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客户端

好新闻 无止境

立即打开
尹中卿:考虑到“基数幻觉”影响,GDP增速定为6%以上不算高
新京报 记者 王姝 编辑 何强
2021-03-10 19:50
针对宏观财政政策调控,尹中卿说,也应当逐渐回归到正常或者“常态”,不能继续采用2020年上半年为应对疫情冲击所采取的短期的、应急的刺激政策。

今年中国发展主要预期目标是国内生产总值增长6%以上,但十四五规划纲要草案没有设GDP增速目标。


如何看待宏观经济主要指标的设定?“十四五”规划纲要草案为何没有设GDP增速目标?今年国民经济面临哪些挑战?围绕这些问题,全国人大代表、全国人大财政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尹中卿接受了新京报记者专访。


尹中卿长期从事人大工作理论和政策研究,多年参与审查计划、预决算和季度经济运行分析决策。


他认为,考虑到“基数幻觉”影响,2021年GDP增速设定为6%以上,这个预期目标对于今年来说不算高,相对来说易于完成,因此更多精力可用于推动高质量发展,解决经济恢复基础尚不牢固,周期性、结构性等问题。而且,经济不能大起大落,6%以上这个目标有利于与今后各年的目标平稳衔接,保持经济平稳运行,避免经济预期目标在各年度之间忽高忽低。


针对宏观财政政策调控,尹中卿说,也应当逐渐回归到正常或者“常态”,不能继续采用2020年上半年为应对疫情冲击所采取的短期的、应急的刺激政策。


资料图/新京报记者 薛珺 摄


谈宏观经济主要指标

过去五年为“十四五”奠定了一个非常好的基础


新京报:2021年GDP增速预期目标为6%以上,而十四五规划纲要草案没有设GDP增速目标。如何看待宏观经济主要指标的设定?


尹中卿:2021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标志着我国进入新发展阶段。站在两个百年的历史交汇点,准确把握新发展阶段,确保“十四五”开好局、起好步,就需要对“十三五”走过的路做一个回顾。“十三五”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新的历史性成就,GDP突破百万亿元,脱贫攻坚取得决定性胜利,四类25项主要指标整体完成情况不错,其中,20项指标提前完成或者超额完成,5项指标接近完成或者基本完成。回眸“十三五”,具体分析“十三五”规划特别是2020年计划主要指标完成情况,才能更好地了解2021年和“十四五”的经济指标是在什么背景下制定的,今年我们应该怎么干。


新京报:5项接近完成、基本完成的指标是哪些?


尹中卿:“十三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主要指标分为“经济发展”、“创新驱动”、“民生福祉”和“资源环境”四类,在此基础上设置25项具体指标,其中约束性指标13项,预期性指标12项。在约束性指标中,有一个指标属于接近完成,就是单位GDP能源消耗,与规划相差1.8个百分点。至于预期性指标,我们评价的原则是,以偏离计划值10%为标准。


什么意思呢?就是说,如果这个指标高于计划110%,就是高于预期;如果低于计划值90%,就是低于预期;在两者之间的,符合预期。按照这个标准,在12项预期性中,有4项属于接近完成,一个是GDP总量,一个是全员劳动生产率,一个是服务业增加值比重,一个是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支出占GDP的比重


新京报:接近完成,那么对今年和“十四五”的影响有多大?


尹中卿:首先要看到的是,在25项主要指标中,其中20项指标特别是有关环境保护、民生福祉的指标都完成了,有的提前完成有的超额完成,因此,过去五年的成就为“十四五”奠定了一个非常好的基础。此外,5项接近完成或者基本完成的指标,GDP总量之外的另4项,也都与GDP有关。比如服务业增加值比重、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支出占GDP的比重、单位GDP能耗降低这三项指标,分母都是GDP;全员劳动生产率指标则是以GDP为分子,所以这些指标肯定会对今年的GDP增速、对“十四五”构成一定的影响。


影响有多大?以GDP总量为例,十八大提出两个“翻一番”目标任务,即2020年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2019年、2020年,我国人均GDP连续两年超过1万美元,稳居中等偏上收入国家行列。2020年,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32189元,“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的目标已经如期完成。


GDP“翻一番”指标,根据“十三五”前4年数据,GDP增速在6.6%左右,2020年只要达到5.6%左右,就能实现翻一番。但是2020年初疫情突如其来,一季度同比下降6.8%,所以2020年5月召开的人代会,就没有再提GDP增速的年度目标。2020年下半年,我们实现了“三个率先”,率先控制住了疫情,率先复工复产,率先实现了经济的正增长,尽管第二季度增长3.2%,上半年累计还是下降1.6%;到第三季度增长4.9%,前9个月才实现累计正增长0.7%;第四季度增长6.5%,全年增长2.3%,GDP总量达到101.6万亿元。这个总量比2010年增长了93.7%,GDP总量“翻一番”的完成度达到96.8%。也就是说,还差3.2个百分点,还差3万亿元左右,GDP总量就能翻一番。


怎么看待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呢?我认为,相差3.2个百分点、3万亿元的总量,主要是因为去年我国经济增长受到疫情的冲击。尽管如此,在全球主要经济体中,我国唯一实现了正增长。不必把GDP指标看得那么重,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一个全面的、综合性的指标体系,GDP总量“翻一番”只是众多指标中的一个,综合评价各项指标,人均GDP、人均可支配收入、脱贫攻坚等,其实百姓已经享受到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红利。退一步说,只要今年GDP增速达到6%以上这个预期目标,上半年GDP总量就会增加3万亿元左右,圆满完成GDP总量比2010年翻一番的任务。


谈2021年GDP预期增速6%以上

对于今年来说不算高,相对来说易于完成


新京报:2021年GDP增速6%以上,这个预期目标低于此前一些机构的预测,有的机构曾预测2021年GDP增速将破8。


尹中卿:之前一些国外机构曾预算我国的经济增速,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预测中国今年的GDP增速为8.1%,还有的机构预测会破9%,甚至有可能达到两位数。


为什么这些机构对我国经济增速作出比较高的预测呢?一些学者提到了一个词叫“基数幻觉”。什么是“基数幻觉”?就是GDP增速是同比,同比是与历史同时期比较,比如今年第一季度与去年第一季度相比。而环比则是与前一个相邻的时期作比较,比如今年第一季度与去年第四季度相比。去年第一季度,GDP增速-6.8%,第四季度为6.5%,今年第一季度只要能保持去年第四季度的6.5%,那么环比增长为0%,可同比增长就超过12%。这就是“基数幻觉”。有人形象比喻,受疫情影响,2020年一季度GDP同比增速砸下一个深坑,坑深6.8米,今年只要跳得跟坑一般平,同比就增长6.8%;如果跳得与去年第四季度一样高,即使环比增长为零,也跳到地面上来了,同比增长就可能达到两位数。


正是因为考虑到了“基数幻觉”的影响,2021年GDP增速设定为6%以上,这个预期目标对于去年同比来说不算高,相对来说容易完成,因此就可以有更多精力解决长期积累的结构性、体制性、周期性问题,巩固经济恢复基础,避免经济增长速度大起大落,下大气力推动高质量发展。整体看来,6%以上这个目标有利于与今后各年的目标平稳衔接,保持经济平稳运行,避免经济预期目标在各年度之间忽高忽低。


谈“十四五”规划纲要草案未设GDP增速目标

更有利于引导各方面把更多精力放在高质量发展和效益上,增强灵活性


新京报:“十四五”规划纲要草案为什么没有设GDP增速目标呢?


尹中卿:“十四五”规划纲要草案采用的表述是年均增长“保持在合理区间、各年度视情提出”。这种GDP表述方式在我国五年规划史上,还是第一次。


回顾“十三五”时期,前四年GDP增速平均6.6%,第五年2.3%,平均5.5%。按五年的平均数5.5%,或者按疫情前的6.6%计算,今年达到6%以上问题不大,“十四五”期间GDP增速保持在一定速度也是有把握的。


“十四五”规划纲要草案没有设一个具体的GDP量化目标,主要考虑到我国经济已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不能简单以GDP增速论英雄,也不在过分强调经济增长。不设具体目标,更有利于引导各方面把更多精力放在高质量发展和效益上,放在补齐社会发展、民生保障、绿色生态等短板方面,同时也增强了灵活性,能够更积极、主动、从容地应对各类风险挑战,因为今后五年我国面临的内外部环境仍有较大不确定性。


谈宏观财政政策

要把刺激政策逐步恢复到正常,宏观调控政策就必须“拐弯”、“刹车”、“掉头”


新京报: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宏观政策要继续为市场主体纾困,保持必要支持力度,不急转弯。“不急转弯”应当如何理解?


尹中卿:我们特别强调,2021年要实现的是恢复性增长,或者说经济增长恢复到正常轨道,同时还要克服“基数幻觉”的影响。为了达到这个目标,宏观调控政策也应当逐渐回归到正常或者“常态”,不能继续采用2020年上半年为应对疫情冲击所采取的短期的、应急的刺激政策。


其实,对比其他国家,去年我国所采取的财政、货币、就业等政策还是比较温和的,但与我们自己相比,财政政策还是有些扩张的,货币刺激政策还是有些宽松的,其他刺激政策力度也是比较大的。


例如赤字率,2021年按3.2%左右安排,尽管比2020年3.6%相比有所下降,但仍高于2019年的2.8%,高于2017年的2.6%;宏观杠杆率,“十三五”以来我们一直强调降杠杆,但2020年应对疫情冲击,为了保证流动性充足,全年宏观杠杆率共上升23.6个百分点,最高峰的第三季度甚至一度接近上升25个百分点,是新中国成立70多年、是改革开放40多年来最高的一年。


因此,从赤字率到M2、社会融资规模的增速,再到宏观杠杆率的增长,表明刺激政策虽然比其他国家温和,但受疫情等因素影响仍然有点宽松激进,所以在这种情况下,要把刺激政策逐步恢复到正常,宏观调控政策就必须“拐弯”、“刹车”、“掉头”。


2021年GDP增速设定了一个相对来说易于完成的指标,也是考虑到这方面的原因。国内国外的经验以及我国2008年以来的经验证明,依靠超常规的刺激政策,会为未来的经济可持续发展留下隐患。为了防范风险,为了给未来留下足够的空间,调整宏观刺激政策势在必行,“拐弯”、“刹车”、“掉头”刻不容缓、势在必行!当然,要注意不能急转弯,不能猛刹车,不能完全掉头。在出台政策、在政策实施过程中,既要有“退出”的政策,也要有“补偿”的政策、“对冲”的政策、“过渡”的政策、“衔接”的政策,让社会各界、各个地方、各个行业、各个市场主体特别是受到疫情影响较大的企业更容易适应、更容易接受。


谈国民经济发展

风险虽存在,但中国经济韧劲很强,中国经济发展的后劲也很强


新京报:今年国民经济面临哪些挑战?


尹中卿:“十三五”我们打响了三大攻坚战,脱贫攻坚取得了全面胜利,污染防治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重大风险防范化解也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不过,2020年受疫情冲击,风险有所叠加,一个是财政风险,一个是金融风险,一个是房地产市场的风险,2021年要对这些风险给予关注。


财政风险,赤字率去年达到3.6%,今年按3.2%安排,已经高于3%左右赤字率警戒线。还有地方政府债务问题,目前,地方政府债务接近30万亿,此外还有一些地方政府的隐性债务问题。财政风险最终会转移到金融风险上来,2020年,宏观杠杆率提高了20多个百分点,金融杠杆率高加上银行“双不良”上升,会加大金融系统性风险。房地产市场也与金融密切相关,目前房地产市场的问题主要是过度金融化,不仅制造业一些资金,银行、信托、保险、债券、基金等资金过多进入房地产,海外“热钱”也绕道进入房地产市场。“房子只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针对的不仅仅是买房人,还有一些炒房的金融机构。


此外,养老金缺口问题也应充分重视。今后几年,1960年以后出生的人口陆续进入退休年龄,退休高峰即将到来。2020年,我国全年为市场主体减负超过2.6万亿元,其中减免社保费1.7万亿元,也就是说,2.6万亿中,减免社保费占了60%以上。社保收费是现金偿付制,今天交社保,为的是未来领养老金,所以养老金缺口问题不能忽视。


风险虽然存在,但是事实已经证明,中国经济的韧劲很强,中国经济发展的后劲也很强。因此,正如发改委主任何立峰所说的,不论是今年的经济目标还是“十四五”规划设定的目标,这些指标就像奋力一跳就可以摘到的桃子,但是必须奋力一跳,我们对此要有信心。


新京报记者 王姝  

编辑  何强   校对  卢茜

来阅读我的更多文章吧
王姝
新京报记者
记者主页
展开全文
全文
0字
您已阅读
%
打开新京报APP 阅读更多精彩资讯
相关专题

两会早读:人代会下午闭幕,李克强答记者问

相关推荐
李克强答记者问(全文)
政事儿
如何促消费、保就业、助企纾困?起草组详解政府工作报告六大焦点
时事
腾景AI预测报告:中速平台重心再下台阶 政策和结构潜能稳增长
财经
站上4万亿,北京稳稳跻身世界级都市前列 | 新京智库
智库
祝宝良:预计2022年经济增长速度在5%左右
财经
开罗“出走”千年
国际
十问中国经济,中国经济后劲何在?
第一看点
新鲜出炉!拆解上半年8大数据,透视中国经济
财经
疫情冲击之下,日本GDP已和中国的“零头”相当 | 新京智库
智库
一季度GDP两位数增长、消费改善,输入型通胀压力相对温和
财经

新京报新闻报料电话:010-67106710 (24小时)

新京报报料邮箱:67106710@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