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客户端

好新闻 无止境

立即打开
对话体育总局冬运中心常务副主任:53年首体焕发青春
新京报 记者 吴为 陶冉 编辑 吴婷婷
2021-04-03 20:42
首都体育馆是本次冰上项目测试活动唯一一个在同一天进行转场的比赛场馆

新京报快讯(记者 吴为)4月3日,首都体育馆内正式开始了“相约北京”冰上项目的测试比赛。这里将举行短道速滑和花样滑冰的竞赛。

 

国家体育总局冬季运动管理中心常务副主任、首都体育馆场馆(群)运行团队主任丁东日前接受记者采访时介绍,历经53个春秋,首都体育馆经过大改造焕发了新的青春和面貌。

 

同时,丁东介绍,首都体育馆是本次冰上项目测试活动唯一一个在同一天进行转场的比赛场馆,运行团队密集地安排了“转场”,做好两个项目的转换工作。


2021年4月2日 首都体育馆 场馆运行团队主任丁东。新京报记者 陶冉 摄

  

“全新的音响、崭新的场馆,老首体焕发新面貌”

 

新京报:首体是新中国建设的具有悠久历史的一批现代体育场馆之一,改造后的首都体育馆有哪些变化?

 

丁东:首都体育馆是具有53年历史的新中国建设的第一座现代化体育场馆。历经53个春秋,在今天又焕发新的青春和面貌。为了迎接在这里举办的2022年北京冬奥会短道速滑和花样滑冰比赛,我们进行大面积改造,主要有几个系统得到新的提升。

 

一是音响,这是目前最现代化的音响。二是视频系统,天幕、环屏、端屏都是目前最现代化的,特别是天幕和环屏,是这次改造后新增加的。三是制冰系统,场馆采用二氧化碳跨临界直冷技术制冰,这符合国际奥委会要求、绿色低碳要求。

 

还有一个改造是恒温恒湿系统。因为这是进行滑冰比赛的场所,所以对场地环境、温度,湿度、排风都要求很高,再加上现在防疫的要求,所以场馆空调系统、新风系统都重新进行改造。这是几个比较大的改造。

 

新京报:观众席的设施也进行了改造?

 

丁东:是的,大家知道,首都体育馆以前能容纳18000名观众,现在改造后变成15000。大家肯定会问,为什么少了呢?按说改造应该增加了。这是因为,老场馆的大框架不能改变,它已经属于现代建筑的文物,另外是为了增加观众观赛的舒适度。我们在现有基础上把座椅加宽,让观众观赛更加舒适。

 

还有,我们按照国际奥委会和国际单项组织要求增加了无障碍坐席,在首体馆里有80多个。这样改造后,我们可以满足不同人群的观赛需求,舒适度也提高了。所以我们总结有9个字,那天发布会时候我也讲了:老场馆、新变化、高科技。

 

大家走进来以后,记者、观众、运动员、工作人员听到这里的音响,看到崭新的场馆,确实感到很兴奋。希望运动员能够在改造后的首都体育馆,创造自己最好的成绩。

 

2021年4月2日 首都体育馆 馆内比赛场地。新京报记者 陶冉 摄


运行团队密集安排“转场”,做好冰面转换等工作

 

新京报:看了北京冬奥会第7版竞赛日程,首体承办花滑、短道项目比赛,其中一天内两个项目比赛都要办,两个单元的间隔是5个半小时,这意味着场馆要进行转场?

 

丁东:首都体育馆场馆运行团队面临三大压力,其中一大压力就是短道和花样的两个赛事的转场,是本次冰上项目测试活动唯一一个在同一天进行转场的比赛场馆,虽然有的场馆因同时承担冬奥会和冬残奥会比赛也要转场,但中间有时间间隔。

 

而我们必须在比赛同一天进行。一般来说,短道都是在晚上,白天是花样。有的时候下午是短道,晚上是花样。

 

新京报:为了这样的转场,运行团队做了哪些准备?

 

丁东:对场馆运行团队来说,必须做好准备。这次测试活动中,我们密集地安排了这种转换。既有冰面转换,对场馆温度和冰面软硬度等根据比赛项目进行调整,也有我们临时搭建的设施要进行转换,比如发令台、防护垫等。还有不同项目的媒体记者摄影位置不一,花样主要在主席台方向,短道主要在弯道方向。这些是我们直观能看到的转换。

 

还有大家不易看到的转换,场馆运行是一项系统工程,一旦实现两个项目的比赛、训练转换,我们运行团队业务领域的工作也要跟上,挑战是非常大的。我们需要进行压力测试来锻炼团队,发现问题,改进工作。


2021年4月2日 首都体育馆 工作人员在测试比赛仪器。新京报记者 陶冉 摄

 

测试活动期间,首体将有近1200人在各个岗位开展工作

 

新京报:北京冬奥会筹办已经全面实现“场馆化办公”,首体场馆运行团队为测试活动做了哪些准备?

 

丁东:我们按照北京冬奥组委和相约北京冬季体育赛事海淀组委会的要求,组成了场馆运行团队,成员来自各个领域各个方面,有北京冬奥组委人员、业主方冬运中心人员、属地海淀区政府人员,公安和安保人员,来自人民大学和北京建筑大学的高校志愿者,也包括国网北京电力公司海淀分公司、卫生防疫、餐饮、媒体朋友等各方面人员。

 

我在第一次给场馆运行团队开会时就讲,我们是为了同一个目标,为了确保北京冬奥会成功顺利举办、测试活动安全有序地推进而一起工作,从去年11月,运行团队人员陆续到位,到4月1日为止,我们有将近1200人已经在各个岗位开展工作,大家都在同一个目标之下,相互地协调、配合,多次进行演练。

 

1日,我们还进行了4场演练,就是确保各个领域之间的工作能够协调配合好,能够使整个测试活动流畅地运转。应该说,首都体育馆场馆群团队准备了官方训练和正式测试活动。


新京报记者 吴为 编辑 吴婷婷

校对 李项玲

 


展开全文
全文
0字
您已阅读
%
打开新京报APP 阅读更多精彩资讯
相关专题

早读:新的一天,从这份新闻早餐开始

新京报报料邮箱:67106710@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