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客户端

好新闻 无止境

立即打开
“中国文化”走出去,有哪些重点要注意?│访谈
新京报 记者 张畅 编辑 刘梦婕
2021-03-05 22:01
在国际市场讲中国故事,要更重视生活化的表达。

新京报讯(记者 张畅)“十三五”期间,我国文化产业踏入了快车道,各类文化产品快速孵化成长,占据市场主流。未来五年,文化建设会瞄准哪个方向?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草案)》(以下简称《纲要草案》)提出,要促进满足人民文化需求和增强人民精神力量相统一,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


针对相关内容,新京报记者邀请到北京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副院长陈少峰进行解读。


北京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副院长陈少峰。受访者供图


应关注公共文化服务的普惠性

 

新京报:《纲要草案》提出,要提高社会文明程度,包括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动形成适应新时代要求的思想观念、精神面貌、文明风尚、行为规范。如何理解“社会文明”?我们还有哪些提升的空间?

 

陈少峰:社会文明,既包括公民修养,也包括生态文明、精神文明、城市风貌以及贯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内容。

 

目前来看,这方面确实有比较大的提升空间。比如一些地区的生活垃圾分类刚刚起步,有的做得还不够到位;讨论一些公共话题时,网络暴力屡禁不止等。总之,就是要提高公民素质,从而符合我国礼仪之邦的定位。

 

新京报:城乡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一体建设是这两年的热点话题,《纲要草案》提出,要优化城乡文化资源配置,创新实施文化惠民工程,提升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功能。对此你有什么建议?

 

陈少峰:在城乡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方面,我国较好地搭建了基础设施,并开展群众文化活动。体系已经建立起来了,关键的是今后要提供更多的内容。

 

现在不少地区的文化活动或文化设施都集中在城市中心,我认为可以在乡村旅游景点附近多建一些公共文化服务设施,这样城市里来的游客欣赏完风景以后,可以就地享受公共文化服务。

 

另一个要关注的是,如何实现公共文化服务的普惠性。目前一些公共设施的收费还是比较高,比如电影院,超出了一些人的承受能力。我建议一部电影上映一段时间后,可以通过政府采购的方式,稍微压低票价,延长上映时间,满足中小学生、贫困家庭的观影需求。

 

文化企业IP开发能力亟待提升

 

新京报:《纲要草案》提出要推动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建设一批富有文化底蕴的世界级旅游景区和度假区,打造一批文化特色鲜明的国家级旅游休闲城市和街区。你认为我们该从哪些方面入手?

 

陈少峰:整体上来说,我觉得有三个方面工作需要做。

 

首先,现在很多旅游景点没有很深的文化内涵,游客来了只是看看风景。可以考虑对景点二次开发、三次开发,比如形成一个文化景观把游客留住。

 

其次,可以开发文化资源、打造旅游产品,比如用影视节目吸引游客、在景区建设文化体验园、开发研学旅行项目。

 

再次,目前文化产业缺乏IP开发能力。国内很多游乐园只有游乐设施,没有自己的形象和IP,而国外的很多游乐园都形成了家喻户晓的IP,给旅游项目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这是需要我们学习的。

 

新京报:近几年,中国的影视作品、书籍频繁“出海”,已经形成了一定的国际传播力。《纲要草案》提出,要开拓海外文化市场,鼓励优秀传统文化产品和影视剧、游戏等数字文化产品“走出去”。在你看来,中国文化“走出去”面临哪些挑战?

 

陈少峰:这几年,我们的电影、电视剧、网络文学等频频出口,但出口的方向集中在东南亚地区,数量上也不够多。

 

原因是什么?就是大多数商家依然把目标放在国内,而非国际。而且在国际市场讲中国故事的时候,大多带着一种宣传的感觉,使用的不是生活化的表达。目前也没有一款产品能够国际国内市场通吃,只有通吃的产品,文化附加值才会高、文化影响力才会大。

 

所以我们要在创作领域讲好中国故事,相关部门也应该鼓励创作,尤其是生活化的创作。

 

新京报:去年你发表了一个观点,说我国文化产业将进入黄金10年,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判断?

 

陈少峰:因为到目前为止,我国文化产业发展还是比价粗放的。

 

以电影行业为例,中国票房总量已经很接近美国了,有段时间国内电影人非常乐观,觉得赶超美国甚至达到美国的两倍、三倍都不是问题,所以建了很多的基础设施,拍了很多的电影。但这几年,大家发现在现有的盘子上,想再增加六七百亿票房是非常困难的事。而且即使拥有同样的票房体量,我们的利润率也比美国低得多。

 

为什么会这样?因为在美国这样一个电影工业体系非常成熟的国家,制作一部电影,不仅能够通过电影上映赚票房,还可以做艺术授权、建主题公园,形成长期收入,也就是斜坡式增长。而中国电影基本只靠上映的几个月赚钱,做一锤子的买卖,收入是原地踏步型的,可能今年有点增长,明年又掉下去了。

 

好在这几年我们认识到了原有的商业模式、运作模式的问题,正在转型升级,待开发的市场潜力是巨大的,行业发展的前景也是非常光明的。

 

新京报记者 张畅

编辑 刘梦婕 校对 吴兴发

展开全文
全文
0字
您已阅读
%
打开新京报APP 阅读更多精彩资讯
相关专题

我们的“十四五”

开启新五年·2021全国两会

相关推荐
火炬手伊丽媛:作为冬奥文化推广使者参与冬奥宣传一千多天
北京
看2022|对话于冬:主旋律电影是时代的需要,上限可以更高
科技
阅读能为我们的生活带来哪些改变?“书香京城·全民阅读惠”开启
文化
影响官员形象的“风险地图”
综合
时代出版“中国版facebook”背后的炒作
财经
北京成为全球服务业发展领先城市
北京
区块链人工智能该怎样抗疫,这次疫情之后就清楚了
抗肺炎
2018全国两会丨产业融合发展 电商助力乡村振兴
综合
我们已经释放出的温室气体,会阻止下一个冰河期的发生丨专访
文化
专访 | 蔡志忠:依旧顽皮,爱讲故事
文化

新京报报料邮箱:67106710@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