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客户端

好新闻 无止境

立即打开
“她是女人,也是人”,深圳卫健委短片为何“出了圈”?
新京报 编辑 马小龙
2021-03-19 19:58
相较于民间自发性的讨论,官方主动引导公众关注女性生存困境,既能带动舆论场内的议题设置,也可以让反性别歧视的声音更显严肃。

▲视频截图。来源:深圳市卫健委官方公众号


文|余寒

 

“别因为她是一个woman(女人),就忘了她也是个human(人)”……深圳市卫健委微信公众号推送的文章《你很优秀,可惜你是个女的》,这两天刷屏了网络,这句出现在文末的话掷地有声,也引发了舆论关注。

 

而文首一段4分钟的短片,展示了女性生存的诸多困境,更是引发无数共鸣。

 

反性别歧视需“官方强音”

 

深圳市卫健委拍摄的这段短片,用四个场景展示了女性常遭遇到的四个典型的性别歧视现象:职场性别歧视、性骚扰事件中对受害者的污名化、对未婚状态女性的歧视以及着装歧视。

 

类似经历,相信很多女性有着难以言说的切身体会。而在公共层面,这更是有着众多案例的支撑。正因如此,很多网友看完,都表示“人间真实”。

 

以“性骚扰事件中对受害者污名化”为例,用“完美受害人”的逻辑去审视拷问受害女性,认为是女方不端,几乎是很多性骚扰事件中的舆论标配了。

 

对女性的污名化,不仅限于性骚扰案例。像“女司机”等,也是很常见的刻板标签。

 

类似的性别歧视现象在职场和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还有着深厚土壤。在此背景下,推动性别平等,维护女性权益,首先就需要直面性别歧视现象,并进行类型化归类归因,很有必要。

 

而深圳市卫健委主动引导公众关注女性生存困境,自然也是秉持痛点导向。

 

值得一说的是,该短片之所以引发强烈共鸣,深圳市卫健委的官方身份无疑是重要因素。相较于自发的民间讨论,官方主动引导,既能带动舆论场内的议题设置,也可以让反性别歧视的声音更显严肃。

 

其实在此之前,围绕两性话题,深圳市卫健委政务号就曾推出不少积极大胆的内容,因此走红网络。虽然也有杂音,但在当下的舆论环境下,不管是性教育,还是反性别歧视议题,都需要进一步的脱敏祛魅,让各方实实在在地意识到女性正在面临的困扰。


女性权益也需保障机制完善

 

在公众对女性权益话题敏感度越来越高、深圳市卫健委也将隐性歧视问题抛在了公共视线后,要更有力地减少偏见,让女性免遭各种不公平的区别对待,类似这些反歧视的声音在现实层面还需要更多及时的“回响”。

 

像视频参演者就提到了一个沉重的现实,“想象中,这些女性都能勇敢发声;现实中,她们往往只能压抑自己”。的确,对很多女性来说,哪怕她们在性别平等方面已经高度觉醒,现实中也未必能够有“大快人心的反击”。更多时候,还是只能让性别暴力“在沉默中上演”。

 

因此,鼓励女性勇敢地站出来发声维权外,还需要外部保障。需明晰的是,在普及性别平等观念的同时,还得清醒地意识到,女性遭遇的种种歧视,也对权利保障机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比如,最高检有关负责人日前接受采访时就谈到,我国《妇女权益保障法》等法律法规对妇女权益的保障多规定预防措施,对侵害妇女权益的法律责任的规定较为原则,这多多少少影响了女性的维权和自我救济能力。

 

其实在很多时候,性别歧视并不是公开上演的。比如职场层面,如果企业推掉了一位已婚未孕女性的简历,很难公然判定这就是在歧视女性。所以反性别歧视,最终还要落脚到法定权利保障上。一方面,对侵害女性合法权益的相关行为,在法律规范层面予以更清晰的界定和严格的打击;另一方面,畅通维权机制,让遭遇不公的女性能充分自我救济。

 

值得一提的是,近些年来,捍卫女性权益、推动性别平等的力度在不断加强。妇女权益保护纳入公益诉讼,在一些地方就已经开始了试点,并在全国拓展。

 

长远来看,打破性别偏见,推动两性平权,注定是个长远工程。这需要能带动社会讨论的官方强音,更需要在现实层面形成回响,让观念层面的平等共识,转化为各种规范和制度。

 

□余寒(媒体人)

编辑:马小龙   校对:吴兴发

相关专题

早读:新的一天,从这份新闻早餐开始

相关推荐
世界读书日丨关于读书,能给的最好建议,是顺着自己的天性去思考
文化
我的孩子就要在痛苦中死去,能否让他最后安宁
新京号
临终关怀之难,从医学到哲学层面
文化
杨文利:八十年代的北大先生们
新京号
芜湖10位了不起的企业家专访来了!
新京号
新政红盘|前海未来城摘得深圳开盘日销冠,有何热销密码?
商讯
超2万字!从十个方面理解芜湖
新京号
​新闻8点见丨世界级地质遗产地名录,我国+3!
时事
丽丽的“战争”:当一个女性遭遇职场性侵
时事
巴黎奥运会开幕式的28个看点:有种不顾观众死活的美
新京号

新京报报料邮箱:67106710@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