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客户端

好新闻 无止境

立即打开
美国欲重返伊核协议,意在弥合与欧洲盟友关系 | 新京报专栏
新京报 编辑 丁慧
2021-02-19 18:43
伊核协议能想退就退、想重返就重返吗?

▲当地时间2月17日,伊朗总统鲁哈尼在讲话中表示,不接受对伊朗核协议进行重新谈判。图/新京报网。


据中新社报道,当地时间2月18日,美国国务卿布林肯与法国、德国及英国三国外长举行视频会议时表明,如果伊朗完全遵守其在伊核协议下所做的承诺,美国也将重返该协议。


路透社还披露,美国驻联合国代理大使米尔斯同一天通知联合国安全理事会,美国政府撤回此前发出的恢复对伊朗制裁的声明。2月19日,在德国召开的慕尼黑安全会议上,拜登将发表演讲,舆论普遍猜测其演讲内容将包括重回伊核协议的具体政策。


美国频频发出信号,透露重返伊核协议的可能性,主要出于两方面的考虑。


首先,特朗普政府退出伊核协议后,希望通过重启制裁达到目标,但这些制裁措施并未奏效,反而事与愿违,迫使伊朗逐步中止履行协议部分条款、恢复了部分核活动。


退约后,特朗普政府试图通过联合国重启对伊朗的国际制裁,其主要法律依据是联合国安理会第2231号决议中的“快速恢复制裁”机制的规定。但事实上,作为全面退约者,国际社会普遍认为,美国已经丧失协议参与方资格,根本无权要求安理会根据第2231号决议启动“快速恢复制裁”机制,安理会成员拒绝为美国“背书”。


无法启动国际制裁,特朗普政府便采取了一些单边制裁活动,涉及石油出口、金融、航运等关键领域,临卸任还制裁了三家伊朗实体,这些行动让美国在道义和法律基础上矮了一截。


这些单边制裁也没有达到预定目标。虽然制裁让伊朗经济陷入了进一步的困难,但其立场丝毫没有动摇,坚持各方应遵守伊核协议,坚持弹道导弹问题是其国防问题,并不属于核协议应该涉及的范围。同时,为了抗议特朗普政府的制裁,伊朗有步骤地中止履行协议部分条款,包括不再对外出售重水和浓缩铀和加速铀浓缩进程。

伊朗外长回应重启伊核谈话:美国须无条件解除特朗普时期制裁。图/新京报网。

其次,重返伊核协议有利于弥合美国与欧洲盟友的关系。


在特朗普政府透露出退约打算后,英国、法国和德国表示反对。在特朗普政府正式宣布退约后,三国发表联合声明称对美国退出伊核协议表达遗憾,并表示法德英将继续留在伊核协议内并“决心确保”协议得到落实。声明称,三国领导人敦促美国不要破坏伊核协议的框架,避免采取任何可能阻碍其他相关方完全落实伊核协议的举措。而在美国要求联合国恢复对伊朗制裁时,英法德表示美国不再是伊核协议参与方,无权启动制裁机制。


可以看出,自始至终,在退约问题上,英法德与美国意见相左。尽管三国也认为伊核协议存在不完善之处,但它们主张在坚持协议的基础上,另行解决其他问题,而非推翻协议,寻求不切实际的一揽子解决方案。


在国际事务中,拜登向来强调重视盟友的作用,重返伊核协议有利于弥合美国与欧洲盟友的关系,进而在重大国际问题上保持统一步调。


再考虑到拜登政府上台后对特朗普时期的政策“拨乱反正”是一贯做派,想重返伊核协议,也在很多人的预期之中。


这些背后的动因,都可能促使美国重返伊朗核协议。但也要看到,重返之路并非坦途。


在美国国内,伊核协议被视为奥巴马时代民主党的政治遗产,不少共和党人物认为该协议的漏洞会威胁美国国家安全。在这个问题上,奥巴马在国会曾遇到巨大阻力,没有赢得跨党派支持。拜登意欲重返,必然遭到来自共和党的攻击。


在中东地区,以色列对伊核协议持抵制态度,认为伊朗一直都在推进核武器计划,并对特朗普政府退约大为赞赏。以色列是美国在中东地区的重要盟友,在重返伊核协议的同时,如何安抚住以色列,这是摆在拜登政府面前的现实问题。


同时,经过特朗普退约,伊朗和美国之间的信任消失殆尽。双方都希望对方做出让步或保证,以重新构建信任,但谁应迈出第一步,尚争执不休。


可以预见,美国纵然想重返伊核协议,回头路也注定不好走。


□佟岳(国际问题研究者)

 

编辑:丁慧  实习生:施可儿  校对:卢茜


相关推荐
美国打击伊朗核设施,中东局势螺旋式升级
国际
俄乌冲突爆发1112天后,终于等到了停火的可能 | 京酿馆
观点
默茨的“觉醒时刻”
国际
新闻8点见丨电商百亿补贴下的手机灰产漩涡;揭秘黄金回收陷阱
时事

新京报报料邮箱:67106710@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