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客户端

好新闻 无止境

立即打开
“两化”合并,超万亿级央企诞生:为何合并重组,面临哪些挑战?
新京报 记者 侯润芳 编辑 王进雨
2021-04-01 15:51
“当前我们在石化行业还有一些卡脖子的问题要解决,合并后的新公司未来要补齐这些供应链的短板。”


国务院国资委3月31日消息,经报国务院批准,中国中化集团有限公司(下简称中化集团)与中国化工集团有限公司(下简称中国化工)实施联合重组。据了解,将新设由国资委代表国务院履行出资人职责的新公司,中化集团和中国化工整体划入新公司。“两化”合并意味着一家资产过万亿的巨无霸央企将诞生,也有机构研报指出,合并后新公司按收入体量将进入全球前40强企业。

 

有分析还指出,化工企业合并是当前国际化工产业发展的趋势,“两化”的合并也是为了更好地参与国际竞争、获得国际话语权。同时当前国内石化行业的竞争非常充分,不用担心合并之后形成新的垄断问题。“当前我们在石化行业还有一些卡脖子的问题要解决,合并后的新公司未来要补齐这些供应链的短板。”

 

重组后新公司总资产超万亿 “收入体量将进入全球前40强”

 

两家大型央企的合并重组意味着万亿级“巨无霸”央企将诞生。

 

据中化集团官网介绍,公司成立于1950年,前身为中国化工进出口总公司,是领先的石油和化工产业综合运营商、农业投入品(种子、农药、化肥)和现代农业服务一体化运营企业,并在城市开发运营和非银行金融领域具有较强的影响力。中化集团也是最早入围《财富》全球500强榜单的中国企业之一,2020年名列第109位。

 

公开信息显示,中化集团营收从2009年的2430亿元增长到2018年的5911亿元,利润总额从2009年的61.4亿元增长到2018年的159.5亿元,总资产从2009年的1766亿元增长到2018年的4897亿元。另有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12月底,中化集团资产总额达到5643亿元。

 

据中国化工集团官网介绍,公司是在原化工部所属企业基础上组建的国有企业,是中国最大的化工企业,在世界500强列164位。公司的战略定位是“新科学,新未来”,有化工新材料及特种化学品、农用化学品、石油加工及炼化产品、橡胶轮胎、化工装备和科研设计6个业务板块。中国化工2019年报显示,公司总资产8439.62亿元,营收4543.46亿元。

 

另据中化集团官网3月31日在官网发布的公告,重组后的新公司涵盖生命科学、材料科学、基础化工、环境科学、橡胶轮胎、机械装备、城市运营、产业金融等业务领域,将扎实做好业务协同和管理提升,集聚创新资源、打通产业链条、提升行业竞争力,尤其在建筑、交通、新一代信息产业等应用领域,突破关键材料瓶颈,提供化工材料综合解决方案;在农业领域,提供高水平的农资与农业综合服务,推动我国农业转型升级;在化工环保业务领域,大力推进节能减排,为我国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实现贡献化工行业力量。

 

据中金研报,2018年,中国化工品销售额约1.2万亿欧元,全球市场占比超过35%,巴斯夫预计2030年中国在全球化工市场的份额将超过50%。2019年,据财富杂志,全球500强企业中,中化集团与中国化工分别排名88位与144位。此外,中金还预计合并后新公司按收入体量将进入全球前40强企业。

 

据了解,两化旗下涉及境内外上市公司有中化国际、鲁西化工、扬农化工、中化化肥、中国金茂、远东宏信、安道麦、安迪苏、昊华科技、埃肯、倍耐力等17家。合并重组消息之下,中化国际等多股涨停。

 

“合并重组是为了更好参与国际竞争 不用担心形成新的垄断

 

在工信部赛迪研究院材料工业研究所所长肖劲松看来,前中化集团和中国化工在业务上各有侧重,又存在竞争。那么,为何要推动两家公司进行合并重组?


“石化企业兼并收购是当前国际化工行业的趋势,两化合并正是顺应了这种大趋势。当前国际化工巨头一直没有停止并购的步伐,如巴斯夫、陶氏化学等,不仅在本国进行,更多地是跨国进行。通过不断并购,强化核心业务,拓展国际市场。同样,我们‘两化’的合并也是为了更好地参与国际竞争、融入到全球产业链,需要在体量规模、产品、结构等方面进行整合,从而在国际石化工业获得话语权。”肖劲松还表示,我们通过改革开放,引进了国外的大型企业参与到国内石化企业的竞争,当前石化行业的竞争比较充分了,不用担心合并之后形成新的垄断问题。

 

中国化工集团官网在3月31号的公告中也表示,世界化学工业具有产业集中度高、规模效应突出、大企业主导等特点。近年来,国际化工巨头纷纷推动重组整合,世界发达经济体均拥有大型综合性化工企业,在化学基础研发、新产品创制、产业链价值创造等方面发挥重要龙头作用。此次联合重组并组建新公司,将有助于打造一家行业领先的综合性化工集团,加速化学工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行业转型升级;有助于进一步优化企业资源配置,形成产业链的有机协同互补,增强科技研发和创新能力,释放企业活力。

 

中金研报认为,此次重组有望改变全球化工行业格局,形成与中国化工业全球领先的市场地位相匹配的化工头部企业。不过,肖劲松提醒,“两化”合并之后在国际竞争中还面临着一定的挑战。“从全球石化产业链,一些大众的产品,我们竞争的问题不大。但我们在石化行业还有一些卡脖子的问题要解决,比如中高端产品和企业服务能力还是比较弱,两家企业合并之后,未来要补齐这些供应链的短板,确保好国家石化产业的供应链安全,同时更好地参与国际竞争。”


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 侯润芳 编辑 王进雨 校对 陈荻雁

相关专题

夜读:今天你可能错过的新闻都在这里

相关推荐
招行年报:资产质量稳健 2024年营收趋势向好
财经
海天味业赴港上市申请被证监会接收,布局全球化面临挑战
消费
权威发布|我市召开“鲁医健康说”东营卫生健康系列体重管理服务年专场新闻发布会
新京号
关于202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2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报告
第一看点
《关于中美经贸关系若干问题的中方立场》白皮书发布
第一看点
关于2024年中央和地方预算执行情况与2025年中央和地方预算草案的报告
第一看点
为“泡泡玛特”“王老吉”做智囊,这是一家什么公司?
时事
一周碳要闻:我们为什么需要一个全球碳市场(碳报第122期)
财经
一文读懂国君、海通合并:背景、节点、影响全解析
财经
国泰君安“牵手”海通证券:背后推手是谁,券商一哥会否生变
财经
热门评论
来自火星网友
7天前
过两年再分开,又是双赢,天下大事分分合合

新京报报料邮箱:67106710@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