建议各地科学用水,做好高度干旱的防旱工作。早稻区需注意以水调温,防范高温影响水稻的灌浆;两稻区需加强秧苗的管理,以防高温灼伤秧苗。
此外,7月份各地高校、中小学陆续放假,外出旅游人员增多,中国气象局特别提醒要关注各地强降雨和高温等天气的预报,并采取必要的防范措施。提醒7月份南方高温天气偏多,相关地区要做好高温中暑人员增多的卫生应急准备工作。
受热带风暴影响,未来十天华南南部沿海有大到暴雨
中国气象台预计,7月10日以前,我国中东部的主雨带,主要位于四川盆地,江汉、江淮、黄淮南部等地。7月11日之后,主雨带东段将北抬至西北地区东部和华北等地,这些地区的降雨将进一步增多。
预计未来十天,四川盆地,西北地区东部,华北和东北地区西部、南部,黄淮西部、南部,江汉,江淮,华南南部沿海等地的累计降雨量为70-80毫米,部分地区有100-200毫米,局地超过300毫米,上述地区累计降雨量将较常年同期偏多2至6成,局部偏多一倍以上。
此外,江南华南中北部等地将有4-8天是最高气温为30℃至37℃的高温天气。7月6日至7日,南海和菲律宾以东洋面将有1-2个热带风暴生成,受其影响,华南南部沿海将有大到暴雨,局部大暴雨,相关地区需要加强防范。
新京报记者 李玉坤 实习生 王景曦
编辑 樊一婧 校对 李立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