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客户端

好新闻 无止境

立即打开
报告首提的“十年磨一剑”精神,究竟是种什么精神?
新京报 记者 张璐 编辑 刘梦婕
2021-03-05 17:52

新京报快讯(记者 张璐)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今天(3月5日)上午在京开幕。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完善项目评审和人才评价机制,切实减轻科研人员不合理负担,使他们能够沉下心来致力科学探索,以“十年磨一剑”精神在关键核心领域实现重大突破。


中国科学院科技战略咨询研究院研究员肖尤丹称,这是“十年磨一剑”这一表述首次进入政府工作报告。一方面客观反映了基础研究相比其他应用研究所具有的长期性特点,另一方面也直接体现了今年乃至今后一个时期内,我国相关政策及体制机制改革的目标方向:更加强调基础研究中科研人员的内生性作用、更加重视基础研究活动的科学规律,全面提高基础研究制度环境的稳定性和可预期性。


科技创新面向未来十年前瞻布局

 

之所以提出需要“十年磨一剑”精神,肖尤丹认为,这是经济发展对科技创新,特别是基础研究的需求进一步深化,基础研究成为事关未来中国经济的关键战略领域。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已经从资源要素投入阶段进入到创新驱动的高质量发展阶段,创新已经成为发展第一动力。因此,经济社会发展对于科技创新的需求层次也有相应深化,从现有产业需求的科技供给,向更为深层次的新动能、新产业培育发展,要求科技创新既要着眼当下需求、更要面向未来十年发展前瞻布局、超前安排。“本次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首次明确中央本级基础研究支出增长10.6%,远高于GDP增长预期。”

 

面对不确定性 应有稳定的科研生态环境

 

“十年磨一剑”体现了对基础研究科学规律的尊重,意味着科研人员要戒骄戒躁、坐得住冷板凳,说明科技创新要去功利主义。肖尤丹说,这也是面向前沿领域、关键难题的基础研究对科技管理体制和科研生态提出了新要求。与应用研究不同,基础研究存在更大的不确定性,而面向前沿领域、关键难题的基础研究更是面临着较高的失败风险。

 

敢于提出新理论、开辟新领域、探索新路径,在独创独有上下功夫,就必然要求更为稳定、可持续和健康向上的基础研究政策、管理体制和科研生态环境。

 

为此,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要健全稳定支持机制,切实减轻科研人员不合理负担,使他们能够沉下心来致力科学探索。一方面从物质方面加强保障,在管理上减少阻碍科研活动的繁文缛节,另一方面在科研人员中弘扬淡泊名利、潜心研究的奉献精神。

 

补足短板 要有定力和耐心

 

“当前世界范围内的创新竞争态势变化要求我们正视差距、长期奋斗。”肖尤丹说,与建设科技强国的要求相比,基础研究是我国创新体系的短板,已经成为制约我国科技创新和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瓶颈。

 

这种短板是由我国经济发展阶段和科技后发地位所决定的,因此要改变这一问题,要有十年磨一剑的精神,既要有定力,还得有耐心。


新京报记者 张璐

编辑 刘梦婕 校对 吴兴发

来阅读我的更多文章吧
张璐
新京报记者
记者主页
相关专题

开启新五年·2021全国两会

相关推荐
市人大常委会启动对文明行为促进条例及相关法律法规执法检查
北京
报刊时光机丨解码“马拉松+”的荣成方程式
新京号
我们的记忆力有救吗?探访记忆门诊
北京
东亚的心理咨询室里,坐着许多说不出自己感受的人 | 专访
文化
2025年领导干部阅读推荐书目(3月)
新京号
提醒 | 发热、咳嗽、咽痛......中疾控:不是感冒!
新京号
“自我期待”与完美主义有着怎样的关系?
文化
未名书香:北大出版社3月书单
新京号
大戏看北京3月24-30日文艺资讯丨京剧《齐白石》展巨匠人生
娱乐
“追光者”席鹏:在交叉学科研究中探索细胞的奥秘
新京号

新京报报料邮箱:67106710@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