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客户端

好新闻 无止境

立即打开
高尚全病逝:“改革”曾是他一生的追求 | 新京报专栏
新京报
2021-06-28 21:13
从高尚全的人生经历里,我们能看到几十年来中国经济改革的巨大发展变化。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发布讣告。图片来源: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官网截图


文 | 王明远

6月27日晚,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官网发布讣告称,原国家体改委副主任、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原会长高尚全同志,因病医治无效,于2021年6月27日下午三点零二分在北京协和医院病逝,享年九十二岁。

 

作为享有盛名的“改革老人”,高尚全的去世,引发许多人的缅怀、追忆。

 

高尚全于1985年5月担任国家体改委副主任,他曾先后参加1984年十二届三中全会、1993年十四届三中全会、2003年十六届三中全会等6次中央重要会议的文件起草工作。

 

他关于“企业自主权”“商品经济”“劳动力市场”等一系列改革建言,有力推动了我国改革开放事业和改革理论的发展。可以说,他曾见证和参与了早期经济改革规划设计工作。

▲高尚全。图片来源:新京报网

高尚全与“改革进行时”

 

高尚全出生于1929年。1979年我国开启经济改革,这也开启了他人生的春天。他曾被调往新成立的国务院机械工业委员会,开始有机会真正研究经济问题,对我国重工业的发展提出了很多建议。

 

1982年高尚全又被调入国家经济体制改革委员会。国家体改委不同于一般的部委,它是我国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转型的“规划设计院”。从“十二大”到“十五大”之间,我国经济体制改革过程中的重大决策,几乎都有国家体改委的参与。

 

中观领域的金融体制改革、流通体制改革和社会保障体制改革以及微观领域的现代公司制度改革,也是体改委主导参与的。

 

刚刚成立时,体改委不过有100来名工作人员,副主任下面就是七个小组长,高尚全担任调研组长,是里面的“业务骨干”。


▲高尚全。图片来源:新京报网


1984年,我国农村经济改革已经取得初步成就,下一步面临城市改革的问题,中央计划在当年召开的十二届三中全会上,制订一份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但是,经济体制怎么改,内部争议很大。

 

眼见起草工作马上就要结束,还没有任何理论突破,在玉泉山参与文件起草的高尚全心急如焚,与体改委副主任童大林决定请“外援”试试,于是以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所的名义,在西苑饭店召集董辅礽、蒋一苇等经济学家开会,这就是著名的“西苑饭店会议”。与会者一致认为应该发展商品经济,“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无必然联系”。

 

这些专家的意见以报告的形式上报给了中央。此后,“商品经济”的概念被吸收进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纲领性文件之中,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如期出台,我国经济体制改革也迈出实质性一步。

1985年,高尚全开始担任体改委副主任,成为体改委领导之一,这期间他对国企改革、金融体制改革和流通体制改革都做出了全方位的贡献。

 

他还发挥了英语好、理论功底深的特长,多次代表体改委进行对外交流沟通,其中包括非常重要的几次活动。

 

1985年,他负责组织“宏观经济管理国际讨论会”,也就是著名的“巴山轮会议”。

 

这次会议的结论是中国需要完善市场调节体系,改变对企业管理方式,由直接控制变为间接管理,鼓励企业变为独立经营实体。这些建议被国务院悉数采纳,成为下一步经济改革的指导方针。

 

1986年,他和体改委一行人去匈牙利等国家考察,当时东欧一些国家的经济已经出现很多危机,他们的考察成果让我国经济改革规避了很多风险。

 

1987年,他带领一些经济学家参加了世界银行在曼谷召开的“计划与市场研讨会”,这次会议可以看做是“巴山轮会议”的延续和补充,主要讨论市场机制与宏观调控的关系。

▲高尚全。图片来源:新京报网


老骥伏枥,退休后高尚全继续为改革开放鼓与呼

 

高尚全于1993年退休,但是他对改革开放的贡献没有到此为止。让人感动的是,退休后,他依然老骥伏枥,继续为改革开放鼓与呼,多次参与重大经济改革决定的制订。

 

他先后参加了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和十六届三中全会关于经济改革的文件,以及十五大报告的起草工作。

 

2012年中央成立领导改革的顶层设计机构——“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他也是最早提议者之一。

 

另外,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和市场经济的发展,对政府经济决策专业化的要求不断提高,需要建设一批高水平智库来支撑政府的决策,高尚全也为此而奔走。

 

1991年11月,他发起成立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并担任首任院长。1993年,高老支持一些经济学家发起成立中国经济研究中心,后来这个中心逐渐发展壮大,如今已经更名为“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以上两个机构,如今都成为影响力很大的经济智库。

 

1999年,高尚全担任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会长,体改研究会本来是体改委的一个对外交流所用的学术机构牌子,并非实体机构。

 

在高尚全的努力下,体改研究会也逐渐做实,吸纳了石小敏、樊纲、迟福林等一批优秀中青年经济学家,成为一个高水平的经济研究智库。

 

体改研究会后来不仅参与发起成立“中国经济50人论坛”,每年还组织“中国改革论坛”和“宏观经济与改革走势座谈会”,这些都成为中国经济界的高水平研讨活动。

 

高尚全的行政级别并不高,但是他的影响力和成就远超他的职位。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以他和马洪等为代表的一批专业经济领导人才,为我国经济改革转型制定正确的方案发挥了重要作用。

 

他们还积极支持地方和民间的改革事业,把高层和民间的改革热情串联起来,共同形成强大的改革动力,使我国市场经济改革的纵深程度和成就远超其他发展中国家。

 

从高尚全的人生经历里,我们能看到几十年来中国经济改革的巨大发展变化。就在今年,他还完成了个人回忆录,相信这也是一份珍贵的历史记录。

 

高尚全为国家和人民的事业奋斗到最后一刻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高尚全先生千古!


□王明远(青年经济学者)

编辑:陈静 校对:李立军

新京报报料邮箱:67106710@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