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客户端

好新闻 无止境

立即打开
造车新势力或“吞”传统老派,理想汽车将接手北京现代一工厂?
新京报 记者 张冰 白昊天 陈维城 编辑 徐超
2021-06-04 11:39
北京现代的过剩产能是否有了新“去处”?

5月28日,有媒体报道称,已经停摆两年的北京现代第一工厂将被理想汽车接手。该报道援引北京现代工厂员工透露的消息称,“最近经常有理想汽车工作人员到北京现代第一工厂考察。”  


同时,另有一张文件截图显示,理想汽车全球旗舰工厂落户顺义区。总投资60亿元,依托原北京现代一工厂厂房及土地资源,打造数字化、柔性化智能制造工厂,开展整车、核心零部件、自动驾驶等关键技术研发,计划引入各类人才2000人以上。  


对此,贝壳财经记者于5月27日分别向理想汽车和北京现代进行了求证。理想汽车方面就此事对记者回应称“没有收到这方面的消息,不予置评。”截至发稿时,北京现代方面尚未就此事给予回应。  


 


一工厂自2019年起就处于停产状态


去年北京现代产能利用率仅为三成  


5月28日,记者来到位于北京市顺义区的北京现代第一工厂,工厂1号门已用电动伸缩门封闭,距离门卫亭处仅留了一条约一米宽的通道供行人通行。  


“理想汽车可能会接手北京现代一工厂,但具体情况不太清楚。”一名工作人员对记者表示,现代一工厂2019年就已停产,但仍留有部分工作人员在此办公。但在记者停留的2个小时内,仅有三名工作人员进入厂区。  


另一消息人士向记者透露,因合同到期,北京现代第一工厂的土地已归还给顺义开发区政府。  


作为北京现代最早在中国建立的工厂,第一工厂于2002年开始投入运营,年产能约30万辆,曾生产过索纳塔、途胜、雅绅特、名驭、瑞纳、伊兰特等车型。  


2019年1月,北京现代曾被曝出计划将第一工厂停产的消息。尽管彼时北京现代方面对传闻予以否认,但此后据媒体报道,现代汽车CEO李源熙(LeeWon-Hee)公开表示,北京现代在华产能出现了一定程度的过剩,并给出了计划实施的多个方案,包括削减闲置产能、考虑调整中国工厂的人事架构、向东南亚及南美市场出口北京现代制造的汽车等。这也是现代汽车高管首次对外承认调整中国市场战略的可能性。  


公开资料显示,现代汽车在北京顺义有三座整车生产工厂,整车年生产能力为105万辆。2015年初,北京现代又相继启动了分别位于河北沧州和重庆的第四、第五工厂;上述两家工厂投产后,北京现代完成了“中国三地五厂”的布局,在华总产能规划达165万辆。  


但根据北京汽车财报披露的数据,2020年北京现代全年仅销售50.2万辆新车,连续四年全年销量出现同比下滑,产能利用率仅为30%,这也意味着北京现代七成产能处于过剩和闲置的状态。  


而与北京现代不同的是,理想汽车正寻求产能的扩张。一位接近北汽集团的业内人士也向记者表示,理想汽车想接手北京现代一工厂不难理解,目前北京现代面临的产能过剩压力较大;而理想汽车有产能需求,且其北京研发总部也位于顺义区。此外,目前顺义区政府也正顺应国家要求,扶持新能源智能汽车产业。  


自2018年以6.5亿元收购力帆汽车取得生产资质后,目前理想汽车仅有一座位于江苏常州生产工厂,年产能仅为10万辆;其常州工厂新车间预计2022年才可完工,届时年产能可提升至20万辆。不过,即便如此,仍与其“2025年销量160万辆”的目标相距甚远。  


今年4月,理想汽车在北京市顺义区注册成立新公司,经营范围包含制造新能源智能汽车整车、新能源智能汽车改装汽车、新能源汽车移动充电车等。此举动也被业内猜测理想汽车或正为筹划新工厂做准备。  


顺义区政府官网中的一份文件或也可证实理想汽车第二座工厂或落户北京。  


《顺义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截图


有分析人士指出,理想汽车若能接手北京现代第一工厂,对双方而言都将是利好。一方面目前北京现代产能空置率较高,将一工厂转让可减轻运营负担;另一方面,对于正处于快速发展期的理想汽车而言,新建工厂扩充产能显得尤为急迫,与新建工厂相比,收购其他车企原有工厂在工程难度和时间成本上,都更有优势。从整个行业来看,随着造车新势力的崛起,行业产能格局也正发生变化,未来整个产业间的产能流转趋势或会加速。  


市场失守、频繁换帅


北京现代风光不再  


北京现代也曾有过高光时刻。  


自2002年成立以来,北京现代曾跑出过令业界瞩目的“现代速度”,连续4年销量破百万辆;尤其是第八代索纳塔、ix35、朗动、胜达等第一代“流体雕塑”设计下的车型,曾让北京现代跻身国内车企第一阵营。  


2013年,依靠高性价比的标签迅速占领市场,北京现代也开始进入了百万销量时代。当年北京现代新车销售实现103万辆,位居年度国内车企销量排行榜第5位,市场份额升至6.8%。北京现代也成为继大众、通用之后,国内第三家单一品牌产销破百万辆的车企。  


在此之后的2014年、2015年和2016年,得益于此前增长惯性、“D+S”战略以及多款SUV产品的强势表现,其销量虽有浮动,但也均保持在年销百万辆以上,连续三年以第四名的销量排名跻身国内车企第一阵营。  


在市场体量迅速增长之际,北京现代新增产能也快速攀升。在顺义三座工厂105万辆产能的基础上,2015年北京现代在三个月左右的时间里又接连投建了河北沧州和重庆两座工厂,两座工厂产能达60万辆。至2017年重庆新工厂正式投产时,北京现代在国内已具备165万辆总产能,直追南北大众。  


但在2016年之后,北京现代的“现代速度”遭遇急刹车,销量开始连年下滑。公开数据显示,2017年-2020年,北京现代销量分别为81.6万辆、74.6万辆、70.3万辆和50.2万辆,同比降幅分别为27.8%、8.6%、5.7%和28.7%,市占率由高峰期的6%下跌至不足3%,在年度国内车企销量排行榜中,也逐步滑落至十五名以外。  


面对困境,北京现代副总经理樊京涛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曾表示,如何重塑在中国的品牌形象与技术内涵,改变消费者认知,是北京现代亟需解决的问题,也是北京现代需要面对的一个重要挑战。  


为挽救连续下跌的局面,近年来北京现代高层调整频繁。仅2020年,北京现代就连续对中韩双方高层进行调整。去年3月,向东平任北京现代副总经理、销售本部长。7月,杜君保任北京现代常务副总经理。


加上2018年出任北京现代副总经理的樊京涛,接连任用本土高管,也被业内视为北京现代力图挽救销量颓势的重要一步。


但在今年3月,现代汽车集团(中国)再掀人事大调整,向东平因个人原因不再担任北京现代的相关职务,但将继续担任现代中国副总裁。而这距离向东平上次履新仅过去了一年。


据统计,在成立的近19年中,北京现代已更换了八任掌门人,其中除卢载万掌舵长达10年外,其余七位中任期最长的只有一年零四个月。除总经理频繁更换外,在北京现代常务副总经理一职上,从2017年到2019年两年间,也历经三次“换帅”,向东平为第四任。  


值得注意的是,一方面现代汽车宣称要更加本土化,但总部空降的北京现代总经理崔东祐不止一次提出更应该放在现代全球的战略中,其曾表示,以后中国市场的战略方向会与全球市场同步推进。  


频繁人事变动致使北京现代缺乏稳定的战略和前行方向,同时或也加剧了品牌内耗风险。  


质量问题频遭投诉  


在市场表现日渐下滑的同时,北京现代还陷入了产品质量问题。  


根据国家质检总局缺陷产品管理中心信息,2021年2月,北京现代大规模召回42.52万辆途胜车型;召回原因是由于车辆的HECU(液压电子控制单元)内部可能发生短路,极端情况下会导致发动机舱起火,存在安全隐患。涉及的车型包括2015年5月12日至2018年12月14日期间生产的全新途胜及2018年8月27日至2019年3月23日期间生产的第四代途胜汽车。  


据统计,这已经是北京现代途胜车型自2015年换代以来,不同年款批次车型经历的第6次召回,召回原因分别涉及车辆的双离合变速器、后牵引臂、驻车制动踏板臂、发动机等多个零部件。  


记者查阅国内第三方汽车质量投诉平台发现,北京现代几款主销车型均是投诉榜单上的“常客”。车质网信息显示,从2010年开始,关于北京现代的投诉高达1.3万条,仅涉及发动机的相关投诉,就有途胜、悦动、索纳塔、ix35、胜达等多款车型,存在的问题包括“发动机抖动异响”、“发动机无故漏油”、“发动机故障灯亮自动熄火”等。在2021年5月,北京现代投诉数为158条,其中购车3年内发生的投诉数量为91条,占比高达57%。  


一位北京现代的电动汽车车主苏先生最近也在投诉,他在2019年12月购买的昂希诺EV,从2020年开始就频频出现加速时动力缺失的问题。  


从2020年6月至2021年2月,苏先生到4S店进行了5次维修仍未能解决,当他找到市场监督局等部门进行投诉后,厂家仍回应称“该事故属于偶发故障,车辆后台数据监控没有异常”。但苏先生认为这给他和家人带来了巨大的安全隐患,接下来自己将继续坚持依法维护自己的权益。  


记者实地调查发现,目前北京部分4S店的昂希诺EV已停售,销售人员向记者表示,“油车不好卖,电动车更没人关注,换我们自己都不太推荐您买这电动车。”  


密集推新,北京现代能否重回百万阵营?  


在今年上海车展上,北京现代副总经理樊京涛表示,“北京现代品牌力亟需提升,目前北京现代在中国市场的地位和现代汽车在全球市场的地位是不匹配的,现代起亚集团的销量在全球始终维持在前五位置,2020年电动车销量位列全球第四,但目前北京现代的地位跟现代汽车相比还是有比较大的差距。”  


面对不及预期的表现,北京现代欲通过导入现代汽车的先进技术、加大新产品的投入等措施试图打破性价比标签带来的局限性,扭转不断下滑的品牌形象。  


2019年末,北京现代发布了全新技术品牌——HSMART+。在新技术品牌下,北京现代把突破口放到了品牌与技术层面。  


2020年北京现代陆续推出了菲斯塔纯电动、第十代索纳塔、第七代伊兰特等车型;同时,通过i-GMP全新构架平台、CVVD发动机技术以及“智心合一”驾驶辅助系统等强化品牌技术形象。  


进入2021年,北京现代更是称为产品大年。按其规划,今年北京现代至少包括全新一代名图、第五代途胜L和一款全新MPV车型在内的三款新车。樊京涛表示,“在不到12个月的时间内,这些新产品都会上市完毕,这是所有汽车厂家在中国市场都没有过的密集投放速度。”  


此外,基于全面迭代的产品线,北京现代还将新能源作为夺回失地的重要抓手,确立了“D+S+N”(中高级车+SUV+新能源)的产品新格局。目前,其旗下已经上市昂希诺EV、领动PHEV等多款新能源车型,产品布局涵盖了HEV、EV、PHEV等细分市场。  


按照现代汽车的规划,在2025年前开发的47款新能源车型中,将有7款纯电动车型和12款新能源衍生产品(HEV、PHEV等)引入中国市场。据樊京涛介绍,北京现代将从2021年开始,每年推出1-2款新能源产品。  


“这两年对于北京现代来说压力确实是很大,市场的环境正在发生改变,北京现代也遇到了成长期过程中的挫折。”樊京涛认为,北京现代最大的挑战在于让消费者能够对现代品牌有一个重新的认识,市场份额、销量提升则是水到渠成的事。  


今年1-4月,北京现代累计销量约为12.76万辆,同比下滑39.59%,仅完成其年度销量目标的23%。  


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 张冰 白昊天 陈维城 编辑 徐超 校对 王心


来阅读我的更多文章吧
张冰
新京报记者
记者主页
白昊天
新京报记者
记者主页
陈维城
新京报记者
记者主页
相关推荐
从特斯拉学徒到全球登顶,中国汽车凭什么
科技
“敢为人后”的零跑汽车,如何从黑马进阶为“千里马”?
企业资讯
历年之最!顺义8家企业入选国家级绿色制造名单
新京号
芜湖10位了不起的企业家专访来了!
新京号
高端制造创新聚势,全区工业经济稳步发展
新京号
“链”出新质生产力!顺义区新能源智能汽车产业阔步前进
新京号

新京报报料邮箱:67106710@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