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客户端

好新闻 无止境

立即打开
面对态度反复的印度,中国需要怎样的长期策略 | 新京智库
新京报 编辑 柯锐
2021-03-12 18:00
印度可能是长期的“麻烦邻居”。​

▲  图片来源:unspalash网


文 | 新京智库特约撰稿 凌胜利 (外交学院国际安全研究中心主任)

                          

随着中印两国在边界地区对峙形势的缓解,中印关系出现回暖迹象。据报道,近日,印度多位消息人士透露,印度正计划加快批准来自中国的投资提案,主要涉及制造业。印度财政部一位高级员工称,这为中印经济交往重启大门。

 

2020年,中印贸易额为777亿美元,而印度与2019年第一大贸易伙伴美国的贸易总额为759亿美元。中国超越美国,位列印度贸易伙伴第一位。


2月25日,中国国务委员兼外长王毅同印度外长苏杰生通话时表示,双方务必珍惜当前来之不易的局面,共同巩固既有成果,不断积累增进互信,实现边境地区和平安宁。苏杰生也表示,印方愿意推动双边关系尽早重回正轨。


过去一年,印度对华政策发生摇摆、倒退,两国务实合作受到影响,中国企业在印度的经济活动受到严重干扰。对于中印关系的起伏不定,中国应该如何应对?

 

麻烦的邻居,可以合作的伙伴


印度是中国搬不走的邻国,同时也是一个比较麻烦的邻国。


近年来,印度频频在中印边境地区制造军事冲突,在国际舆论中不断制造和散播中国威胁论,同时也进一步加入美国对华战略轨道。


应对印度的关键,是要摆清楚印度在中国的战略定位。基于印度并非中国头号战略竞争对手的判断,印度可能是长期的“麻烦邻居”,同时也是可以积极争取合作的伙伴。


▲  图片来源:央视网


中国国家实力不断增强,日益成为一个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大国。不过,中国也面临着极为复杂的周边环境和大国关系。


印度是中国的毗邻大国,也逐渐成为具有地区影响和国际影响的大国。


处理好与印度的关系,需要放在中国的全球战略布局当中,置身于复杂的大国博弈当中。


显然,当前中美关系是在中国大国关系中最为复杂和最具挑战性的一组大国关系。与中美关系相比,中印关系的战略价值还是存在较大差距。


印度所在的南亚地区,历来都不是中国地缘战略的主要方向。因此,无论是从大国关系还是周边关系来看,印度都不是中国最重要的战略竞争对手。


印度虽然是麻烦的邻居,但同时也可以成为合作的伙伴。从过去一段时间的中印关系来看,一方面中印之间摩擦与冲突频繁不断,另一方面,中印也在很多方面形成了合作。这也反映了中印之间事实上也存在着很多共同的利益诉求。


总之,印度目前还不是中国在全球体系中地位提升的最大障碍,因而也非中国最大的战略竞争对手。鉴于中印之间的竞争与合作并存,中国既需要重视这个麻烦的邻居,同时也要积极争取印度在某些领域成为合作伙伴。

 

中印经贸合作难以成为稳定器

2020年中印贸易额达到777亿美元,中国再度成为印度最大的贸易伙伴。


那么经贸合作能否成为中印关系的稳定器呢?对此恐怕不宜过于乐观,而需要理性分析经贸合作对于中印关系的总体影响。


首先,中印经贸合作不对称性非常明显。对于中国而言,中印贸易额占中国庞大的对外贸易总额的比例不足2%,分量相对有限。但对于印度而言,与中国的贸易就比较重要,中印贸易额差不多占印度对外贸易总额的10%左右。


考虑到2020年印度对华贸易逆差达400亿美元,中印之间的贸易不对称性非常明显。尽管对华贸易对印度看起来极为重要,但这可能也不会促使印度对华采取相对温和的政策,因而对于中印经贸合作的政治安全价值要理性看待。


▲  图片来源:unspalash网


其次,中印经贸合作的潜力有限。印度庞大的人口并不意味着其很快就能成为巨大的市场。印度虽然人口众多,但其中有8亿以上人口属于低收入群体或赤贫阶层,更多是需要解决温饱问题而非工业、电子产品。这也意味着如果印度经济不能持续发展,中印经贸合作的潜力将比较有限。


最后,印度的营商环境堪忧,“对华例外”论更令人担忧。印度的营商环境不佳全球知名,印度市场不仅税收严重,而且政治干扰较多。


2020年,由于中印边境冲突,印度对中国企业施加了很大压力,导致中国企业在印度的投资受到了很大冲击,严重地影响了中国企业对印度的投资信心。更有甚者,印度对中国企业还采取了特别限制,针对关键领域、产业,对中国投资设立比其他国家更为严格的诸多限制。


总之,基于上述三个方面原因,中印经贸合作更多是锦上添花,很难做到雪中送炭。往往一旦两国的安全和政治关系恶化,双方经贸关系的脆弱性就暴露无遗,而经贸合作却很难成为改善双方政治、安全关系的动力。

 

争取相互借重,无惧安全博弈


对于中印关系而言,作为共同崛起的相邻大国,同时又存在边界问题,因而中印关系的常态就是竞争与合作并存。对于中印关系而言,一方面,在某些领域,中印之间可以相互支持,相互借重,另一方面,中印在安全领域的博弈短期很难根除。


中印两国作为发展中大国,在提升自身和发展中国家权益方面存在着共同的利益和诉求,在推动以“金砖”国家组织为代表的发展中国家组织在全球治理当中扩大能量存在共识。另外,其他正在努力推动的多边合作机制也存在着合作的可能性,如上合组织、RCEP(《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此外,中国的减贫经验,中国的经济发展经验,其实都可以给印度提供一些借鉴。


与此同时,中印之间的安全博弈也值得注意。中印安全博弈有着复杂的国内外因素驱动。


从国际环境来看,随着中美战略竞争加剧,在一定程度上也刺激印度在安全问题上向中国发难,印度方面不乏利用美国“借刀杀人”的因素。从国内因素来看,印度国内的政治斗争、军方势力等也成为了中印安全博弈的重要影响因素。


总之,中印边境问题在短时期内很难彻底解决,边境地区的基本稳定仍然存在一定风险。印度并不是以追求边境地区稳定为目标,这意味着印度会不时将边境问题作为一个对华筹码,时而缓和时而激化,这可以从去年中印边境冲突以来印度反复的态度得知。


不过印度也难以承受与中国边境冲突升级的后果。中国对此应该做好长期准备,无惧印度的安全博弈,同时也要做好冲突预防和危机管控。



编辑:柯锐   实习生:余丹  校对:吴兴发

投稿、合作、联系我们:futurecity@xjbsmartcity.com

相关推荐
【优秀共产党员标兵】 黄宗良:甲子情缘,毕生所系
新京号
锐评|淬火成钢 风华正茂
时事
中国教育报 | “林班”五年:一场扎根中国的文科教改实验
新京号
我和我的学科 | 黄博:立足过去,面向未来的历史学
文化
AI大模型写高考作文哪家强?记者实测,知名特级教师何杰点评
科技
AQ对医院意义或不输DeepSeek
智库
五一“进阶考”:谁在从网红潜力城市迈向实力城市
智库
对话哈佛幸福课创始人沙哈尔:最好的办法就是立即行动
新京号
圆桌热议:贸易变局之下,如何打造经济新动能? |新京智库
智库
我庆幸我学了「冷门文科专业」
新京号

新京报报料邮箱:67106710@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