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客户端

好新闻 无止境

立即打开
北京发现12种中国新记录物种
新京报 记者 李玉坤 编辑 白爽
2021-05-13 11:50
调查记录到19种外来入侵物种。

新京报快讯(记者 李玉坤)5月13日,北京市生态环境局发布《2020年北京市生态环境状况公报》。公报显示,去年通过实地调查,发现了北京新记录物种70种,其中12种为中国新记录物种。


在北京记录到的环境质量改善指示物种北京水毛茛。图源:《2020年北京市生态环境状况公报》


实地调查发现北京新记录物种70种


市生态环境局生态环境监测处处长刘炜介绍,北京地形地貌复杂,生态环境类型多样,生物多样性丰富,在京津冀生态格局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公报称,过去一年,北京中心城区通过腾退还绿、疏解建绿、见缝插绿等方式,为野生动物提供了更丰富的栖息地。平原区通过郊野公园建设及河湖湿地恢复,拓展了绿色生态空间,生物多样性也更加丰富。生态涵养区通过自然保护地建设、栖息地保护、水生态恢复,保护北京市生态环境最好的区域。


在北京记录到的环境质量改善指示物种黑鳍鳈。图源:《2020年北京市生态环境状况公报》


2020年,生态工作者将全市划分为212个网格开展调查,实地记录到82种自然和半自然生态系统群系,包括森林、灌丛、草丛、草甸与草原、湿地等类型。丰富的生态系统类型是物种多样性的基础,已记录各类物种5086种。实地调查发现了北京新记录物种70种 , 包括维管植物3种、昆虫16种、苔藓植物40种、大型真菌11种;其中12种为中国新记录物种,包括大型真菌11种、昆虫1种。调查记录到被纳入四批《中国外来入侵物种名单》的外来入侵物种19种。


生物多样性对生态环境质量具有综合指示作用,实地调查发现了一些对环境质量敏感的指示物种分布范围扩大。如北京水毛茛(Batrachium pekinense)、黑鳍鳈(Sarcocheilichthys nigripinnis)对水质要求高的水生生物在怀柔、密云、延庆及少数中心城区均有分布,一定程度上表明了河流综合治理和生态修复对于水环境改善的效果。


2020年,北京全市生态环境状况级别为“良”,生态环境状况指数(EI)为70.2,连续六年持续改善,生态涵养区稳定保持优良的生态环境。


在北京记录到的棘角蛇纹春蜓。图源:《2020年北京市生态环境状况公报》


世界上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大都市之一

 

记者查阅了前几年的生态环境状况公报。2019年公报介绍,北京市地处太行山、燕山向华北平原的过渡地带,海拔高差超过2000米,地形地貌复杂,分布着五大水系,生态环境类型多样,是世界上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大都市之一。

 

北京市有森林、灌丛、草丛、草甸、湿地等生态系统类型,市域面积约占全国陆域国土面积的0.17%,植物种类数量约占全国总数的8%。截至2019年底,记录高等植物198科1115属2917种(含变种、亚种、变型),其中国家二级保护植物4种;脊椎动物和昆虫4305种,其中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有褐马鸡、白鹤等14种,国家二级保护动物66种。北京市处于“东亚—澳大利西亚”候鸟迁徙区,是世界上鸟类最丰富的首都之一。目前有确切记录鸟类497种,占全国鸟类物种数的34.4%。


在北京记录到的黄脉翅萤。图源:《2020年北京市生态环境状况公报》


截至2018年底,北京市共建立各级各类自然保护区21个,总面积13.83万公顷,占全市国土面积的8.4%。其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2个,市级自然保护区12个,区级自然保护区7个。


相关

PM2.5年平均浓度值首次进入“30+”


刘炜还介绍了公报的其他内容。2020年,北京空气质量持续改善,主要污染物年平均浓度值继续下降。


2020年,全市空气中细颗粒物(PM2.5)年平均浓度值为38微克/立方米,首次进入“30+”;密云、怀柔、延庆、门头沟、昌平、平谷、顺义、房山8个区率先达到国家二级标准,约占市域面积80%;2018-2020年三年滑动平均值为44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了12.0%。二氧化硫(SO2)、二氧化氮(NO2)和可吸入颗粒物(PM10)年平均浓度值分别为4微克/立方米、29微克/立方米和56微克/立方米,均达到国家二级标准。与2015年相比,全市PM2.5、SO2、NO2和PM10年平均浓度值分别下降52.9%、70.4%、42.0%和44.8%。


在北京记录到的东北刺猬。图源:《2020年北京市生态环境状况公报》


2020年,空气质量达标天数为276天,达标天数比例为75.4%,比2015年增加90天。空气重污染天数为10天,比2015年减少36天。全年未出现严重污染日。


去年,北京继续推进能源、产业等重点领域温室气体减排。持续深化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建设。2020年,全市万元GDP碳排放下降超过5%,较2015年下降23%以上,顺利完成“十三五”下降20.5%的规划目标。


全市水环境质量显著改善,主要污染指标年平均浓度值继续降低,重点流域劣V类水体进一步减少,国控断面劣V类水体全面消除。集中式地表水饮用水源地水质符合国家饮用水源水质标准。地下水水质保持稳定。地表水水质监测断面高锰酸盐指数年平均浓度值为4.08毫克/升,氨氮年平均浓度值为0.34毫克/升,比2015年分别下降47.1%和94.0%。


在北京记录到的黑斑侧褶蛙。图源:《2020年北京市生态环境状况公报》


全市土壤环境状况总体良好,农用地实施分类管理,建设用地实行风险管控,土壤环境风险得到有效管控。“十三五”期间,全市土壤环境市控监测点位监测结果均小于土壤污染风险管制值。


声环境质量保持稳定,城市功能区声环境质量与上年相比基本稳定。1类区、2类区、3类区和4a类区昼间等效声级年平均值达到国家标准。2类区和3类区夜间等效声级年平均值达到国家标准。


辐射环境质量保持正常,环境电离辐射水平处于本底水平,环境电磁辐射水平强度远低于规定的控制限值。


新京报记者 李玉坤

编辑 白爽 校对 危卓

来阅读我的更多文章吧
李玉坤
新京报记者
记者主页
相关推荐
再添“新成员”,海南发现一批新物种新记录
时事
首次公布!中国空间站内发现微生物新物种
第一看点
北京鸟类新记录+3,包含猛禽棕腹隼雕,拍摄者讲述发现过程
北京
白洋淀发现典型清洁指示物种五月四节蜉,为我国新记录种
时事
木兰溪源省级自然保护区专项调查发现12种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
新京号
白洋淀里藏着多少惊喜?一起来看→
新京号
北京延庆发现“河北柳”
乡村
多项纪录刷新,生态保护成效显著——滨州贝壳堤岛保护区春季鸟类调查成果惊艳
新京号
北京唯一,国家一级!百花山葡萄“姐妹花”扩繁至近500株
新京号
时隔40余年,北京再次发现鱼类新物种“北京花鳅”
北京

新京报报料邮箱:67106710@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