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绿树环绕村庄,河水沿村而过,山东潍坊诸城市前我乐村,这个小小的自然村,在网格化治理的时代,也有了自己的党组织。新京报记者 周怀宗 摄
整洁干净的村道,一直延伸到村边的一条小河边,浅浅的河水,环绕着村庄蜿蜒流过。一条观景路沿河而建,通往河边的土坡,被一道漆成绿色的铁丝网围住。
入夏以来,防溺水的工作强度日渐加大,张培金每天都要在河边巡查三次,防止孩子们下河游泳,并通过APP,随时将巡查情况录入系统,以备查阅。
2021年6月18日,前我乐村网格党支部书记张培金在巡查河边。入夏以后,防溺水工作变得更重要了。新京报记者 周怀宗 摄
张培金是山东省潍坊市诸城市南湖区范家庄子社区前我乐网格的一名网格党支部书记,这是一个新的职位,也是山东诸城市党建引领社区网格化治理服务的新举措。据介绍,今年以来,诸城推进城乡社区网格化治理服务,在原有的社区党委下,设立了更基层的“网格党支部”,每一个“网格党支部”覆盖一个自然村或城市居民小区。所有的网格连在一起,组成了一个覆盖全市的“一张网”,一网统筹城乡社区网格治理服务。
支部建在网格上
前我乐村是一个只有86户303人的自然村,十多年前,诸城市推行农村社区化,范家庄子辖6个自然村900多户居民,成立社区党委,张培金即是党委委员之一。
在诸城市推行社区网格化治理服务的过程中,前我乐村成为最基本的网格之一,同时建立网格党支部,配备了支部书记。
“现在有了网格党支部,党组织距离居民更近了一步”,张培金介绍,网格党支部成立之后,许多原本由镇、社区承担的工作,沉到了网格党支部,“比如人居环境治理、生产生活安全监督等”。
在诸城市龙都街道曹家庄社区所属的容郡网格党支部的办公室里,网格党支部书记刘学东向记者展示了他的日常工作,在一个APP上,显示着网格9大项、20小项日常工作,包括城乡管理、安全隐患排查、环境污染排查等。
容郡网格有两个居民小区,每天上班后,刘学东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在两个小区中巡查一遍,将所有发现的问题拍照、上传到APP上,然后各个职能部门、人员,会自动收到消息,前往处理,处理之后,APP就会显示“办结”,有些问题刘学东现场就能处理。
2021年6月18日,刘学东正在自己负责的网格区域内巡查,并在手机上更新巡查情况。新京报记者 周怀宗 摄
在整个诸城市,无论城乡,都在这个覆盖全市的网络之中,据介绍,今年5月,诸城市发布《关于加强社区网格化治理服务的意见》,将全市259个城乡社区,细分为1690个网格,其中,居民小区网格1497个,此外还有服务医院、学校、工业园区等专属网格193个,所有网格都建立党支部,实现党组织全覆盖。
前我乐村的网格党支部,改变了过去自然村的治理服务模式,张培金告诉记者,网格党支部所做的工作,服务对象更加具体,组织架构也更加细致了。“网格支部直接服务到户、到人,网格一家亲,服务面对面”。
“入网”之后,要学会适应
2021年6月18日中午,诸城市南湖区郝家村社区大郝家村,一个小小的院子,就是几位网格党支部成员的办公地点,网格支部书记王进军正坐在电脑前,查看村里的情况。
网格党支部建立之后,村里的30多个摄像头连成了网络,直接显示在王进军的电脑上,他几乎可以看到这个村子里任何一个公共场所的情况,环境卫生、安全隐患等一览无余。
2021年6月18日,王进军在大郝家村网格办公室的电脑上,通过联网的摄像头可以查看到村里公共区域的情况。新京报记者 周怀宗 摄
但仅在电脑前查看远远不够,王进军也要每天巡查数次,这个251户861人的自然村网格,更多的事物,都需要有人现场处理,比如邻里纠纷、环境清洁等。王进军告诉记者,每个网格都有一名网格长,多名网格员,网格党支部书记一般都是社区党委委员担任,网格员则是聘用网格中的优秀党员干部担任。
在大郝家村网格党支部,还有几位网格员,他们分别承担着不同的工作,“分工非常明确,9大项工作中,哪一项是哪个网格员承担,工作进度如何,在网络平台一目了然。”王进军说。
刚刚接触网络化办公的王进军,还在适应阶段,“我们都在学习,学会怎么用手机现场办公,上传图片,办结事务”,王进军说。
“以前村里有事,都是大喇叭通知,现在用手机,确实方便了很多”,王进军说。
覆盖城乡社区的网格化治理服务网
曹家庄社区党委的办公室里,一面大屏幕,实时显示着整个社区所有网格的情况,刘学东所在的容郡网格即是其中一个。
物联网让社区服务变得更加直接和具体,在这面屏幕上,刘学东可以看到辖区内所有地方的情况。新京报记者 周怀宗 摄
曹家庄社区的办公室里,一个大屏幕上显示社区中所有事务,并可以通过电脑查询到每一件事务的进度、经办人等信息。新京报记者 周怀宗 摄
每天,刘学东要巡查3次,上报至少5个事项,每一个事项,也都会实时显示在这面大屏上,包括事项的处理进度,也都随着具体人员的工作进度更新,记者看到,在一个查询页面上,可以查询到每一个网格支部书记、网格员上报的事项及进度,未办结的事项,由谁处理?处理到何种程度?都有具体的记录。
这只是诸城市1690个网格中的一个,这1690个网格,每一个都是如此,同时,它们又连成一个更大的网络,覆盖整个诸城市所有城乡社区。
据介绍,在诸城市,一个“前端发现报告—分级分流—镇街园区片区、部门单位限时办结—全程跟踪督办—办结回访问效”闭环运转流程,正在有序运转,在这个网格中,每一个人都是执行者,也都是监督者,每一个事项、每一个环节,都明确地记录在系统之中。
“社区网格化治理服务,还有一个特点,即把管理变治理,管理变服务。”曹家庄社区所在的龙都街道党工委组织委员李季告诉记者。
一整套社区网格化治理的系统,本身也是一个服务系统,诸城市委组织部副部长王刚介绍,全市共选聘网格员5485人,其中由社区干部担任的4745人,占86.5%。同时对网格员进行常态化、专业化的培训,今年已培训网格员2万人次。网格员的收入,则实行“岗位+绩效”补贴报酬保障机制,由镇街园区片区负责对网格量化考核,考核结果与网格员补贴报酬发放挂钩。
在具体的服务事项上,网格员实行分片包干责任制,“每天至少巡查2小时、上报5条问题,落实问题发现、分流交办、处置办结、结果反馈闭环运行机制,破解了‘看得见、管不了,管得了、看不见’的难题。目前,全市每天收集网格上报事项5000多条,较过去增长了约5倍。”
“和社区相比,网格党支部服务的范围更小更细更具体”,张培金告诉记者,比如前我乐村网格支部,村边有一条河,防溺水的工作更重,每天巡查显然不够,我们还有专门的人在河边“站岗”,此外,网格党支部的成员,还包干学生的安全工作,每个人包五六个学生,责任非常明确,工作也就能做得更具体了,这在以前,是很难做到的。
新京报记者 周怀宗
编辑 唐峥 校对 卢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