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客户端

好新闻 无止境

立即打开
让文明驾驶为“堵途”做减法 | 新京报快评
新京报
2021-05-01 23:19
交通管理制度层面在不断进步,希望“驾驶文明”也能够同步“进化”。

▲资料图。图片来源:新京报网


文|吴振


道路交通开启拥堵模式,几乎成了重要节假日的“标配”。加之今年“五一”全国高速公路路网流量再创新高,随之出现拥堵加剧现象,并不让人意外。


交通运输部路网中心发布《2021五一假期全国路网运行研判》,预计今年劳动节期间全国高速公路网日均流量,较2020年同期增长16%至20%,较2019年同期增长2%至6%。今年“五一”或将成为“史上最堵五一”。


但值得注意的是,除去一些客观因素,很多时候,“人为”致堵是导致高速公路拥堵的重要因素之一,比如发生交通事故。


近几年,为了缓解高速公路拥堵,相关部门推出了一系列的制度化举措。去年,全国省界收费站已全部取消,这为减少拥堵提供了重要的制度保障。另外,规范公路限速标志设计,整治不合理限速等,也为交通效率的提升做了加法。


可以说,交通管理制度层面的一些“拦路虎”问题已经解决。接下来,倡导公众文明驾驶,减少“人为”致堵,成为一个必须重视的问题。


节假日上路,不少人因急着回家或出游,容易出现“欲速则不达”的操作。如部分驾驶员越是看见拥堵的长队,越容易频繁变道或加塞,这不但加剧了拥堵,还容易引发事故。


而发生事故后,一些车主的交通处理方式也在“添堵”。像一些无人员伤亡的小事故,完全可以遵照“快处原则”,及时撤离现场。但不少人要么缺乏相关常识,要么习惯依赖于交警到达现场处理,最终“耗时费力”,不但增加了车主的事故处理成本,也拉低了整个交通通行效率,导致自己成了“人在囧途”,也让别人“人在堵途”。


有说法称,长期养成的不文明行车习惯以及法律意识的淡薄,是造成交通拥堵的重要因素之一。而在节假日这样的出行高峰,其实最能检验一个社会汽车文明的发育状况。所以,道路越拥堵,每位司机越该恪守文明驾驶原则,冒失、侥幸甚至耍“小聪明”,最终只会“添堵”。


当然,解决高速公路拥堵现象,也离不开行政部门的支撑。如此次“五一”期间,山东省高速公路设置72处事故快处点,方便事故“快处”。


此外,面对今年的超规模出行流量,交通管理也宜有更灵活的疏堵之策。此前一些地方就规定,在车流量大时,高速公路的部分路段,允许临时借用应急车道行驶。这样的方式值得借鉴。


道路交通的通行效率,是人、车、管理政策和服务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只有各种因素共同改进,通行效率才能获得最大的提升。如今,交通管理制度层面在不断进步,“驾驶文明”也能够同步“进化”,每逢过节“堵堵堵”的局面才能得到更有效的改善。


□吴振(媒体人)

编辑:陆玖   校对:张彦君

相关推荐
新闻8点见丨疯狂的超载货车;被200只猫改变的村庄
时事
石九线救人者“小小”:救人和赶路,都是生命旅程的某一站
时事
芜湖市政府重要通知!
新京号
北京交警“双十工程”年底全部完成,已治理点位事故率下降一半多
北京
新闻8点见丨助听器线上销售乱象调查;回顾第15届中国航展精彩瞬间
时事
成都车展前瞻:华为小米掀起科技竞赛 传统车企“集团化”迎战
汽车

新京报报料邮箱:67106710@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