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客户端

好新闻 无止境

立即打开
“扫码点餐”要先关注公号,方便还是为难顾客?
新京报 记者 王萍 秦胜南 编辑 王琳
2021-03-30 07:48

到餐厅用餐时,有些餐厅不提供人工点餐,甚至不提供实体菜单,消费者只能关注公众号或小程序进行“扫码点餐”。

 

中消协近日表示,仅提供“扫码点餐”涉嫌过度收集消费者个人信息并侵害消费者的公平交易权,尤其对于老人、儿童等群体造成了消费阻碍。

 

新京报记者为此也探访了北京多家不同类型的餐饮商家,北京萃华楼、胡大饭馆三分店、街边儿牛肉串双井店、金鼎轩远大路金源店(东区)、DQ冰淇淋合生汇店等5个商家均可提供手机、人工两种点餐方式,扫码点餐没有附加条件。而在南城香双井桥东店扫码后需要获得个人信息,才能点餐;阿巭面道·牦牛肉功夫面合生汇店则是“扫码点餐”必须先关注公众号,要求提供人工点餐服务时,服务员还会给顾客“提条件”。

 

法律人士表示,在扫码点餐过程中,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很可能已经受到了侵害。扫码点餐要“关注公众号”等“附加条件”属于“形式自愿、实质上强制”的交易行为,消费者个人信息存在被泄露、丢失的风险。消费者有权拒绝扫码点餐。


新京报记者 王萍 摄

 

有商家扫码点餐要先关注微信公号

 

3月27日、28日,新京报记者分别探访了北京萃华楼、胡大饭馆三分店、街边儿牛肉串双井店、南城香双井桥东店、DQ冰淇淋合生汇店、阿巭面道·牦牛肉功夫面合生汇店、金鼎轩远大路金源店(东区)。

 

萃华楼目前无论散台还是包间均提供菜单,可人工下单,也可扫码点餐,不需填写个人信息直接进入点菜界面。一位工作人员告诉新京报记者,来老字号用餐的老年顾客较多,他们用手机点餐不太方便。“人工点菜更有利于服务员向顾客介绍特色菜、根据顾客口味推荐菜品,而且会照顾到顾客的不同需求,比如有没有忌口、何时上甜品等。”

 

胡大饭馆三分店等位的顾客可先在简易纸质菜单上预点单,之后可选择扫码点餐或人工点餐。工作人员说,疫情期间倡导无接触点餐,此后才有了扫码点餐。在北京朝阳区双井桥附近的街边儿牛肉串,很多顾客直接用手机扫码点餐,但不需填写个人信息,也无需关注其公众号。服务员称,店里有纸质菜单,会提示可以随时叫服务员下单。

 

不过,也有餐饮商家存在“扫码点餐收集消费者个人信息”“扫码点餐必须先关注商家公号”的情况。

 

南城香双井桥东店里,在扫码之后,会有信息提示“申请获得你的公开信息(昵称、头像、地区及性别)”,点击“同意”后,才可以进入点餐界面。

 

合生汇地下一层的阿巭面道,服务员主动推荐顾客扫码点餐。新京报记者发现,想用手机点餐必须先要关注公众号。当提出想要人工点餐时,服务员并没有直接提供服务,而是说“那你需要到收银台来点”。

 

消费者:更习惯看纸质菜单进行人工点餐

 

在金鼎轩远大路金源店(东区),新京报记者统计了6桌客人的点餐方式。其中,2桌年轻客人选择用手机自助扫码点餐,其中一桌向服务员索要了纸质菜单做参照,另4桌客人通过纸质菜单人工下单。新京报记者注意到,手机扫码后出现“登录会员立享会员特权”的弹窗,但并非强制要求注册成为会员,可以将其关闭直接点菜。

 

在位于朝阳合生汇五层的DQ冰淇淋,新京报记者注意到,店家提供小程序点餐,但顾客大都选择人工点餐。

 

在探访中,多位消费者表示,餐厅应该在采取扫码点餐的同时保留人工点餐。也有消费者提出,扫码点餐在多数时候很方便,效率更高一点,但强制关注公众号“让人很反感”。另外有的餐厅信号不好,扫码操作半天无法进入点餐界面。

 

还有消费者认为,有的餐厅扫码点餐需要关注商家的公众号、还得注册会员,甚至以“赠甜品等优惠”来引导消费者进入餐厅群。“感觉有点被强迫,我会担心个人信息是不是被泄露了,很影响用餐体验。很多时候就算是现场关注或加入了,之后也会取消关注或者退群。”

 

而对智能手机操作不熟练的老年消费者,几乎一边倒地对扫码点餐投了“反对票”。一位老人说,在手机上点餐字小、图片小看不清,“有的还需要关注、输入手机号、发送验证码、填写验证码等一系列操作,太复杂了。”

 

餐饮企业:“扫码点餐”不应取代必要交流

 

在探访的7家餐饮企业中,服务员在引导客人落座后,会推荐“扫码点餐”,多家门店内还有“扫码点餐更快捷”“扫码下单免排队”等宣传标语。

 

多位餐饮经营者向新京报记者表示,因为现在菜品推新的速度较快,有新品上线或菜品售罄,都可以在手机点餐系统上更新,也有利于减少人工点菜的失误,包括最后的买单都可以在线上完成。“尤其是疫情期间,扫码点餐更有利于服务员和客人之间的‘无接触服务’。” 也有餐饮经营者向新京报记者坦言,现在北京很多餐饮商家都面临“用工荒”,“扫码点餐”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门店的人工压力。

 

但很多经营者也认为,餐饮作为服务行业,一大体现就是服务员与顾客之间的交流,这也是消费者给餐厅体验感打分的重要衡量标准。“选择手机扫码点餐还是人工点餐,都应该由消费者自主选择。顾客如果不想用扫码点餐,人工服务就要及时跟上。而且不要错失面对面向顾客介绍餐厅特色菜品的机会,无论互联网发展到什么程度,服务行业与顾客有温度的交流都是十分重要的。”

 

专家:消费者有权拒绝扫码点餐

 

根据新华网近日一项调研数据显示,40%的网友赞同“扫码点餐不是唯一选择”,并希望商家提供多方式服务;23.33%的网友抱怨“扫码点餐”还伴随着“注册会员”“关注公众号”等一系列问题;16.67%的网友表示“扫码点餐”不利于老人点餐,希望出现更好的操作方法;13.33%的网友担心可能会泄露个人隐私;6.67%的网友认为“扫码点餐”让人与人之间的沟通更少。

 

3月25日,中消协点评“扫码点餐”,认为仅提供“扫码点餐”涉嫌过度收集消费者个人信息,侵害消费者的公平交易权、知情权等。同时,由于智能手机操作的复杂性,“扫码点餐”并不具有普适性。新技术应用不应成为老人、未成年人等特殊消费群体的消费阻碍。

 

北京嘉善律师事务所执行主任常亮告诉新京报记者,“扫码点餐”看似是提升效率、便利双方,实际上在这个过程中,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很可能已经受到了侵害。


首先,依照《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九条,消费者有权自主选择服务的方式,也就是说消费者有权拒绝“扫码点餐”,选择人工点餐。另外,依照《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二十六条,经营者不得以格式条款、通知、声明、店堂告示等方式,作出排除或者限制消费者权利、减轻或者免除经营者责任、加重消费者责任等对消费者不公平、不合理的规定,不得利用格式条款并借助技术手段强制交易。

 

对于“扫码点餐”还要关注公众号等附加条件,常亮认为,餐饮机构的这些做法其实是“形式自愿、实质上强制”的交易行为,侵犯了消费者的选择权。消费者到餐厅就餐,手机号、生日、姓名、地理位置、通讯录等个人信息与餐饮消费并没有关系。如果餐厅将填写信息、注册会员和点餐强制绑定,并且没有在显著位置提供“隐私条款”或“用户协议”,就不属于明示收集或征得同意的情况,涉嫌对消费者个人信息的过度收集,并存在被泄露、丢失的风险。

 

新京报记者 王萍 秦胜南

编辑 王琳 校对 杨许丽



来阅读我的更多文章吧
王萍
新京报记者
记者主页
秦胜南
新京报记者
记者主页
相关专题

早读:新的一天,从这份新闻早餐开始

相关推荐
因为特朗普,这些中国的货物漂在海上,不敢停靠在美国海岸
新京号
大反转,支付宝紧急回应
新京号
最高人民法院工作报告
第一看点
电视专题片《反腐为了人民》第一集《惩治蝇贪蚁腐》
第一看点
什么高人想出来的?反食品浪费北京这些食堂“真绝”
北京
日本,怎么就成了江浙沪打工人的后花园?
新京号
长江客船,无法告别
时事
连“锅气”都有香精了?真怀念没有科技与狠活的老味道
文化
众多餐企放开加盟,开个网红餐厅能否“长红”?
商业
看广告、引导付费,有的公厕取纸方式真离谱丨城市体验官
北京
热门评论
批评
7天前
基本上扫码点餐都要关注公众号
隔夜茶
7天前
这种真的烦得很,不想关注还非要关注才行。
大声点
7天前
强制关注已经成为恶性竞争的“利器”

新京报报料邮箱:67106710@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