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客户端

好新闻 无止境

立即打开
“中华对角羚之父”葛玉修:世界第一个拍摄到普氏原羚的人
新京报 记者 李玉坤 编辑 张璐
2021-06-05 09:30
他觉得,这种只有中国有分布的羚羊应该有个中国名字。

在青藏高原,有一种独有且极度濒危的羚羊,当地牧民称之为“滩黄羊”,国际上称之为“普氏原羚”。曾获得绿色年度中国人物的葛玉修,是世界上第一个拍到照片的人,他坚持称这种羚羊为“中华对角羚”。

 

图一:葛玉修拍摄的普氏原羚。受访者供图


64日,葛玉修接受记者专访,讲述了他与青藏高原动物的不解情缘。

 

初识普氏原羚

 

我到青海已经51年了,我是197012月到青海当兵,野生动物25喜欢葛玉修说。

 

1995年,葛玉修听说有普氏原羚这个物种。

 

当时我一个大专班的同学跟我说,你拍的鸟不错,青海湖有一种羚羊数量很少,没有照片,你最好能拍到”葛玉修说,“我就查了很多资料,没有照片,唯一的一张图手工绘制的,下面就记是普氏原羚,全世界只有二百多只过去它分布在宁夏甘肃青海新疆内蒙,现在只有青海有,分布在青海湖周边

 

当时普氏原羚仅存不到300只,被列为比大熊猫还要稀少的极度濒危物种。

 

199711下旬,葛玉修又一次去青海湖拍摄天鹅。在布哈河口遇到了7只黄褐色像羊一样的动物排成一线在草原上

 

同行的青海湖保护区干部大喊普氏原羚,葛玉修赶忙举起相机拍下来。后经专家认定,这张照片填补了普氏原羚图片空白,葛玉修成为中国乃至世界第一个拍摄到普氏原羚的人

 

当时是胶片拍的,这是扫描件,虽然不清楚,但这张照片上过二十多次中央电视台也上过美国英国的电视台这是中国第一张,也是世界第一张普氏原羚的照片,我一不小心成了拍到普氏原羚的第一人葛玉修说。

  

卧在雪中拍摄野生动物的葛玉修。受访者供图


推广“中华对角羚”的称呼

 

这些年,随着人们保护意识的增加,普氏原羚的种群数量恢复到2000多只。但葛玉修一直有个心结,因为普氏原羚是以外国人的名字命名的,他觉得,这种只有中国有分布的羚羊应该有个中国名字。

 

普氏原羚”是因被沙俄时期自然博物学家普热尔瓦尔斯基在1875年首次发现而命名。普热尔瓦尔斯基还是一名职业情报军官,以探险的名义先后4次来中国,曾窃取了大量政治、经济、文化情报,绘制过进攻中国的路线图,杀害过40名藏族同胞。

 

我说中国的物种叫作外国的名字,当地人都不知道,这是一种悲哀葛玉修说。

  

了解这段历史后,20048葛玉修征求了有关专家的意见周围朋友的支持鼓励下,撰文呼吁,赋予普氏原羚一个中国名字——“中华对角羚”你看它的角非常对称,是羚羊里边长得最漂亮的一种所以,我叫它中华对角羚。

 

这些年,葛玉修一直在为保护普氏原羚而努力,也一直推广“中华对角羚”这个称呼。2006年开始,连续向青海省委、省政府提交了《建立中华对角羚专属保护区》、《将中华对角羚定为环青海湖国际公路自行车赛吉祥物》、《关于加强中华对角羚宣传、保护、利用》等8份决策参考。

 

2006年,第五届环青海湖国际自行车赛组委会采纳了葛玉修的建议,将中华对角羚确定为环湖赛吉祥物,制作成卡通“多吉”形象;200712第一个中华对角羚特护区在青海湖北岸刚察县建立

 

鉴于葛玉修对挽救、保护中华对角羚的贡献,200912被刚察县政府聘请为“中华对角羚保护站荣誉站长”他也被很多人亲切地称为“中华对角羚”之父。

 

拍摄中多次遇狼

 

一年冬天清晨5点半左右,葛玉修来到青海湖东岸中华对角羚的一处栖息地潜伏不知不觉睡着了。

 

“当时,嗷嗷把我惊醒,是狼嚎曾在附近看见过一只被狼吃剩的羊的残骸心里也害怕当时前面一个黑点,后面五个黑点100米左右,看清了前面是一只羚羊,后面是五只野狼。葛玉修说,当时群狼紧追着中华对角羚从潜伏沙丘处30米的地方一闪而过虽然是冬天,他的湿透了衣服

 

我可比羚羊好抓多了。多年以后,再度回忆起来,葛玉修还是后怕,是那只中华对角羚救了那以后,我就把中华对角羚视为自己的保护神。

 

与狼遭遇并非只有这一次。

 

200619,葛玉修玉树拍摄返程。汽车刚越过海拔4824米的巴颜喀拉山垭口,突然发现不远处两只野狼正从山下跑来葛玉修决定下车拍摄狼看到有人下车,没有惊慌失措,不慌不忙往前走葛玉修一路追赶,距离最近的时候只有80左右。前几年还在海拔4300米的果洛州玛多县拍到了狐狸和七匹狼同框。

 

葛玉修拍摄的狼。受访者供图


葛玉修对狼其实抱有敬畏之心。

 

狼在青海高海拔地区严酷的自然环境下,在人类的打压下, 依然顽强生存。狼一般不主动攻击人类。从生态学角度来说,狼可以控制食草动物的数量,起着维护草原和森林生态平衡的作用,而且狼追捕的多是老弱病残,对食草动物本身也起着提升种群素质的作用。葛玉修说。

  

建议将黑颈鹤作为国鸟

 

 葛玉修还有一个民间头衔——“青海湖鸟王”。“我认为自己是一个为鸟而生的人,与鸟儿注定的缘分。”

 

上世纪八十年代初,一部“海鸥”双镜头相机,带领葛玉修走上摄影之路1995葛玉修第一次踏上青海湖鸟岛,就被万鸟欢歌的场面所震撼

 

青海湖中间一个岛,最长待过七天七夜,没有喝一口热水,吃压缩干粮和饼子,喝矿泉水那是1995没有手机死在岛上也没人知道我在那收养了七只小斑头雁它们失去了妈妈,我离开的时候,它们送我了三次葛玉修至今对七只小斑头雁念念不忘。

 

在青海湖岛上拍摄时,葛玉修收养了七只小斑头雁。受访者供图


这些年,除了推广“中华对角羚”之外,他还在积极地建议将黑颈鹤列为国鸟。

 

黑颈鹤属于我国一级保护物种,是世界上15种鹤类当中,唯一只在中国境内迁徙生息,终生活在中国高原的稀有大型禽类为拍黑颈鹤,葛玉修曾在距西宁850公里、海拔4300米的玉树州隆宝滩陷进沼泽地,差点丧命

 

黑颈鹤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是青海省的省鸟,分布区域比较广泛,占中国面积的53%,在七个省区有分布我建议把黑颈鹤作为国鸟,去年两会上一些政协委员把我这个建议作为提案提交。”葛玉修说,有人建议丹顶鹤做国鸟,但是丹顶鹤的拉丁学名翻译过来是“日本鹤”。

 

我们对自己国家的野驴羚羊黑颈鹤,远没有对非洲的斑马猎豹长颈鹿熟悉的多,电视看到的都是外国的野生动物,如数家珍,但对咱自己的动物了解的很少是咱中国缺钱吗是咱缺少优秀的摄像师吗?都不是,我觉得过去是重视不够,以至于大家对它们不了解这个物种都不知道,怎么保护这也是一种悲哀葛玉修说。

 

新京报记者 李玉坤

编辑 张璐 校对 刘军


来阅读我的更多文章吧
李玉坤
新京报记者
记者主页
热门评论
亖羽翼亖
7天前
原来他是才是他们的爹地!

新京报报料邮箱:67106710@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