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客户端

好新闻 无止境

立即打开
猪肉价格连跌4个月 “超级猪周期”过了吗?
新京报 记者 田杰雄 编辑 张树婧
2021-05-27 18:07
相对于规模化生产带来的生产稳定性提升的影响,疫病、环保政策、猪肉过量进口问题等原因则使得本轮猪周期的价格起落幅度加剧。

全国主要批发市场每公斤白条猪肉均价27.43元,北京新发地白条猪批发价每斤11.5元,上一次能30元钱以内买到一斤猪肉,还得是两年前。据农业农村部数据显示,自今年一月以来,白条猪肉批发交易价格已经连跌四个月,这轮由2019年非洲猪瘟疫情加剧的“超级猪周期”算是结束了吗?“目前猪价仍处于下跌阶段,不过目前还不是周期最低点。”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研究员朱增勇认为,如果以猪肉价格低点和高点定义猪周期的始末,猪周期的上涨周期在2020年三季度末已经结束,当前猪肉和生猪价格尽管仍处于下跌通道,但生猪价格已经接近生猪盈亏平衡线,且并未达到供给宽松状态,这也意味着后续猪价下跌空间将非常有限。

 

北京丰台一家便民市场内,每斤五花肉价格不过30元。新京报记者 田杰雄 摄


猪价连跌4个月 接近两年前同期水平

 

“一个肘子两斤半,算您29块5。”5月27日,在北京丰台区东铁匠营附近的一家菜店里,买菜的市民不紧不慢地和商贩砍价,想把零头抹去。商贩不情不愿,“猪肉降这么多了,您就别砍这几毛钱了。”当日,商家标售的每斤五花肉的价格为27.8元,每斤前肘的价格是11.9,上一次猪肉买到这个价,大约是在2019的6月份。

 

据农业农村部数据显示,整个2020年,白条猪肉批发价格一直在每公斤40元-50元之间震荡,转过年来的今年一月,每公斤猪肉价格仍维持在46.71元,但过了一月,价格便一路下行,截至两周前,猪肉价格已经跌破30元,连续4个月下跌。

 

猪肉价格波动并非是前所未见的,但这一轮猪肉价格的变化确实得到了最多的关注。

 

自90年代以来,生猪价格每三到四年会出现一次周期性波动,这是大宗商品都存在的经济现象,业内将其称之为“猪周期”。事实上,上一轮猪周期是在2015年3月开始的,而因为到非洲猪瘟疫情的影响,提前了猪周期的到来,使得猪周期变得格外漫长,并创下了本轮猪周期的涨幅之最,因此,这一轮的猪周期,又被专家们称作“超级猪周期”。

 

猪价尚未回落到周期最低点

 

在专家们看来,本轮猪周期的起始时间应从2018年5月,猪肉价格开始上涨算起,“直到2020年的8月,这都是猪肉价格在逐渐上涨的阶段,尽管过程有一些起伏,但总体趋势是向上的。当年过了8月份,价格便开始出现回落了。”

 

“当然,下跌周期中,也会出现季节性的波动。”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研究员朱增勇表示,在产能恢复到常态的大前提下,尽管会随季节性出栏量变化出现短期反弹,但不具备扭转猪价下行趋势的条件。

 

朱增勇介绍,猪周期的价格低点一般位于成本线下20%左右的阶段,依照目前的数据来看,在连跌4个月后,猪肉价格仍处于下跌周期内,还未触及周期低点。不过朱增勇也表示,未来后期下降的空间并不会太大。

 

部分店家五花肉价格更低,每斤价格不过20元。新京报记者 田杰雄 摄


规模化水平提升“拉长”猪周期

 

“猪周期一般持续三年,2007年以前,我国经历的猪周期都相对稳定,价格规律基本上一年、稳一年、跌一年。”提到造成本轮“超级猪周期”的原因,朱增勇谈到,猪肉作为一种农产品,有其本身的周期性和行情规律,不过在2007年之后,由于受到多元化的因素的影响,国内的猪周期开始被拉长。

 

朱增勇首先提到的是规模化养殖对于猪周期的“加持”。“2007年以前,这个产业里散户和中小规模体量的经营者是主力,后期随着散户小户退出,中等规模的养殖者壮大、龙头企业成为养殖主体,生产稳定性得到了大幅提升。”朱增勇说,这是规模化水平提升的重要标志,表现在猪周期里,就是对猪周期的拉长。

 

他进一步解释,曾经猪周期时间短,是因为以中小散户为主体的经营者对于市场价格反应敏感,生产上的快速调整会迅速影响到市场,而大规模的养殖主体面对市场价格变动,即便调整生产安排,也都会以稳为主,生产调整作用到市场的时间也因此被横向拉长,“规模化提升的结果,是猪肉价格波动的幅度慢慢趋于平稳。”朱增勇谈到,如所有农产品受季节变动影响一样,猪周期本身并不是个“问题”,“猪肉价格的剧烈波动,不是猪周期本身带来的,而是疫病等因素导致生猪产能短期内快速大幅下降以及猪价上涨时信息不对称下养殖主体非理性补栏、盲目扩产导致产能增长过快导致的。”

 

白条猪肉批发市场交易量。数据来源:农业农村部信息中心


多元化问题加剧本轮猪周期价格波动

 

“价格的大波动是多元化问题叠加造成。”朱增勇说,相对于规模化生产带来的生产稳定性提升的影响,疫病、环保政策、猪肉过量进口问题等原因则使得本轮猪周期的价格起落幅度加剧。

 

首先,疫病是导致生猪产能下降的直接原因。“一旦商品化畜禽的商品化率提升后,重大疫病的发生率就会提升。”朱增勇提到,在高养殖密度的前提下,从外部引进的生猪,的确会带来疫病传播的风险,包括在非洲猪瘟以前,蓝耳病、流行性腹泻,都能直接影响生产,导致生产短期内快速下降。

 

“再有就是环保政策变化。当我们的规模化养殖量到达一定水平后,环境问题是迟早要被重视和解决的。”事实上,在五六年前,地方机械化地“一刀切”执行环保政策,也致使特别是南方,大量猪场关停,生猪产能短期内大幅下降。

 

同时,朱增勇还提到了猪肉贸易给国内市场带来的冲击。他表示,在此前的2013年和2014年我国生猪产能阶段性过剩的状态下,进口量较高,也导致了猪肉下跌周期拉长,猪价长期低迷。多方因素叠加,使前期散户在面临疫情、政策变动后加快退出速度,“这个速度高于了规模化水平短期内提升的养殖能力,也加剧了猪周期内猪价波动的幅度。2020年我国年出栏500头以上养殖户出栏比重已经达到了57%,生产稳定性已经明显提升,非洲猪瘟的有效防控、养殖成本管理的可控、生猪生产科学合理的决策以及猪肉进口的适度等方面将会影响本轮猪周期后半阶段的猪价稳定性”。

 

新京报记者 田杰雄

编辑 张树婧 校对 王心

来阅读我的更多文章吧
田杰雄
新京报记者
记者主页
相关推荐
北京经济“首季报”出炉,哪些因素撑起良好开局?
北京
遭遇上市以来首亏,赣锋锂业加码储能、固态电池能挽回颓势吗
财经
业绩承压、持续经营能力被问询,亚振家居再谋“易主”
消费
石羊农科冲刺北交所上市,业绩真实性、多次被行政处罚等遭问询
消费
为肉牛产业“纾困”写入一号文件,专家呼吁出台牛肉分类分级体系
乡村
因为特朗普,这些中国的货物漂在海上,不敢停靠在美国海岸
新京号
中国氢能悄悄崛起
新京号
1月份CPI涨幅扩大PPI同比下降,受春节假日等因素影响
财经
19个冬天后,“棉花糖爸爸”终于找到了女儿
时事
县政府新闻办举行阜南县2024年度“十大消费维权案例”和“十大行政处罚案例”新闻发布会
新京号

新京报报料邮箱:67106710@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