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客户端

好新闻 无止境

立即打开
我国中度、重度视觉损害人数29年间翻倍 面临3大新问题
新京报 记者 戴轩 编辑 徐美慧
2021-06-06 16:58

新京报讯(记者 戴轩)今天(6月6日)是第26个全国爱眼日,今年的主题是“关注普遍的眼健康”。全国防盲技术指导组组长、北京同仁医院眼科中心主任王宁利介绍,上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致盲率、致盲性沙眼等问题大幅改善,但由于人口老龄化、儿童青少年近视率增高等原因,中度、中度视觉损害人数翻倍增长。


我国面临3大眼健康新问题


今天是第26个全国爱眼日。全国防盲技术指导组办公室近视防控中心、全国防盲技术指导组办公室白内障防治中心正式揭牌。


全国防盲技术指导组组长、北京同仁医院眼科中心主任王宁利介绍,近年来,我国眼健康服务能力大幅提高。从1990年到2019年,我国致盲率年龄标化患病率从0.64%下降至0.48%,世卫组织正式认证我国消除了致盲性沙眼这一公共卫生问题。但随着社会经济发展,我国中度、重度视力损害患者大幅增加。


根据由中疾控、北京同仁医院、首都医科大学等多家单位联合发布的报告“Prevalence and causes of vision loss in China from 1990 to 2019: findings from the Global Burden of Disease Study 2019”,1990年至2019年,我国中度视力损害人数增加133·67%,重度视力损害患者增加了147.14%。


“中度视力损害人数增加,儿童青少年屈光不正占了一大块。重度视力损害,主要是由于慢性病、老年病、代谢病、动脉硬化等疾病所导致,和现代人寿命的延长、生活习惯的变化有很大关系。譬如到了100岁,白内障的患病率就高达90%。”王宁利告诉新京报记者,我国目前面临3大眼健康的新问题:儿童青少年近视患病率增高、人口老龄化导致年龄相关性眼病增多、慢病导致的眼部疾病高达1/3。


他介绍,十四五期间,重点要“抓两头”。一方面,做好对儿童青少年的近视防控,另一方面,推动白内障等眼科手术进一步覆盖,以提高老年眼病患者生活质量。


新一轮眼科流调启动 将填补青年群体数据空白


记者从活动中了解到,我国将启动“十五省”眼科流调项目。


据了解,2006年和2014年,在原卫生部医政司的组织下,我国研究团队开展了两次九省眼病流行病学调查。这两次流调发现,白内障始终是我国首位致盲病因,但占比有所下降,与此同时,眼底病占比大幅上升。


不过,距离最近一次国家层面的眼健康调查已经时隔7年,目前缺乏能够代表我国居民的最新眼健康资料,且对于青年人群的眼健康情况也缺乏认知,两次九省流调,覆盖的是50岁以上人口。


北京市眼科研究所所长金子兵介绍,新的流调将基于全国十五个省、市、自治区开展,意在调查我国盲和视力损伤的患病率、评估其原因。将覆盖东中西部的北京、江苏、上海、广东、浙江、黑龙江、河北、江西、河南、山西、新疆、宁夏、重庆、云南、四川等地。目前,北京地区已率先开展运行测试。


新京报记者 戴轩

编辑 徐美慧 校对 李世辉


来阅读我的更多文章吧
戴轩
新京报记者
记者主页

新京报报料邮箱:67106710@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