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客户端

好新闻 无止境

立即打开
骂学生“又笨又落后”,别忘了支教初心| 新京报快评
新京报 编辑 陈静
2021-03-13 17:54
如果不能遵循师德、恪守志愿者精神,就别进入“支教队伍”。

▲图片来自网络。


“我又给笨蛋们考试了”“致笨蛋学生”“大自习抓个傻子”“笨蛋坐第一排吃辣条,被我抓正着”“经过这一年的大开眼界,想必我会更珍惜与正常人类的相处”……近日有网友爆料,在云南龙陵县支教的志愿者刘某在微博上用这些话侮辱当地学生、搞地域歧视,引发热议。


3月11日,刘某所在的大连某高校发出通报:终止2020届学生刘某享有的“保留1年研究生入学资格”等权利,取消其研究生入学资格。


称支教地区落后,说当地学生“傻子”“笨蛋”,内涵学生是“非正常人类”……真的很难相信,这些伤害性不小、侮辱性极大的话语,竟然出自一个献“爱心”的支教老师之口。而公开信息显示,刘姓同学是涉事高校第二十二届研究生支教团云南服务队队员。


“教育意味着,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 德国哲学家雅斯贝尔斯的这句箴言,可谓耳熟能详。教师本身就是播撒爱心的职业,作为支教老师,在遵循师德之外,还应秉承志愿者精神,用自己真诚无私的灵魂唤醒孩子们渴望走向未来的灵魂。


毋庸讳言,在部分偏远落后地区,囿于客观因素,部分学生认知水平和学习能力相对滞后。国家大力开展支教工作,以“输血”带动“造血”,本就意在帮扶。


在支教过程中,支教老师“恨铁不成钢”继而有抱怨,原本也可理解。但动辄称学生为“傻子”“笨蛋”,未免有悖支教的初衷。


引发舆情后,涉事高校快速做出了处理。口不择言的刘某算是咎由自取,但这件“小事”或许值得引发进一步思考——就在几个月前,云南楚雄南华县曾曝出“支教老师校内连着踹倒4名小学生”的事情,一度引爆舆情。两起事件,具体情节虽然有所出入,但性质如出一辙。

此次被曝光的刘同学,本科期间曾在学校担任多重职务,并获得优秀毕业生等多项荣誉及奖励。这样一个“优秀学生”,却在参加支教活动后露出了另一种嘴脸,这也给高校招募挑选和培训志愿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进一步言之,作为志愿者输出方的高校,固然要做好支教人选的甄别,支教老师所任职的中小学和地方教育行政部门,也应该切实担负起管理引导责任。


高校学生支教的时间通常都不长,但教书育人却不容丝毫疏忽。既然是老师,就应该与其他的在职老师一视同仁,接受师德师风等方面的教育培训,绝不能因为其支教身份就睁只眼闭只眼放松要求。


两位师德有失的支教老师,都已受到了应有的惩罚,但如何把住志愿者的准入关口,进行有效管理教育,显然仍任重而道远。


胡欣红(教师)


编辑:陈静 校对:李项玲

相关专题

早读:新的一天,从这份新闻早餐开始

相关推荐
“呼格案”复查法官萨仁:纠正错案曾被领导骂“转着圈地丢人”
时事
掌门1对1 探索教育扶贫新模式
综合
永远的铁人王进喜:钢铁之躯和满腹柔肠
时事

新京报报料邮箱:67106710@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