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客户端

好新闻 无止境

立即打开
欧阳明高院士:对发展电动汽车的质疑应该停止了
新京报 记者 肖隆平 编辑 柯锐
2021-03-30 07:35
新能源汽车能发挥虚拟电厂作用;能源生产革命要用能源消费革命来推动。

中国科学院院士、清华大学教授欧阳明高

发动机每燃烧1升燃料(柴油或汽油)向大气层排放二氧化碳2.5千克。温室气体尤其是二氧化碳的排放,是全球变暖的主要原因,这已被主流科学界广泛认可。

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提出,对我国汽车行业意味着什么?中国科学院院士、清华大学教授欧阳明高告诉新京智库,碳中和目标提出后,像过去那样质疑电动汽车的声音该停止了。新能源汽车是新能源革命和工业革命的核心。

电动汽车是实现碳中和关键

新京智库:你认为新能源汽车对我国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实现哪个贡献更大,为什么?

欧阳明高:就整体而言,节能对于实现碳达峰的贡献可能更大,因为燃油车的保有量很大。对于2060年实现碳中和目标,新能源汽车则是非常关键的,因为新能源汽车不仅仅有利于实现汽车行业自身的碳减排,更是对整个能源行业的碳减排发挥着关键作用。

随着能源结构调整工作的推进,可再生能源如风能、太阳能发电占比将更大,2020年是5.3亿千瓦,占电力总量比重不足10%。到2030年时可能是12亿-20亿千瓦,占电力总量的比重将更高。但因为风能、太阳能的不稳定性特征,必须有调节手段:发电多时储存起来,发电不够,就用储存的电来补充。

电动汽车是一个很好的调节工具,比如2030年后,我国新能源汽车保有量达到1亿辆,新能源汽车上就可以储存约50亿-70亿度电(目前主流电动汽车的电池容量在50千瓦时-70千瓦时)。

如果再往后,比如2040、2050年,所有乘用车都是电动汽车,市场保有量3亿辆以上,那电动汽车就可以储存约150亿度-210亿度电。这大约相当于我国全社会一天消费的总电量。而汽车90%的时间都处于停驶状态,那就可以接入电网充(放)电。到时新能源汽车实际上发挥着虚拟电厂的作用。这将有助于整个能源系统实现碳减排。

新能源汽车是实现碳中和的保障技术

新京智库:你怎么看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下的电动汽车?

欧阳明高:清华大学的研究团队曾做过实证研究,电动汽车产业链上形成的碳排放与燃油车的平衡点是,煤电比例大约是86%时,两者碳排放量是一样的。

只要煤电比例低于86%,新能源汽车所带来的碳排放量就比燃油车所排放的少。根据全国电力工业统计快报,2020年我国的煤电发电量占比为60.75%,根据碳达峰/碳中和要求,今后每年煤电比例还将降低1-2个百分点,你说是推广使用纯电动汽车好,还是继续使用燃油车好?

同时,为了实现碳中和,必须实现新能源革命。新能源革命是用光伏、风能等可再生能源发电来代替煤发电,这是能源生产革命,但能源生产革命要用能源消费革命来推动。

消费革命是什么?就是大规模推广使用新能源汽车。所以,在碳中和目标提出后,质疑电动汽车的行为应该停止了。可以说,新能源汽车是实现碳中和的保障技术,是新能源革命和工业革命的核心。

补齐基础材料“短板”

新京智库:从供应链和技术创新角度来看,我国发展新能源汽车相较于国外还有哪些短板需要补齐?

欧阳明高:我们国家在新能源产业方面是有优势的。比如动力电池,中国的技术水平、产能、产业链在全球应该说是排在前列的。再比如光伏,也是我国的优势行业。全球70%的光伏都是中国生产的,性价比最高。

但是在燃料电池及氢能,以及一些基础材料领域,就是越基础的,越是我们的弱项。这些都需要长期积累,久久为功。比如硅,是芯片的核心材料,电池也要用到,国际上制造水平最好的是日本的信越化学,即便芯片制造能力最强的美国人也不行。

再如碳材料、碳纤维,制造能力最强的也是日本企业东丽。碳纤维现在广泛运用于汽车、氢瓶等产品。在这些偏基础的产业上,我们还需要努力。

新京报记者 肖隆平  编辑 柯锐  校对 杨许丽

来阅读我的更多文章吧
肖隆平
新京报评论员
记者主页
展开全文
全文
0字
您已阅读
%
打开新京报APP 阅读更多精彩资讯
相关专题

低碳中国:碳达峰碳中和与百万亿规模投资机遇

相关推荐
新闻8点见丨连花清瘟遭质疑风波背后 未来增长动力在哪里?
时事
“氢风”袭来赛道启,“锂氢”互补或成未来新能源终极路径?
汽车
周濂评桑德尔的《公正》:哲学是一个动词
文化
关于1000公里续航、新能源汽车产业格局等,欧阳明高谈了这些
汽车
九问宁德时代:450亿定增合不合理?
财经
专访郭烈锦院士:为什么说氢能被严重低估了|新京智库高端访谈
智库
腾讯WE大会:两位诺奖得主领衔揭秘新突破,视频号首次VR直播
科技
人生九十,至今未悟:李泽厚的最后一刻
文化
2021布克奖揭晓:为何布克奖作品比诺奖更好看?
文化
杜祥琬院士:能源活动二氧化碳排放量有望在2027年前后达峰
时事

新京报新闻报料电话:010-67106710 (24小时)

新京报报料邮箱:67106710@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