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客户端

好新闻 无止境

立即打开
龙卷风、暴雨、冰雹,最近强对流天气为何多发?
新京报 记者 李玉坤 编辑 应悦
2021-05-15 10:28

新京报快讯(记者 李玉坤)近期,我国多地出现强对流天气,苏州龙卷风致多处房屋受损,武汉龙卷风致6死218伤。

 

中央气象台5月15日06时继续发布强对流天气蓝色预警:预计5月15日08时至16日08时,安徽中南部、江苏中南部、上海、湖北东部、湖南中北部、江西北部、浙江北部、贵州东部、广西北部等地的部分地区将有8-10级雷暴大风或冰雹天气;河南南部、安徽、江苏、上海、湖北东部和南部、湖南中北部、江西北部、浙江北部、重庆东部、贵州中东部、广西北部和东南部、广东中西部等地的部分地区将有短时强降水天气,小时雨强20-40毫米,局地可达60毫米以上。

 

最近的强对流天气的成因是什么,和往年相比,是否异常?中央气象台首席预报员张涛分析,今年强对流天气有异于常年的地方。

 

异于往年?

今年强对流天气前少后多

 

张涛分析,从气候的角度看,当前已进入我国强对流天气高发季节。强对流天气在不同时段的影响区域不同,进入5月,高发区域是长江中下游一带,5月14日至16日,长江中下游地区有一次大范围强对流天气过程,西南地区东部到江汉、黄淮、江南和华南等地都将受到影响。

 

从强对流天气的特点看,这次过程是一次混合强对流天气过程,有大范围的雷电,也可能出现大范围短时强降水,大部分地区可能有20毫米到50毫米的小时雨强,以及出现7级到10级大风,局地可能会有冰雹。这次过程最强的时段主要是5月15日白天至16日白天,影响区域主要在江汉、江淮、黄淮南部、江南大部、华南西北部,包括贵州等地也会受到影响。

 

针对今年以来的强对流天气,可以分为两个阶段。今年初期,强对流天气明显偏少、偏晚。通常来说,2月至3月,云南、广东、广西等地会有强对流天气出现。3月至4月,江南地区会出现强对流天气。而在今年4月中旬之前,我国强对流天气较少,也比较弱。4月15日后,强对流天气开始增多,比如,在4月15日、4月29日至30日,华北地区和华东地区分别出现比较强的强对流过程,5月以来,南方开始出现大范围强对流过程,目前,强对流天气处于高发阶段。

 

“从异常性看,强对流天气从今年初期偏少、偏晚的情况,已经发展到现在的偏多、偏强阶段,这正是它异于往年的地方。”张涛说。

 

预报有多难?

精准预报只能提前几分钟到几十分钟

 

强对流天气的成因主要是在大气层形成上层冷、下层暖的一个不稳定层结。从低层看,由于南方暖湿气流加强,向北输送的暖湿空气带来大量的水汽和热量,春夏之交,太阳辐射能量较强,对于地面升温,进而导致低空大气升温都非常有利。暖湿气流的输送和太阳辐射的双重影响,使低层很容易形成一个高温、高湿的下暖湿结构。同时,高空的冷空气也具有一定的实力,特别是西边高空槽带来的干冷空气,叠加在低层暖湿气流之上,就形成了上冷下暖的不稳定层结。

 

“这是强对流天气产生的根本原因,由于这样一个条件在大范围区域形成,一旦有北方冷空气南下,激发对流发生后,随着冷空气东移南下的带动,自西北向东南的各地就会出现强对流天气。”张涛说,由于形成的不稳定条件非常强,水汽比较充沛,这两者决定了强对流天气的强度会比较强,带来的风雨影响比较大,冰雹发生的可能性也会大大增加。

 

他坦言,当前,针对强对流天气的预报,可以提前数小时到数天,但这样较长时效的预报主要是一种可能性预报,不能做精准预报,而相对精准的风雨预报,提前量只有几分钟到几十分钟。

 

“因此,对于强对流天气的临近预报预警,需要社会的响应力度和响应效率大幅提高,这一点是当前强对流天气防范中的最大短板。因为,从某种意义上说,这是当今科技应对自然的局限,决定了精准的预报预警能力已经接近天花板,但是,在社会响应力度和社会响应效率方面,还有更多改进和提升的空间。”张涛说。


新京报记者 李玉坤

编辑 应悦 校对 刘军


来阅读我的更多文章吧
李玉坤
新京报记者
记者主页
相关专题

12死379伤 武汉苏州等地突发龙卷风

相关推荐
新闻多一度丨短时强降水、局地10级大风 北京秋季为何还有冰雹?
时事
北京等地9月现冰雹是否罕见?中央气象台专家回应
时事
广东发布巨灾防御提醒,“桦加沙”存在随时登陆、多次登陆可能
时事
北京将有中到大雨、局地暴雨,影响晚高峰
北京
北京本轮强降雨已持续147小时,密云极端降雨为历史罕见
北京
新闻多一度丨暴雨抵京,下了一天的雨还要持续多久?何时结束?
时事
北京本轮降雨为何这么极端?强降雨还要持续多久?
新京号
北京继续发布暴雨蓝色预警,为何近期老下雨?
北京
北京:前期持续多轮强降雨后,部分山区土壤含水量趋于饱和
第一看点
多阵性降雨!中小河流洪水风险预警中!@雄安人,注意防范…
新京号

新京报报料邮箱:67106710@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