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定中国粮用中国种的自信
2021-05-23 17:54

订阅

一粒种子可以改变世界,一个新的品种,可以让无数人摆脱饥饿或营养匮乏的境地。
水,空气,阳光,食物,是人类生存的基本要素,唯有食物需要人类自身培育和生产。
遥远的过去,人们从野外带回种子,经一代代驯化、选择、培育,种植出粮食和蔬菜,驯养出家畜和家禽,同时也培育出文明和进步。
今天,科技的进步让人们对种子的认识更加深入,杂交育种、分子生物学、基因编辑技术的出现,改变了育种的模式,让人类真正有了告别饥饿的基础和底气。仅一个杂交水稻所提升的产量,每年就能养活数以千万计的人口,还有小麦、玉米、大豆、畜禽、蔬菜、水果、鱼虾……
数据显示,良种对粮食和畜禽增产的贡献率,达到45%和40%。
一粒种子可以改变世界,一个新的品种,可以让无数人摆脱饥饿或营养匮乏的境地。而这,正是无数像袁隆平一样的育种科学家们,在无数个春夏秋冬中默默努力和追寻的结果。由此,我们致敬这些为战胜饥饿、为普天下人“谋稻粮”的寻种人,并深切缅怀袁隆平先生。
新京报记者在这个五月,采访了那些天南海北搜集野生种子,南下北上繁育更好种子的科学家们,讲述他们的故事,见证中国种业的崛起之路,坚定中国粮用中国种的自信,坚信把饭碗端在自己手中的底气。
新京报记者 周怀宗
编辑 张树婧 校对 吴兴发
来阅读我的更多文章吧

周怀宗
新京报记者
记者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