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客户端

好新闻 无止境

立即打开
坚定中国粮用中国种的自信
新京报 记者 周怀宗 编辑 张树婧
2021-05-23 17:54
一粒种子可以改变世界,一个新的品种,可以让无数人摆脱饥饿或营养匮乏的境地。

水,空气,阳光,食物,是人类生存的基本要素,唯有食物需要人类自身培育和生产。

      

遥远的过去,人们从野外带回种子,经一代代驯化、选择、培育,种植出粮食和蔬菜,驯养出家畜和家禽,同时也培育出文明和进步。

       

今天,科技的进步让人们对种子的认识更加深入,杂交育种、分子生物学、基因编辑技术的出现,改变了育种的模式,让人类真正有了告别饥饿的基础和底气。仅一个杂交水稻所提升的产量,每年就能养活数以千万计的人口,还有小麦、玉米、大豆、畜禽、蔬菜、水果、鱼虾……

       

数据显示,良种对粮食和畜禽增产的贡献率,达到45%40%

       

一粒种子可以改变世界,一个新的品种,可以让无数人摆脱饥饿或营养匮乏的境地。而这,正是无数像袁隆平一样的育种科学家们,在无数个春夏秋冬中默默努力和追寻的结果。由此,我们致敬这些为战胜饥饿、为普天下人“谋稻粮”的寻种人,并深切缅怀袁隆平先生。      

  

新京报记者在这个五月,采访了那些天南海北搜集野生种子,南下北上繁育更好种子的科学家们,讲述他们的故事,见证中国种业的崛起之路,坚定中国粮用中国种的自信,坚信把饭碗端在自己手中的底气。

  

新京报记者 周怀宗

编辑 张树婧 校对 吴兴发

来阅读我的更多文章吧
周怀宗
新京报记者
记者主页
相关专题

为了“一粒好种子”

相关推荐
农业水资源高效利用全国重点实验室衡水试验站揭牌
乡村
古迹墨韵 经典传承——北京老干部大学举办书法主题“银龄研学实践课”
新京号
第三届老龄产业发展论坛5月28日举办,将发布多项标准和报告
智库
毛羽在“2025文化强国建设高峰论坛电影业高质量发展论坛”上的致辞全文
新京号
从实验室到天宫空间站,听航天人讲青年榜样故事
新京号
全球产业链震荡中的“中国方案”:以韧性突围重塑供应链话语权
财经
市老党员先锋队在中国园林博物馆举办“科普智汇 京彩有我”主题活动
新京号
五粮液亮相大阪世博会,分享“和美价值”、贡献“中国智慧”
消费
全省领导干部警示教育会上,黑龙江省委书记许勤提要求
政事儿
近200斤“瓜王”刷新历史纪录,背后有哪些种植密码?
北京

新京报报料邮箱:67106710@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