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客户端

好新闻 无止境

立即打开
乡村医生:乡村居民健康的“守门人”
新京报 记者 周怀宗 编辑 穆祥桐
2021-03-22 09:08
中国是人口大国,卫生医疗资源紧缺,尤其在发展相对落后的乡村,乡村医生承担着绝大部分的医疗照顾责任,也承担着绝大部分公共卫生服务的责任。

从防治传染病、寄生虫病,到防治慢性病,再到促进全民健康,中国的卫生事业,用了半个多世纪,走过了发达国家一个半世纪的历程。

 

每一次的飞跃,都能看到乡村医生的影子。上世纪中期,赤脚医生的出现,使中国广袤的乡村,第一次出现系统性的卫生医疗网络。本世纪以来,大量的乡村医生,为仍居住在乡村的高血压、糖尿病患者提供着慢病管理服务。正在推行的“健康中国战略”中,乡村医生仍是5亿多乡村居民健康的“守门人”。从某种意义上说,守住了村民的健康,就是守住了乡村。

 

健康不仅是需求,更是人的基本权利,《经济、社会、文化权利国际公约》中承认,“人人有权享有能达到的最高的体质和心理健康的标准”,为实现这一目标,则需要做到“改善环境卫生和工业卫生的各个方面”“创造保证人人在患病时能得到医疗照顾的条件”等。

 

中国是人口大国,卫生医疗资源紧缺,尤其在发展相对落后的乡村,乡村医生承担着绝大部分的医疗照顾责任,也承担着绝大部分公共卫生服务的责任。但过去几十年中,乡村医生人才流失、老龄化、超龄服务的现象一直存在。甚至,一些村庄一度成为卫生室和乡村医生缺席的“空白村”。

 

因此,《国家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中明确提出,推进健康乡村建设,“切实加强乡村医生队伍建设”。

 

在本期专题中,新京报记者将探访那些行走在乡村的“健康守门人”们,讲述他们的故事,探寻乡村振兴时代,乡村医生可期待的未来。

 

新京报记者 周怀宗

编辑 穆祥桐 校对 李铭

来阅读我的更多文章吧
周怀宗
新京报记者
记者主页
相关专题

疫情下的乡医大考

相关推荐
【金豆新闻】四年同心,情暖山海:豆各庄的“草原情谊”再添新章——
新京号
今天我们为什么还要讨论赤脚医生?
文化
筑牢健康“网底”!我国全面启动医疗卫生强基工程
第一看点
医路生花 | 把本地医生带起来,建一支“带不走的医疗队”
新京号
管道污水直排,不能总让溶洞成了垃圾场 | 新京报专栏
观点
“政府+村集体+卫生院”联动, 宝山“银龄护卫队”把健康送进老人家
新京号
梁鸿×彭凯平:解决青少年心理健康,要从管制者变成陪伴者
新京号
北沟村AI村支书亮相2025世界人工智能大会,数字技术赋能乡村振兴
新京号
我区发布五项农业科技创新最新成果
新京号
庆丰收、享喜悦!中国农民丰收节顺义主场绘就乡村振兴新图景
新京号

新京报报料邮箱:67106710@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