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京报快讯(记者 吴婷婷)他们来自不同的行业、不同的领域,他们中有老党员,也有新党员。今天(6月28日)上午,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活动新闻中心举办中外记者见面会,邀请“光荣在党50年”纪念章获得者和新发展党员代表与中外记者见面交流。
新京报记者吴婷婷向新发展党员代表赵脯菠提问。新京报记者 侯少卿 摄
隋森芳:成为又红又专的人才,攀登科技高峰
隋森芳是中国科学院院士、清华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1965年入党,已经光荣在党55年了。隋森芳的研究领域是生命科学,由于其在冷冻电镜研究蛋白质结构的突出成就,2009年隋森芳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
回忆起入党的故事,隋森芳说,进入清华大学学习后,他的周围有许多优秀的共产党员,尤其是由高年级毕业班学生党员组成的特别辅导员队伍对隋森芳产生了巨大影响。“当时我就非常羡慕他们,觉得应该像他们那样,成为一名又红又专的人才,攀登科技高峰,为国家争光。”大学二年级,隋森芳光荣加入中国共产党。“现在想起来,能够成为一名又红又专的人才,攀登科技高峰,为国家争光,这就是我的入党初心。”
中国科学院院士、清华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隋森芳。新京报记者 侯少卿 摄
隋森芳是“光荣在党50年”纪念章获得者。50年以来,他亲眼目睹了国家巨大的变化。“记得上世纪80年代,我回国后在清华大学开始建立自己的实验室,那时几乎什么设备都没有,的的确确是白手起家。现在30多年过去了,我们的科研硬件设施可以与发达国家最好大学的硬件设施相媲美,这就是翻天覆地的变化。”隋森芳说,这使他感受到没有党的领导就没有国家的强盛,中国就不会取得现在的成绩。
同时,他勉励年轻党员、年轻科学家,卧薪尝胆、埋头苦干,用聪明才智把国家建成一个顶尖的科技强国。
刘金华:周总理的叮嘱令我牢记终身
刘金华是全国人大常委会办公厅离退休干部局第十一党支部书记,入党已经52年。退休前,刘金华一直在人民大会堂工作,她亲眼目睹了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为人民鞠躬尽瘁、为人民呕心沥血,不计时间、不计报酬的工作态度,不忘初心、永远跟党走的坚定信念。
1969年,刘金华在人民大会堂入党。虽然已经过去了几十年,但入党时的情景,她依然历历在目。刘金华说:“过去周总理来我们大会堂活动的次数很多,所以他和我们这些工作人员也比较熟悉,每次来大会堂,他都要关心我们的工作、学习和生活情况,但是最关心的还是我们的入党问题。”刘金华曾经写过四次入党申请,在同志们的帮助和自己的努力下,她终于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全国人大常委会办公厅离退休干部局第十一党支部书记刘金华。新京报记者 侯少卿 摄
“入党以后我告诉了周总理,总理很高兴地叮嘱我:‘不能光从组织上入党,更重要的是要从思想上入党,思想入党是长期的,思想改造也是长期的’。”周总理的这句话令刘金华牢记终身。
也正因为如此,刘金华在退休后担任全国人大常委会办公厅离退休干部局第十一党支部书记时,她比以前更忙了,“我要组织大家学习、活动,还要为老同志们服务好。另外,我们还有一个近600平方米的活动室,每天都要打扫干净。所以有的老同志就说,刘金华你都退休了,图什么?实际上我什么也不图,我图的就是大会堂的老同志们退休以后还有一个组织,虽然从岗位上退下来了,但仍然还有党组织管理。”
赵脯菠:“工匠精神”就是一辈子干一件事,把这件事干到极致
赵脯菠今年24岁,虽然年纪轻,但他已经是中国十九冶集团有限公司首席焊工技师,也是一名刚刚入党的新党员。
赵脯菠来自四川省凉山州的一个小山村,16岁那年出于对焊花的好奇和憧憬,他选择了焊接专业。“第一次穿上厚厚的防护服,戴上炫酷的防护面罩,同时也感受到了焊接这项工作有着常人难以想象的艰辛。” 赵脯菠说,焊接时跳跃的焊花温度高达几百、上千摄氏度,即使穿着厚厚的防护服,焊花依旧能够通过防护服灼伤皮肤,手臂上的那些疤痕见证了他的成长。
中国十九冶集团有限公司首席焊工技师赵脯菠。新京报记者 侯少卿 摄
虽然工作艰辛,但赵脯菠对自己的选择一点也不后悔,这些璀璨的焊花和美丽的伤疤陪他走上了第45届世界技能大赛的最高领奖台,实现了他的冠军梦想,也实现了中国在参加世界技能大赛以来焊接项目的“三连冠”。
在夺冠的途中,赵脯菠经历了哪些磨练,他怎样看待工匠精神?在今天的见面会上,新京报记者提问了赵脯菠。他告诉记者,在学习焊接的六年时间里,他经历了很多挫折和失败,最后能够一步步走向世界舞台得益于“坚持”这两个字。
记得有一次在训练时,赵脯菠做的试件高于头部,所以焊的时候铁水很容易往下掉,烫到身体。为了不耽误训练进度,赵脯菠都咬牙坚持了下来。“我觉得成功没有捷径,只有踏踏实实一步步往前走。我认为的‘工匠精神’就是一个人一辈子干一件事,把这件事情干到极致、干到最好。”
今年6月初,赵脯菠和同事们在党旗前庄严宣誓,他说:“虽然入党是一个过程,但当好党员却是一辈子的事情,我希望能够用我的实际行动践行自己的入党誓言。”
龙兵:共产党员不怕苦不怕累不怕牺牲的精神给人极大震撼
湖南省常德市桃源县茶庵铺镇个体货车司机龙兵是一名新党员。2007年从部队退役后,龙兵选择了自主择业,成为了一名货车司机。
2020年初,新冠疫情暴发,武汉告急,各地援助物资难以运进。当时他的家乡常德就有很多物资要运往武汉。得知此消息后,龙兵主动联系了相关部门,希望能出一份力。
湖南省常德市桃源县茶庵铺镇个体货车司机龙兵。新京报记者 侯少卿 摄
为了尽快将物资运往武汉,龙兵连续32天吃住在车上,往返11趟为武汉等地送去了蔬菜、大米、牛奶等物资,总计300多吨,总行程1.2万公里。
说起自己的入党故事,龙兵至今仍十分感慨。2003年,入伍还不到一年的他奉命参加洪泽湖抗洪抢险,“我看到一名名共产党员冲锋在抗洪一线,他们扛沙袋、堵缺口、转移被困群众。我印象最深的就是我的班长,一名当时才21岁的年轻党员,他连续多天奋战在抗洪一线,即使肩膀磨破了皮,双手起了血泡,在身体疲惫不堪的时候,险情再次来临,他依旧强忍疼痛冲在最前面。”
这次经历让龙兵对共产党员产生了极大的敬意,对加入这个优秀的组织产生了莫大的向往。此后龙兵一直严格要求自己,积极向党组织靠拢。不管是在其家乡茶庵铺镇,还是往返武汉的路上,他看到一支支党员先锋队和一名名共产党员冲锋在抗疫一线,他们不辞辛劳地筹备物资,他们不怕苦、不怕累、不怕牺牲的精神给了龙兵极大的震撼。
从武汉回来以后,龙兵第一时间向党组织汇报了思想,表达了想加入党组织的强烈愿望。今年6月初,龙兵光荣地成为了一名共产党员,多年的梦想在党的百岁生日之际终于实现了。
新京报记者 吴婷婷 摄影记者 侯少卿
编辑 樊一婧 校对 李立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