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客户端

好新闻 无止境

立即打开
盘点跨界养猪:风口上的猪能飞多久?
新京报 记者 阎侠 编辑 徐超
2021-03-03 08:31

万科旗下的一处养猪基地。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 彭硕 摄


近两年,“跨界养猪”一再被推向市场和舆论风口。


10多年前就开始有化工钢铁煤炭等重资产企业以参股方式入局养猪,随后网易等互联网企业将养猪话题推至舆论风口,饲料企业也在陆续入局并且发展成行业趋势,最近几年猪价大涨,房地产企业结队入局。


跨界养猪究竟是不是一门好生意?


生猪养殖行业具备投入产出周期长、养殖技术标准高等特点,伴随着行业标准化、规模化养殖程度的提高,多位业内人士提醒跨界者在追求高毛利的同时要警惕风险,也有业内人士指出,鼓励技术跨界,而资本跨界应慎重。 


化工企业跨界养猪8年多“终成空”


跨界养猪早已有之,至少可以追溯到10多年前。


广东德美精细化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简称:德美化工)始创于1989年,于2006年7月25日在深交所上市。2011年下半年,德美化工正式启动绿元农牧项目,搭建完整的“猪-沼-草-酶”循环生态系统产业链。


2012年,农牧板块已经成为德美化工主营业务之一。从2014年的财报来看,德美化工的主营业务为化工制造业和农牧业,前者毛利率为36.56%,后者为13.11%。到了2015年,德美化工的化工制造业和农牧业毛利率依次为22.61%、26.40%,农牧业实现了反超。


2017年、2018年,由于生猪价格持续低迷等原因,德美化工农牧业毛利率也随之下滑,到了2019年,德美化工的工作计划之一便是收缩并减少农牧食品等业务对利润的影响。


2020年3月,德美化工发布公告称,拟将公司持有的控股子公司广东英农集团有限公司(简称“英农集团”)95.71%股权转让给公司关联方佛山市顺德区德美化工集团有限公司(简称“德美集团”);转让后,德美化工不再持有英农集团股权。


据了解,英农集团于2012年1月18日成立,自成立以来一直以“安全农产品”为出发点,从全产业链布局生猪养殖。但是,由于英农集团坚持全产业链布局以及农产品行业特殊性使得英农集团自成立以来一直处于亏损状态。


德美化工称,此举有利于公司聚焦化工主业的发展。


有业内人士表示:“养猪行业具有一定技术和管理门槛,特别是在目前非洲猪瘟疫情等风险仍未消除的情况下,对技术和管理的要求也更高。”“如果本业与生猪养殖产业链完全不相关,那么在进军养猪的过程中,除了要有在该行业深耕的决心,还需要在产业资源、技术、人才等方面的培养和引进上多下工夫。”


饲料巨头跨界成功的“花样”打开方式


中国农科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副研究员朱增勇表示,猪肉行业效益向好时,常会有一些企业跨界进入,“经过多年考验,能在几轮产业波动下存活,并保持业务持续发展的跨界企业,大多还是像新希望、大北农等与产业链上下游相关的企业。”


新希望最早在山东夏津投资建设了100万头生猪生产项目。2016年2月,新希望董事会审议通过了《养猪业务战略规划》,开始以夏津项目为模板,在全国更大范围市场,大力发展养猪业务。


2019年,在面对非洲猪瘟扩大蔓延的不利环境下,新希望加大投资养猪生产力度。数据显示,2020年上半年,新希望猪产业的毛利率为42.60%。


和新希望一样,大北农也是卖饲料起家,记者注意到,大北农起初是搭建了一个猪管网平台(猪场管理系统),同时,也开始着手建立原种猪场,为其养殖户提供技术及种猪和父母代猪。2016年,“养猪大创业”首度出现在大北农的公告中。


2017年,大北农已经在东北、华北、江西、广西、安徽、陕西、福建、河南等成熟区域成立八个养猪创业平台公司,注册资金0.5亿元—6亿元不等,鼓励核心骨干员工筹资入股,鼓励员工控股独立经营。到2020年上半年,大北农养猪行业的毛利率为55.95%。


盘古智库高级研究员江瀚表示:“当前养猪产业是最赚钱的一个产业,其核心原因在于猪肉的需求量大,但是集约化生产程度并不是特别高,特别是非洲猪瘟以后,这个时候如果可以实现规模化、规范化养殖的话,其投入产出比较高。”


房企养猪为何屡遭质疑?


2014年,万达集团董事长王健林曾宣布斥资10亿元养30万头猪。然而养猪业的投资让王健林吃惊,据媒体报道,他曾在一次内部会议上表示:“你盖个猪场要几个亿,我们盖个五星级酒店才多少钱?”不久后,王健林放弃了30万头猪的养殖计划。


万达养猪失利,但仍有众多房企加入养猪的队伍。2016年,恒大宣布要投资3亿元援建110多个养猪农牧基地。2018年6月,碧桂园农业控股有限公司成立,主营业务也包括养猪。


随后市场出现变化,根据国家统计局的统计,受非洲猪瘟疫情的影响,2019年和2020年上半年,我国猪肉产量分别较上年同期下降了21.26%和19.10%,生猪供应持续下滑,生猪价格持续处于高位。


2019年农业农村部和自然资源部出台多项政策,给生猪养殖用地的管理松绑,例如:免除养猪企业办理建设用地的审批手续、取消附属设施用地15亩的规模上限、取消集体建设用地不能直接进入市场流转的限制等多项规定。此后房企再次大举进军养猪市场。


财经评论员谭浩俊认为:“房企涌入养猪行业,目的到底是什么,是看到近两年猪肉价格大涨后的短期利益需要,还是企业转型需要,抑或资本转移需要。如果仅仅为了一时利益之需,那奉劝房企,不要瞎折腾了,养猪行业经不住资本的冲击和折腾,广大居民的猪肉消费也无法承受资本的折腾。”


跨界养猪企业给生猪行业带来了什么?艾格产业投资合伙人刘晓东认为“有好有坏”。


好处是,“增加了资本供给,同时跨界冲击原有传统,促使行业加速转型升级;在养殖利润居高期间,加速了本轮生猪供给产能的恢复,稳定了供给。”


坏处是,“跨界势力多携资本和营销优势,但缺乏农业基因,容易低估养殖业进入门槛,容易因大环境友好而忽视生猪养殖业特有的重资产、高风险、低现金流转和猪周期频繁等特性。可以预见,盈利高峰期扎堆进入,盈利低谷期集中退出,这样不利于生猪养殖业建立更稳定的供需平衡体系。农业涉及粮食安全和食品安全等,归根结底还是有道德门槛的,不能太过功利。”刘晓东说。


技术跨界更受欢迎,科技养猪成趋势


相比于资本的跨界,技术的跨界显然更受行业欢迎。


在华为推出智慧养猪解决方案之前,猪企自身也在积极学习应用新的科技手段。


“猪老大”牧原股份拥有种猪B超背膘测定仪、先进育种理念与BLUP遗传性能评估软件,并于2017年加入全国“猪基因组选择育种平台”,2019年加入农业农村部“优质瘦肉型猪选育联合攻关项目”。公司联合各大高校和企业,进行种猪智能测定技术、种猪大数据遗传评估技术、种猪种质资源分子鉴定技术等研究。


今年2月17日,金新农表示:生猪养殖行业的发展方向必将向智能化、数字化、自动化、无人化(或少人化)迈进,特别是在后非瘟的背景下,减少人畜之间的接触,强化生物安全的防范,做到精准饲喂减少浪费,最大限度地提高生产效率和生产成绩。


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 阎侠 编辑 徐超 校对 付春愔

来阅读我的更多文章吧
阎侠
新京报记者
记者主页
相关专题

跨界“养猪”的狂热与逻辑 实探万科养猪最新进展

相关推荐
粮油企业半年报盘点丨两企业扭亏为盈,行业持续探路健康、高端化
消费
为什么互联网巨头、地产大佬们都要去养猪
数据
北影节近300部佳片展映,黄晓明杨幂段奕宏李少红等推荐观影
娱乐
皖新传媒这几年
教育
最长的“猪周期” 尾声渐近
乡村
高合汽车又一款未来汽车发布 中国科技或将颠覆世界的想象
汽车
博郡宣告退场,赛麟拜腾陷资金困局,新造车势力加速洗牌
汽车
猪价肉价稳步上扬 饲料价格上涨压缩利润空间
财经
2016食品众生相:跨
健康
破浪2020|迎风击浪,这一年房地产哪些事儿最“出圈”
房产

新京报报料邮箱:67106710@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