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客户端

好新闻 无止境

立即打开
​蒋俏蕾:算法有助于开拓人的认知、心理和思维路径
新京报 记者 郑伟彬 编辑 张笑缘
2021-06-20 11:36
需要多方协同共治来实现算法善用。

资料图。图片来源:Unsplash 


新京报讯(记者 郑伟彬)以算法为核心的智能技术在推动人类社会的进步上发挥了重要作用,不过也同时暴露出一些问题、矛盾和伦理困境。为此,6月18日,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智媒研究中心、新京智库联合举办了“算法善用 智能人文:智能信息的多学科融汇”的线上高端论坛,与会专家就算法等技术对价值创造、裨益人类、社会发展的积极意义展开讨论。


会上,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教授,智媒研究中心副主任蒋俏蕾发表了主题为“算法有助于开拓人的认知、心理以及思维的路径”的演讲。蒋俏蕾表示,让算法为多元的公众所享有,并且让多元的主体和公众参与算法的构建,是引导算法善用的主要途径。


算法开拓人们的认知、心理和思维路径


蒋俏蕾认为,把算法看作一种媒介,可以帮助我们理解为什么要关注算法,以及它可能引发的伦理思考和影响。算法作为媒介,要从三个方面来理解。首先是for,就是算法是为了谁?其次是by,算法是由谁来主导设计的?最后是算法的归属,算法属于谁吗?由谁来享有?


对于这三个问题,蒋俏蕾认为可以从微观、中观和宏观三个层面进行探讨分析。


蒋俏蕾首先强调,要认识到当前算法所支撑的智能媒体远没有达到强人工智能的状态。并且“算法黑箱”在某种意义上和人类现在不能真正理解人脑是如何开展认知或信息处理是一样的。所以,现在所探讨的算法更多的还是处于一种将其作为媒介工具为人类服务的阶段。不过,尽管如此,算法带来的伦理思考和问题其实是相通的。


蒋俏蕾表示,算法介入传播路径,在微观层面可能会产生的影响,包括是否加剧既有一些经典或是古老的伦理问题,是否会带来我们没有预见或没有准备好的新风险或伦理思考。


尤其是,现在大部分人没有意识到算法作为一个外在的(相对于大脑),作为人的信息选择和处理的新媒介,其“算法黑箱”会对个人产生的影响。因此,蒋俏蕾认为在微观层面的观察,更多要从公众层面展开,关注算法的影响以及逻辑,展开更多自主性的反思和思考。


蒋俏蕾表示,算法作为媒介技术不仅可能极大地提升和改变过往媒介影响的深度和广度,同时它带来的新传播方式会改变人们的很多认知、心理以及思维的路径和偏好。比如研究记忆的学者发现,有了搜索引擎、推荐或是其他智能媒介之后,人的记忆方式从原来的记忆特定信息内容,转变成为记忆获取信息路径,也就是从哪里可以找到这些信息。


资料图。图片来源:Unsplash 


同时,算法推荐作为新媒介运作之后,也会改变人们的价值偏好,极大地突破以往人们熟悉的一些线性传播,逐渐开始更加重视情感回归或者情感呈现;从过往在传播过程当中更多地聚焦于特定内容,转而变成一种平行的、网络化的思维方式,以及对叙事也从过往的文本,到多媒体网络化相互关照的叙事探讨。


“所以由于新媒介技术带来的认知路径和偏好的变化,可能改变我们过往在道德和伦理层面上,长久以来形成共识的一些认识,会带来新的讨论和思考。”


广泛公众参与,助力算法优化


蒋俏蕾表示,现在从算法的运作机制和产生的影响,去探讨它是否符合伦理道德,是否突破过往既有伦理导致的规训和审视;同时,也要跟现有的法律治理和道德建立的历史文化语境,以及现在基于算法作为媒介的生态和数字时代语境变迁对比当中来找出答案。比如所谓的电车难题这样的古老伦理难题不会因为新技术的出现而能够轻易化解。


同时,以算法为代表的新媒介技术可能会带来一些新的问题,这是过往历史文化语境当中没有纳入的伦理思考,因此需要有前瞻性研究将它纳入思考。比如“算法黑箱”因为存在透明度问题,使得广泛的观众不能参与其中,也就是涉及数字融入问题。由于数字融入是面向广泛的公众,因此公众有权知道算法的基本逻辑是怎样的,由谁设计的,利益偏向又是怎样的,等等。


不过,蒋俏蕾表示,虽然目前没法破解“算法黑箱”问题,但是年轻一代的智能媒介用户会通过自己的策略性使用,不断地探索算法逻辑,用自己的方式来对现有的算法进行改变,帮助算法实现更新或迭代。


因此,蒋俏蕾认为,在微观层面要打破“黑箱”,如果能让广泛的公众融入到算法的建构过程中,那么算法应该能够服务于更广泛的人群。


多元化参与主体引导“算法向善”


在中观层面,蒋俏蕾表示,要捋清算法是如何融入到传播全流程的机制。在以算法技术为基础的智能媒介,在传播过程中哪些是关键主体,又是经由怎样一套机制和逻辑。


在以往的传播研究理论,包括像把关人等理论,我们对线性的、大众传播时代的媒介逻辑有着相对成熟的理解。但在以算法为媒介的新媒介技术,在传播过程中可能会呈现出分布式的把关,它的把关机制会在流程中的很多关键节点涉及多元主体。


因此,在中观层面要厘清算法融入传播的全流程机制,最好是找到这些可能会产生关键作用的节点,并在这些节点纳入更多元的参与主体,“我觉得这是一种我们思考如何引导算法向善的一个层面”。


至于宏观层面,蒋俏蕾表示,要将算法放置在特定的历史文化语境中,考量它的政治经济脉络,并且探讨以算法产生媒介内容的话语实践以及社会文化实践。这些需要多方协同共治来实现算法善用。


总结来说,蒋俏蕾认为,要提升算法的伦理和公众对算法在道德层面的期待,引导算法向善,产生更加积极的作用,需要让算法为更多元的公众所享有,使得算法能够让多元主体和公众融入、参与构建,最终成为由大家认可的,能够为大家享用的新媒介技术。


记者:郑伟彬  编辑:张笑缘  校对:卢茜


来阅读我的更多文章吧
郑伟彬
新京报评论员
记者主页
展开全文
全文
0字
您已阅读
%
打开新京报APP 阅读更多精彩资讯
相关专题

算法善用 智能人文:智能信息的多学科融汇

相关推荐
专家热议算法善用:用社会伦理引导技术发展
智库
人类的语言是如何诞生的?
文化

新京报新闻报料电话:010-67106710 (24小时)

新京报报料邮箱:67106710@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