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客户端

好新闻 无止境

立即打开
北京首条自行车专用路开通两年,累计通行量超318万人次
新京报 记者 裴剑飞 王贵彬 编辑 白爽
2021-05-20 11:00
今年将推进回龙观自行车专用路东拓和南展工程的建设工作。

新京报快讯(记者 裴剑飞)到5月31日,北京市首条自行车专用路开通将满2周年。记者从北京市交通委获悉,开通两年来,自行车专用路累计通行量已超过318万人次,累计碳减排超过800吨。


为引导市民文明骑行,自行车专用路还新增了30处人脸识别摄像头,将适时曝光不文明行为。


5月20日清晨,通勤市民在自行车专用路上骑行。新京报记者 王贵彬 摄


自行车专用路今年将“东拓”和“南展”


2019年5月31日,北京市首条自行车专用路开通。专用路东起昌平回龙观同成街与文华路交叉路口,西至上地后厂村路与上地西路交叉口,全长6.5公里,设置上下两条车道和一条潮汐车道。


自行车专用路为上班族日常通勤提供了新选择。北京交通发展研究院调查显示,自行车专用路工作日骑行量呈现典型的“双驼峰”曲线,早高峰时间为8:00-10:00;晚高峰时间为18:00-21:00,早晚高峰小时骑行量占全日总骑行量的65%左右。同时,骑行呈现明显的潮汐性,早高峰以回龙观至上地方向为主(居住地到工作地),晚高峰反之。经过长期监测发现,自行车专用路已经培养了一批“通勤铁粉”,约1500人左右。


去年7月,回龙观至上地自行车专用路西延工程建设完成,在北京首次实现了“自行车左转优先”的交通组织,使得非机动车通过路口距离缩短了1/4,路口通过时间减少了1/3。此外,还通过增设二次过街安全岛、公交站自行车道后绕、断面局部加宽、路缘石下检查井加盖等措施,全面提升了步行与骑行品质。


今年,还将推进回龙观自行车专用路东拓和南展工程的建设工作。


自行车专用路上设有潮汐车道,早晚高峰时段可使用。新京报记者 王贵彬 摄


自行车专用路已累计减碳800吨


北京交通发展研究院高级工程师胡莹告诉记者,自行车作为一种零碳的交通方式,较小汽车出行每人公里可减少0.17千克二氧化碳。出行结构的转变对于“碳中和”十分重要,若1名小汽车使用者转移采用自行车出行,一年能够减少1吨碳排量,从个体角度就基本实现了“碳中和”的目标。


据统计,截至2021年5月中旬,自行车专用路累计使用量已经超过318万人次,日均4000-6000人次之间,每人次平均骑行距离为3.8公里。根据自行车专用路使用者交通方式转移情况测算,自行车专用路已累计贡献超过800吨的减排量。


在出入口的坡道路段,还设有助力装置,把车轮放在轨道上可轻松推上坡。新京报记者 王贵彬 摄


新增30处人脸识别摄像头,将适时曝光不文明行为


据了解,从今年1月1日开始,自行车专用路正式由市交通委移交昌平区管理,昌平区城管委为此成立自行车专用路管理中心,全面做好自行车专用路清洁养护、设施维修、秩序引导、疫情防控等各项工作。


记者看到,在自行车专用路沿线还设置有很多摄像头和大屏幕。昌平区城管委自行车专用路管理中心主任王溪告诉记者,这些设备的主要作用是监控自行车专用路的运行状态,并对不文明行为进行抓拍曝光。根据规定,自行车专用路仅供自行车使用,电动车不能上路骑行,同时,12岁以下的儿童也不能在专用路上骑行。


自行车专用路管理中心正在结合科技管理手段试点推进自行车专用路失信惩戒,新增人脸识别摄像头30处、双面显示大屏3处,将全线视频监控系统纳入全区雪亮工程平台,将在宣传文明骑行案例的基础上适时曝光违章骑行行为,促进市民出行文明习惯养成。


此外,多数骑行市民反映自行车专用路缺少补给设施,收到意见后,昌平区积极对接引入智能货柜企业,已完成在服务区、自行车专用路起点、终点设置自动售卖机,满足市民骑行补给需要。


新京报记者 裴剑飞 摄影记者 王贵彬

编辑 白爽 校对 王心

来阅读我的更多文章吧
裴剑飞
新京报记者
记者主页
王贵彬
新京报记者
记者主页
相关推荐
北京东城首条社区接驳公交专线开通,15分钟可达医院、地铁站
北京
今年上半年,北京中心城区中度拥堵天数减少17天
北京
文明创建与基层治理深度融合 石景山打造“文明有礼”新名片
新京号
今天,通车一年了!
新京号
六大专项行动全力稳住经济大盘
北京
加速冲刺五年成形丨济南起步区推进“一网通城”建设 加快数字化转型
新京号
重点服务延庆及周边地区低空技术领域,两大平台启动
北京
第三届天津国际航运产业博览会新闻发布会召开
企业资讯
门头沟的他们,以劳动书写荣光!
新京号
整版聚集!芜湖聚力打造“六个之城”
新京号

新京报报料邮箱:67106710@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