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客户端

好新闻 无止境

立即打开
高校开设家常菜课程,大学教育也可以活色生香| 新京报快评
新京报 编辑 陈静
2021-02-24 17:41
开设《家常菜》这类通识教育课程,既接地气又攒人气。

▲图源@华东师范大学官方微博


“妈妈再也不用担心我饿肚子了”。新学期开启,华东师范大学开了一门“活色生香”的通识课——《家常菜》。

    

教学内容很“家常”也很丰富,既包括天南海北家中常做的“青椒土豆丝”,又包括极具地域特色的海派菜八宝辣酱、粤菜菠萝咕咾肉、川菜干烧大虾等菜品。

    

想想,在一所高等学府中开“厨师班”,上课时会是怎样一番“火爆”场面。

    

据华东师大介绍,这门课依托学校后勤部门开设,共18学时,作为劳动教育课程面向2020级本科师范生和强基计划学生开放。受场地和老师限制,试点课程《家常菜》暂开设两个班,每班20名学生。

    

这一课程的开发,其实也反映了我国教育方针的一项转变:2020年3月印发的《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明确,在大中小学设立劳动教育必修课程。

    

也就是说,体美劳教育成为了大学教育的一项“硬指标”。《家常菜》课程开设,无疑是上述《意见》指导下,一种既接地气又攒人气的操作。

 

▲家常菜课程信息截图。


其实不唯“家常菜课”,早前,各大高校开设的各类通识课,可谓精彩纷呈。

    

比如,西北大学一直开设有爬树课,据说这能增加地质学、生物科学等学科学生的研究深度;厦门大学开设一门特色体育课——桨板运动。在南京农业大学,则连续多年开设“减脂课”,教学生如何科学减肥。

    

而浙江大学更曾因“吃货课”网络走红。他们开设了一门《动物产品加工实验》的课,专门琢磨美食配方、控制配料和火候。

    

随着体美劳教育越发受重视,在中小学和高校之中,更多开设此类相关课程,或将成为教学改革趋势。

    

正如华东师大的老师介绍,《家常菜》其实也只是一个刚开始的板块,今后还拟将开设护理、自救营救或木艺、陶艺课程、“野外生存”课等课程。可以想见,未来体美劳教育会成为高校教育必修课中不可或缺的重要“一极”。

    

大学之大,很重要一点在于课程内容之丰富与全面。如今,年轻人踏入社会,越发需要更全面的能力与素质,作为国民教育链条的关键一环,在“育人”、“成人”方面,大学也愈有必要充沛其精神,强健其体魄,长养其能力。

    

如今的互联网时代社会越发多元化,当代大学生也需要通过通识教育获得更广阔的视野,更全面的能力,提升各方面的素质,做一个更全能的现代“后浪”。像“家常菜课”“自救营救”“护理”这类的通识教育课程,也需要高校同步跟进,多多益善。

□和生(媒体人)

 

编辑:陈静  实习生:祁倩倩  校对卢茜


相关推荐
多所高校放松转专业限制,准大学生们填报高考志愿会更容易吗?
教育
学前教育法六一实施,幼儿园、家长如何依法“童”行?
教育
我和我的学科 | 马亮:管理学,探求众人之事与公共议题的奥妙
文化
我和我的学科 | 杨敏:社会学塑造了啥?毕业生的故事
文化
高校微专业受欢迎,教学试验田如何锻造学生就业“通行证”?
教育
多家高校开启新文科探索,AI浪潮下的坚守与融合
教育
从种一棵咖啡苗开始,全国首批咖啡专业本科生的“进阶之路”
教育
北京中小学“上新”人工智能通识课,“学什么”“怎么学”?
教育
心理老师来之后,孩子才出现心理问题?
时事
寄宿自习室兴起,“考研”“考公”的年轻人为学习氛围“买单”
教育
热门评论
雅楠_zo
7天前
很期待这样的课程,如果真的很实用那就太好了

新京报报料邮箱:67106710@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