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客户端

好新闻 无止境

立即打开
李小云:鼓励生育 儿童早期发展不平等将成为挑战
新京报 编辑 张树婧
2021-06-04 10:54
努力做到农村地区、特别是落后地区农村学前教育全覆盖以及义务教育质量快速提升应该成为乡村振兴工作的重要内容。

提要:人力资源开发的投资很大部分都投在了人力资源发展的“最后一公里”,人力资源开发“第一公里”的投资一直没有得到足够的关注。让农村地区、特别是落后地区农村学前教育全覆盖以及义务教育质量快速提升,应该成为乡村振兴工作的重要内容。把更多的钱投到儿童早期发展和义务教育的质量方面。

 

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公布以后,引发各界对我国未来人口问题的广泛关注。53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决定进一步优化生育政策,实施一对夫妻可以生育三个子女及配套支持措施。这一决定公布以后,引起社会广泛讨论。

 

鼓励生育、扭转我国老龄化问题,对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大意义。但是这一政策是否能够落实并有效推动我国人口结构的变化,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相应的配套措施。首先,就城市家庭而言,除了部分经济条件优越的家庭外,大部分城镇育龄家庭都面临着住房、工作负担重、教育医疗成本高等方面因素的困扰。

 

虽然农村相对城市而言,抚养子女的成本较低,但现阶段大部分的农村育龄青年多以外出打工为主,在住房、子女教育特别是收入等方面,均存在着比城市家庭抚养子女更大的困难。所以这一政策能否极大地鼓励农村青年的生育行为,也尚存疑虑。从经济角度讲,考虑到子女教育和医疗的负担,这一政策有可能对城乡的高收入家庭产生明显的激励。同时,无论城乡,青年人大多数都受到现代都市生活方式的影响,对待多生育并非十分积极。因此,鼓励生育的政策能否按照政策制定者的预期,逐渐得以落实,主要在于经济的持续发展带来收入的提升、抚养子女的教育和医疗等公共服务方面的相对成本下降和质量的提升、青年人生育和生活观念的定位。

 

同时需要注意的是,国际的经验是经济发展往往与生育率呈负相关,发达国家生育率低,贫困国家生育率高,而且很多发达国家采用了很多成本很高的促进生育的鼓励政策,效果也不是非常理想。因此,如何制订适合中国国情的鼓励生育政策,仍需进一步研究。

 

中央政治局会议指出,促进生育政策需要与相关经济社会政策配套衔接,提高优生优育服务水平,发展普惠托育服务体系,推进教育公平与优质教育资源供给,降低家庭教育开支。也就是说,促进生育的关键在于提供新的社会经济政策的供给。

 

与此同时,我们还需要看到,社会公共服务在城乡之间的差异,将会是影响未来促进生育政策产生积极效益的重要因素。在脱贫攻坚的强力推动下,城乡之间、特别是贫困地区农村与全国农村平均水平以及城市之间在社会公共服务方面的差距大大缩小。义务教育的均等化程度、医疗和社会保障的均等化程度都有了极大的提升,但是城乡之间、特别是落后地区农村的公共服务与全国平均水平的差距依然明显,这些差距主要表现在义务教育的质量、儿童早期发展以及医疗保障的质量等方面。其中儿童早期发展和义务教育的质量方面的差距最为突出。

 

由于学前教育不属于义务教育,这使得农村,特别是贫困地区的儿童早期发展工作十分落后。在农村地区,只有经济条件比较好的地区、比较好的家庭,才具备孩子上幼儿园的条件。幼儿园的缺失,幼儿园教师的缺失,困扰着很多相对落后的农村地区儿童早期发展工作。

 

在此条件下,如果城乡之间特别是落后地区,农村的义务教育的质量和儿童学前教育的条件,不能够实现超常规的改善,一旦形成生育力提升学龄儿童增加,势必导致教育资源供给的不足,造成未来大量教育不足的人力资源数量的增加。

 

从未来国家全面建设社会主义强国的需要来讲,中国需要大量的受到良好教育的人力资源的供给,这是中国保持人力资源禀赋优势的根本所在。长期以来,在追赶型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的驱动下,国家对人力资源的开发投入了巨资。但是这样的投资很大部分都投在了人力资源发展的“最后一公里”。人力资源开发的“第一公里”的投资一直都没有得到足够的关注。过去经济快速发展过程中,农村劳动力为经济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这一贡献主要发生在以相对简单的技能为主要特点的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发展方面。未来中国依然需要这种类型的劳动力,但随着国际竞争的日益强化,中国实现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目标,越来越依赖于高素质的人力资源。虽然投入“最后一公里”人力资源对于培养创新人力至关重要,但是这一投资对于“模仿型”创新人才的作用更加明显。

 

中国人讲:“三岁看大,七岁到老”,智力、体力、思维、价值观、创新能力等在很大程度上都与儿童的早期发展密切相关。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陕西师范大学等机构在长达十多年的儿童早期发展干预的实验说明,儿童早期发展对于人力资源的开发具有重大意义。在鼓励生育政策的条件下,如果不及时关注城乡之间儿童早期发展方面的不平等,即使未来人口得以增加,也会出现人力资源供给的相对短缺,并有可能形成新的和潜在的人口负担。

 

乡村振兴是国家发展的重大战略之一,中央有关乡村振兴的战略明确提出乡村振兴的主要内容是城乡融合发展,特别是城乡公共服务的均等化。

 

但是在各地落实实施中,很多时候都把基础设施和乡村建设作为重点,很少地方将儿童早期发展、改善义务教育的质量等方面作为乡村振兴的工作重点。

 

从宏观政策角度讲,无论是强调人才强国,还是教育科技兴国,都需要开始重视“第一公里”的短板。而从县域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来讲,中央提出县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是乡村振兴,那么,努力做到农村地区、特别是落后地区农村学前教育全覆盖以及义务教育质量快速提升应该成为乡村振兴工作的重要内容。把更多的钱投到儿童早期发展和义务教育的质量方面,对到2050年全面建成社会主义强国具有重大的意义。

 

李小云:中国农业大学文科讲席教授、中国农业大学南南学院院长、中国农业大学国家乡村振兴研究院常务副院长、教育部社会科学委员会委员、中国农经学会常务理事。


编辑 张树婧 校对 柳宝庆

展开全文
全文
0字
您已阅读
%
打开新京报APP 阅读更多精彩资讯
相关推荐
从城市更新到乡村振兴,“新湖样本”多地“开花结果”
房产
穿靴子的猫到底为什么要穿靴子?从动物角色看传统童话的教化功能
文化
以色列:观念缔造的国家?
文化
新闻8点见丨专访陆铭: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不是重回计划经济
时事
澳优2021年奶粉业务稳健增长,协同伊利步入新发展阶段
食品
英国“终身贷款权”成型:这是职业教育的出路吗?|读刊
文化
专访|张洪彬:晚清时期的“祛魅”,传统中国社会的“梦醒时分”
文化
《21世纪资本论》畅销多年,既是学术议题的制造机,也是翻新机
文化
对于女性来说,更年期究竟意味着什么?
文化
《政府工作报告》全文发布
第一看点

新京报新闻报料电话:010-67106710 (24小时)

新京报报料邮箱:67106710@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