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客户端

好新闻 无止境

立即打开
中央一号文件小词典
新京报 记者 曹晶瑞 编辑 穆祥桐
2021-02-21 23:01
2021年中央一号文件正式发布,主要内容包括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以及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等重点内容,而文件中涉及了不少“三农”领域的专业词汇。

新京报讯(记者 曹晶瑞)2021年中央一号文件正式发布,主要内容包括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以及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等内容,对于文件涉及的一些专业词汇,新京报记者专门帮您进行了梳理。

 

1、中央一号文件


首先为何叫中央一号文件?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开始发布《第一号文件》,中央一号文件原指中共中央每年发布的第一份文件。其中,1982年至1986年中共中央连续五年发布以农业、农村和农民为主题的中央一号文件,对农村改革和农业发展作出具体部署。2004年至2020年又连续十七年发布以“三农”即农业、农村、农民为主题的中央一号文件,强调了“三农”问题在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时期“重中之重”的地位。现在“中央一号”文件已成为中共中央、国务院重视农村问题的专有名词。

 

2、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中明确,“2021年,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入推进,粮食播种面积保持稳定、产量达1.3万亿斤以上。” 2015年12月24日至25日中共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会议提出,要着力加强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高农业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使农产品供给数量充足、品种和质量契合消费者需要,真正形成结构合理、保障有力的农产品有效供给。这也是“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首次出现在公众视野。

 

3、保护性耕作


今年中央一号文件称,“实施国家黑土地保护工程,推广保护性耕作模式。”2007年,《农业部关于大力发展保护性耕作的意见》中明确,保护性耕作是以秸秆覆盖地表、免少耕播种、深松及病虫草害综合控制为主要内容的现代耕作技术体系,具有防治农田扬尘和水土流失、蓄水保墒、培肥地力、节本增效、减少秸秆焚烧和温室气体排放等作用。发展保护性耕作是对传统耕作制度的一场革命。到今年为止,保护性耕作概念已经十次亮相中央一号文件。

 

4、粮食安全省长制


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要深入实施重要农产品保障战略,完善粮食安全省长制和“菜篮子”市长负责制。2014年12月,《国务院关于建立健全粮食安全省长责任制的若干意见》发布,《意见》指出,一些地方存在放松粮食生产、忽视粮食流通、过度依靠中央的现象,自觉承担维护国家粮食安全责任有待进一步加强,为加快构建国家粮食安全保障体系,进一步明确地方政府维护国家粮食安全的责任,因此制定该《意见》。《意见》称,强化粮食安全意识和责任,要切实增强新形势下的粮食安全意识,明确省级人民政府的粮食安全责任,巩固和提高粮食生产能力,切实保护种粮积极性

 

5、“菜篮子”市长负责制


2017年1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菜篮子”市长负责制考核办法》,全面加强“菜篮子”工程建设,由农业部牵头,会同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国土资源部、环境保护部、交通运输部、商务部、国家卫生计生委、工商总局、食品药品监管总局、银监会、证监会、保监会等“菜篮子”食品管理部际联席会议(以下简称联席会议)其他成员单位,负责考核直辖市、计划单列市和省会城市等36个城市“菜篮子”市长负责制落实情况。考核内容包括“菜篮子”产品生产能力、市场流通能力、质量安全监管能力、调控保障能力和市民满意度五个方面。

 

6 、农村一二三产


中央一号文件称,“要推进农村一二三产融合发展示范区和科技示范区建设。”那么农村一二三产到底指的是什么?农村第一产业主要包括大农业,即种植业、畜牧业、水产业和林业;二产一般包括农村经济主体兴办的加工业、采矿业、商业服务业、运输业;农村第三产业则包括与农业生产密切联系的科技文化产业等非农产业。文件中提出“打造农业全产业链,把产业链主体留在县城”,就是因为农业产业链总的价值增值,要远超过地头种植环节。

 

7、万企兴万村行动


中央一号文件中要求,“组织开展万企兴万村行动”。2020年12月底召开的全国工商联十二届四次执委会议上明确,2021年,全国工商联将启动“万企兴万村”行动,以此为载体,引导民营企业参与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探索民营企业参与乡村振兴的新模式。早在2015年启动的“万企帮万村”精准扶贫行动在2020年完成第一个5年目标,该行动以民营企业为帮扶方,以建档立卡贫困村贫困户为帮扶对象,以产业、就业、公益、智力扶贫为主要帮扶形式,动员全国1万家以上民营企业参与,帮助1万个以上贫困村加快脱贫进程。2021年,随着脱贫攻坚转入乡村振兴,“万企帮万村”将新升级为“万企兴万村”行动,将继续动员全国民营企业投身到乡村振兴当中,反哺“三农”,履行社会责任。

 

8、农村数字普惠金融


数字普惠金融泛指一切通过使用数字金融服务以促进普惠金融的行动。其内容涵盖多种金融产品与服务,以及数字化的货币交易等。数字普惠金融这一概念的提出,为普惠金融的发展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以及更为广泛的平台,同时,也有利于加快金融服务获得的进程。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高度重视发展普惠金融,出台了一系列支持政策,实施了推进普惠金融发展的五年专项规划等。中国人民银行2017年8月24日发布《中国农村金融服务报告(2016)》。《报告》提出,加快出台《非存款类放贷组织条例》,大力推动农村数字普惠金融发展,在适度竞争中增加农村金融供给。

 

9、高标准农田


2021年中央一号文件“高标准农田建设”是这几年一个热门涉农词汇。所谓“高标准农田”,是指土地平整、集中连片、设施完善、农电配套、土壤肥沃、生态良好、抗灾能力强,与现代农业生产和经营方式相适应的旱涝保收、高产稳产,划定为永久基本农田的耕地。高标准农业,直观上给人高大上的感觉,对应了“高科技”,带来的是农业种植方式的变革,高效、省时、省力和农业循环可持续,颠覆了人们对传统农业“靠天吃饭”的认识。


2019年11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切实加强高标准农田建设提升国家粮食安全保障能力的意见》,其中明确提出,到2022年,建成10亿亩高标准农田,以此稳定保障1万亿斤以上粮食产能;到2035年,通过持续改造提升,不断夯实国家粮食安全保障基础。

 

10、家庭农场

 

今年中央一号文件中再次出现“家庭农场”一词,“家庭农场”到底指的是什么?2017年底,《农业部关于促进家庭农场发展的指导意见》明确,要充分认识促进家庭农场发展的重要意义、把握家庭农场基本特征等。犹如字面意思一样,指以家庭成员为主要劳动力,以家庭为基本经营单元,从事农业规模化、标准化、集约化生产经营,是现代农业的主要经营方式。现代农业经营体系的核心是发展家庭农场和农民合作社,目前这个政策重点已经十分明确。

 

新京报记者 曹晶瑞

编辑 穆祥桐 校对 赵琳

来阅读我的更多文章吧
曹晶瑞
新京报记者
记者主页
相关专题

关注2021中央一号文件

相关推荐
收下这份“小词典”,更快读懂2025年中央一号文件
乡村
农信改革提速!内蒙古农商银行挂牌开业 又一省级银行登场
财经
万亩玉米“吨粮”计划,助力我国粮食主产区粮食安全
乡村
“教育AI”让大规模因材施教照进现实
教育
北大教授夫妇,一生相守在书房
新京号
“胄”和“冑”居然是两个字?它们的区别到底在哪儿?
新京号
博物馆的未来是什么?
文化
海味与果味,你更爱哪一味?
新京号
向不文明行为宣战 | 仁怀在行动
新京号
向不文明行为宣战!遵义市启动千场新时代文明实践示范活动
新京号

新京报报料邮箱:67106710@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