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客户端

好新闻 无止境

立即打开
舞剧《五星出东方》将于6月19日至21日首演
新京报 记者 吴为 编辑 罗晓静
2021-05-09 09:48
舞剧《五星出东方》将于6月19日至21日在北京天桥艺术中心首演。该剧创作素材来自和田地区出土的文物“五星出东方利中国”,讲述民族融合的故事。

新京报讯(记者 吴为)富有西域特色的音乐、声声紧凑的鼓点,和着唯美又动感的舞步,出现在两千年不褪色的绚烂织锦上,也慢慢铺展在当代观众面前。昨日(5月8日)下午,北京演艺集团“年度大戏”舞剧《五星出东方》在北京民族文化宫大剧院正式开票。


舞剧《五星出东方》是在北京市委宣传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委宣传部联合推动下,由北京演艺集团联合北京市援疆和田指挥部、和田地委宣传部共同开启制作的“年度大戏”,是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优秀舞台艺术作品展演剧目。


题材来自“五星出东方利中国”文物


1995年10月,中日尼雅遗址学术考察队成员在和田地区民丰县尼雅遗址一处古墓中发现汉代织锦,该织锦长18.5厘米,宽12.5厘米,上有八个篆体汉字:“五星出东方利中国”。织锦现为国家一级文物,“五星出东方利中国”的出土也被誉为20世纪中国考古学最伟大的发现之一。


昨日,民族文化宫大剧院,舞剧《五星出东方》演员在表演精彩片段。 摄影 浦峰


“‘五星出东方利中国’出土于尼雅遗址,尼雅遗址也即专家认定的古代西域三十六国之一的精绝古国。虽然精绝古国国土面积不大,但它处于古丝绸之路南道,东西方文明曾在此交融往来,所以它曾是一个繁荣富庶、多元文化汇集的国家。”北京演艺集团副总经理、总制作人董宁表示:“当我们知道‘五星出东方利中国’这件文物背后的历史故事后,决定用舞剧的形式打造一部作品,希望它能实现传承历史文化、促进民族融合、繁荣文艺发展的美好愿景。”


“让文物说话”


“文物就是安安静静地待在那里,要让它说话,就需要主创团队付出大量的心血。”开票发布会的现场主持、长期担任《国宝档案》主持人任志宏对文物有着深刻的理解:“我一直认为文物是会说话的,文物所蕴含的价值远远超过我们的想象。文物身上所凝聚的,不仅仅是文化形象,更是文化的传承,所以我们要通过多种多样的方式推动文物活化。”


“让文物说话”,是《五星出东方》创作者的目标。创作团队通过器乐、歌舞等多元化的表现形式,将和田文物、服饰、乐舞等文化元素有机置入不同的时空与情境,让文物所承载的文化内涵在舞台上展示出来,串联北京与新疆之风情。


《五星出东方》将于6月19日至21日在北京天桥艺术中心首演。首演过后,还将在新疆进行巡演。


■ 看点

讲述人与人、民族与民族融合的故事


“古丝绸之路连接的不仅是经济命脉,更是文化血脉。”董宁介绍,我们要讲述的就是一个人与人、民族与民族相互融合的故事。


昨日,民族文化宫大剧院,嘉宾共同启动舞剧《五星出东方》开票仪式。摄影 浦峰


北京舞蹈学院副院长、《五星出东方》编剧许锐介绍,剧本改了11稿,是整部舞剧创排过程中精益求精的精神体现。该剧意在“让文物讲故事”,诠释在“一带一路”的倡议背景下,新疆自古以来就在祖国的怀抱中,各民族心向东方,结成中华民族共同体的时代主题,体现不可磨灭的至亲挚爱之情。


创作团队将着力点放在对人物的细腻刻画上。在采风和创排的过程中,最让本剧导演王舸感兴趣的,也是关于“人”的细节,他从默默无闻的“小人物”入手,以小见大,让观众看到更为真实的“历史”。


除了对于“人”的关注,创作团队也特别关注剧中的服装设计。为了凸显西域特色和民族融合的主题,主创团队精心设计了人物的服装。在开票发布会的“服装展示”环节,主创人员通过图片和实物向大家展示了他们精心设计的人物服装:颜色的选择参考了出土文物上服饰的色彩,譬如白色、麦芽色、土色等等。在纹样设计上,创作团队则结合了出土文物中的色块纹样装饰进行艺术化处理。


■ 揭秘

创作过程“不亚于一次深入沙漠的考古”


董宁介绍,在邀请王舸担任《五星出东方》导演之初,举行了数轮剧目创作研讨会。多轮研讨之后,王舸给董宁发信息说:“合同不用那么着急。”看到这句话,董宁一下蒙了,她“害怕王导不做这部舞剧了”。


“开始我想过放弃吗?说实话,我不只想过一次。”说起这个故事,王舸坦言这次创排的困难。在创排初期,虽然题材得到各方认可,但创作者手头的史料素材极为有限,这为具体创排带来较大难度。为了更严谨、更专业地完成这部作品,制作方特别组建了专业的专家顾问团。同时,主创人员也深入和田地区采风,从考古史实、当地民情、民族服饰、民族音乐等方面,提炼艺术语汇,了解少数民族音乐样态、当地各具民族特色的艺术表现形式,积累了珍贵的创作素材。


“创作过程对我们而言,它的艰难程度,不亚于一次深入沙漠的考古。”说起《五星出东方》的创作历程,董宁说:“虽然条件艰苦,但它最终带来的惊喜,足以比肩考古有收获时的激动与满足。”


新京报记者 吴为 摄影记者 浦峰

编辑 林野 罗晓静 校对 张彦军

来阅读我的更多文章吧
吴为
新京报记者
记者主页
相关推荐
大戏看北京5月文艺资讯丨五月演出精彩纷呈
娱乐
大戏看北京文艺资讯丨话剧《远方的拉萨河》谱写雪域青春史诗
娱乐
大戏看北京4月文艺资讯丨《长城》音乐会以旋律传递精神
娱乐
大戏看北京1月文艺资讯丨2025新年音乐会,奏响经典迎新年
娱乐
大戏看北京12月23-29日文艺资讯丨《战争与和平》经典重现
娱乐
大戏看北京11月18-24日文艺资讯丨昆曲《西厢记》韵悠长
娱乐
大戏看北京11月11-17日文艺资讯丨《京城拍卖会》致敬经典
娱乐
大戏看北京11月文艺资讯丨舞剧《人间四月天》展现林徽因传奇
娱乐
管家送票 | 国家大剧院节日宝藏演出合集放送~假期剧场见!
新京号
大戏看北京9月16-22日文艺资讯丨新京味儿戏剧《玩家》上演
娱乐

新京报报料邮箱:67106710@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