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师说Talks的朋友大家好,我是樊登,今天我演讲的题目叫“家庭阅读的力量”。
不给孩子推荐书
首先,我要强调的是,家庭阅读虽然很有力量,但这件事千万不要由家长使劲来推动。
我要强调的观点是“家长不要逼着孩子去阅读”。有可能很多人觉得很奇怪,说你整天推广我们成年人阅读,为什么反倒我们不能够让孩子们去阅读呢?请注意,我说的是“不要逼着孩子去阅读”。
孩子的头脑中天生有一个逻辑,就是你如果逼他做什么事,那么这件事一定不是一件好事。我相信你们自己也会有这个逻辑。
因此,在阅读这件事情上,各位听我一句劝“没有任何证据证明孩子读哪本书就会突然变好,没有任何证据证明孩子读哪本书就会突然变坏”。
这部分属于“暗知识”。什么叫暗知识呢?就是人类根本不知道的知识。
如果你们有兴趣了解的话,可以去看叫《暗知识》的这本书,里边讲到一个最震惊的案例。就是拳击手泰森有一个哥哥,他的哥哥跟泰森生长在一模一样的环境里,由单亲妈妈在照顾。这个妈妈极其暴躁,整天打他们打得特别凶。泰森有一次亲眼看到,他的哥哥一拳把妈妈的牙打掉,然后妈妈一声不吭跑到旁边烧了一锅开水,直接泼在哥哥身上,浑身都是烫伤。
这对兄弟就在这样一个暴力的、单亲妈妈的家庭里边长大。所以,泰森这一辈子发生的事情,大家都不感到意外。青春期的时候,泰森就已经进了几十次监狱。他从监狱里出来,遇到了一个拳击教练,开始学拳击,后来还因强奸罪又进监狱。然后,泰森出来再打拳的时候,咬掉了霍利菲尔德的耳朵。
所以,他是一个非常暴力的人,连泰森自己都讲“在我身上拳击的故事远没有暴力的故事来得多”。
但是,跟他在同样的环境下,基因也非常相似的哥哥长大了以后,成为了纽约一所医院里的助理医师。也长那么大块头,也看着挺吓人的,但是哥哥性格非常温和。每天当大夫治病救人。
这个案例后来成为了教育界当中一个非常典型的案例,很多教育学家在研究泰森的哥哥发生了什么。怎么就变成那样了呢?完全不知道。
所以,我们对于这个世界上的很多知识要有一定的敬畏心,敬畏心就在于很多东西不像我们所想象的那么容易了解。
那么,各位妈妈,你们哪来那么强的信心告诉孩子说“你必须读这本书呢”?你根本没法知道这本书一定会好啊。
但是,我们确定可以知道的是什么呢?如果一个人的大脑被破坏掉了,什么书都救不了他。
所以,在家庭阅读方面最重要的一件事就是“不给孩子推荐书”。
我几乎不给小孩子推荐书,因为小孩子的阅读能力是天差地别的。
同样是小学四年级的学生,有的人已经可以读“量子力学”了。我见过这样的孩子。有的人可能还在读绘本,也不丢脸。
因为人和人的发展阶段是不一样。有的人早熟,有的人晚熟,有的人对这样的书感兴趣,会有感觉,会突然变好。有的人对那样的书感兴趣会有感觉,会突然变好。
最珍贵的能力是“耐心”
所以,对于父母来讲,我们所能够做的最重要的事情是“保证自己在阅读”,这个才是最重要的。
你在家里边放很多的书,给孩子创造很多阅读的机会,你可以跟孩子做很多阅读方面的讨论。
比如,我今天读了一本书,我给你讲讲这本书讲的什么道理,你可以将这本书推荐给他,你有没有兴趣,你可以跟他分享,但是你不需要强迫。如果他不能够发自内心地找到阅读的快乐,没有找到“一本书突然击中了他”的那种感觉,那你在外边使更大的劲,只会让这件事变得更糟糕。
作为一个专业做阅读推广的人,我们的APP现在带动了将近4000万人在一起阅读。我每年给大家讲50本书,却从来不会强迫我的儿子读任何书。
我的办法就是,我把我读过的书觉得很开心的,我就跟他聊。比如讲数学史的,我问“你知道数字怎么发明的吗?”“数字是怎么从货物当中脱离出来的?”然后跟他讲。
然后说我问他,“你觉得零很重要吗?”他说“零不就是什么都没有吗?”我说,古代人怎么会知道发明零这个数字呢?他说我不知道,然后我就跟他讲这关于零的故事。
讲完这些东西以后,他就说“我想看看这本书”。很好,让他看。我也不会检查看到哪儿了,写个报告?不需要,各位。
教育不是拿出来秀给别人看。
当下,很多父母非常的焦虑,好像对孩子要求那么高,但是自己好像做不了什么,对吗?我告诉你,读一本书你就淡定了。
这本书叫《不管教的勇气》。这告诉我们说,你在教育孩子的时候,最珍贵的一种能力是——耐心。
我们最缺乏的恰恰是耐心。
我们喜欢用自己的模子把孩子套进去,说“你就按照我的想法去成长吧”。这是南辕北辙的做法,这个只会让孩子过早地消耗掉了他所有自律的能力,过早地消耗掉了他所有的热情,过早地消耗掉了他的好奇心。
所以,你会发现我们的孩子,小学看起来还有点活泼的样子,初中开始变得有点沉重,眼镜变得越来越厚,到了高中已经进入了庄子所说的“面如死灰是”的状态,完全像一个机器人一样的生存。
你问他,对什么感兴趣?“别问我,没兴趣”。
有一句非常流行的话,叫做“我爱学习,学习让我妈快乐”,对吗?
很多父母还把这个当作一个流行文化,在到处转。我特别担心,随着这句话转得多,让很多父母认同这句话。很多父母会说“你就当是让妈妈开心不行吗?你看别人会说‘学习让我妈开心’,你让你妈开心一下不行吗?”
很多父母如果拿这个做一个交换条件,去跟孩子换学习这件事。孩子为了你的开心而学习,这真的是剥夺了他所有对于知识的乐趣,剥夺了他人生的可能性。
他不会爱上学习这件事。所以,我们见过很多令人心痛的“学霸”的案例。
尤其是你到国外去,探访海外华人,你就会发现,没有一个不是高学历、名牌大学毕业。然后问他“你在干嘛?”答“我在家带孩子”。
问他为什么不工作,为什么不创业,为什么不做一些事儿?他说“没意思,我的目标就是希望将来不用再学习。”
所以,早知今日,何必当初?当初下那么大的功夫去学那些东西,到最后竟然义无反顾地抛弃这一切。
最重要的是放弃了阅读的习惯。在做读书会的过程中,我们遇到过无数的书友,会跟我们讲“我从大学毕业以后就再也没有看过书”。
这就是人生的分界线,你指望大学里学的那些东西能够养活你一辈子吗?几乎是不可能的。因为没有人能够从大学里面学到养家糊口的本领的。
一个人真正能够在这个社会上游刃有余,不断的创造新的价值,是因为没有放弃过学习的过程。
从大学毕业,不懂什么就学什么。然后你阅读的门槛在不断地提高,学的东西越来越深,你越来越走入到一些你过去未知的、但是充满好奇的领域。
这时候,你才能够发现,一个良好的阅读习惯,对于一个人的一生是多么的重要。而这一切来自于你有一个发育完善的大脑皮质。
所以,对于大量的家长来讲,我们今天所应该做的事情是,告诉孩子成长是一件相当复杂的事。
“爸爸和妈妈其实并不知道你会在哪一天突然爱上学习。但是我们期待着这一天的到来。”
做好孩子在世界上的导游
学习是什么呢?要跟孩子讲“学习是你的权利,而不是你的义务”。
假如一个人像第欧根尼一样,遵循“犬儒主义”。他说“我不学习,我就一个人在木桶里边晒太阳”。亚历山大帝来看望他,他说“你让开,你挡住我的阳光了”。
那是他的权利。他可以选择将来摆个小摊给人修自行车,挺好,这是蛮值得尊敬的一份工作,这是他的权利。
但是,我们有大脑皮层。我们和那么多的动物不一样,我们有好奇心。我们如果能够让自己的好奇心发挥出来,我们可以知道这个世界上很多的事儿。
作为父母来讲,我们所应该做的、最重要的工作是“做好孩子在这个世界上的导游”。让孩子知道这个世界上有很多美好的事情。
我那天采访高晓松的妈妈、张克群先生,她写了一本书叫《树木与房子》,她是梁思成先生的学生,书是讲中国古建筑的,我请她来讲这本书。你们知道她曾经跟高晓松说过一句什么样的话吗?
叫做“生活不只有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
张克群先生说,她从来没有教过高晓松。她除了小时候给他削过两次铅笔之外,再也没有管过他任何关于学习的事。
她告诉我,“我儿子从生下来到现在,首先,我没有跟他大声说过一次话。因为孩子的成长是一个非常美好,非常快乐的事,不需要大声说话。”
其次,她也从来没有辅导过他写作业,从来不会看他作业完成没有。如果没有完成,那是他自己的事,他需要去面对老师去解释。“但是好在我儿子从来没有未完成过作业的时候,而且考试成绩都很高。”
她说,全家人都很纳闷,说不用管吗?这人难道不用管吗?两边祖父母,连保姆都特别奇怪,说这真的都不管吗?就是不管。你要知道一个小孩子的头脑,如果爆发出来力量去学东西的话,会远远超过你的想象。
人的大脑是非常可怕的,它的力量是很强的。但是我们很多的老师和父母最大的误会是在于,我们希望限制住孩子的头脑,按照他们的节奏来发展。这时候你才会发现孩子觉得无趣,不愿意学习。
这就是我们整个家庭对于阅读最大的困境所在——我们在孩子身上使了太大的劲儿,而在自己身上下的功夫太少。
对于我们每一个家长来讲,拓宽自己认知的边界,将学的东西跟别人分享,这时候家庭阅读的强大力量才会被爆发出来。
所以希望大家能够发自内心的、自己真的爱上阅读好吗?谢谢大家。
文字整理 新京报记者 刘洋 校对 赵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