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客户端

好新闻 无止境

立即打开
教育部禁中小学生带手机入校 学校:分类管理与疏导加强结合
新京报 记者 冯琪 编辑 缪晨霞
2021-02-01 23:42
​2月1日,教育部发布《关于加强中小学生手机管理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要求中小学生原则上不得将个人手机带入校园,学校要将手机管理纳入学校日常管理,不得使用手机布置作业或要求学生利用手机完成作业等。

新京报讯(记者 冯琪)2月1日,教育部发布《关于加强中小学生手机管理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要求中小学生原则上不得将个人手机带入校园,学校要将手机管理纳入学校日常管理,不得使用手机布置作业或要求学生利用手机完成作业等。


文件发布后,立即引起学校教师、家长关注热议。目前,各地学校对于学生手机是如何管理的?“不得使用手机布置作业”在实施中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对家长们来说,这些措施能否帮助学生专心学习、防止沉迷网络和游戏?记者就这些问题采访了多位校长、老师。


数据:过半被调查者支持限制学生在校使用手机


“孩子的自制力实在是不怎么样,拿起手机看着看着就玩游戏去了”,北京市朝阳区一名小学生家长告诉记者,身边近视的孩子越来越多,出台这个管理措施真的很有必要。


教育部此次发布的《通知》,得到不少网友支持。2月1日,微博上一项名为“你觉得中小学生有必要带手机去学校吗?”的调查显示,参与投票的1743名网友中,选择“没必要,可能影响学习和视力”的占54.4%,选择“可以带,有时候挺方便”的人数占比18.7%,还有25.8%的人赞成“灵活处理”。


“现在,手机给人们带来越来越大的困扰,已经成为全社会高度关注的话题。”南京市玄武区教育局副局长、南京市第九中学校长张恒柱坦言,“在中小学校,如何加强学生手机管理,也是摆在广大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个难题。”


在北京一零一中学校长陆云泉看来,智能手机不仅仅是通信工具,上网、游戏、社交等功能样样俱全,青少年的自控能力还在逐步形成的过程中,部分自控力较差的学生容易沉迷其中,浪费时间,影响学习,损害视力,破坏专注力,甚至接触到暴力、色情等不良信息。


据张恒柱介绍,管控中小学生在学校使用手机,已成世界共识。意大利、法国、德国、美国、英国、日本等国家已经通过立法或者其他形式明令禁止学生将手机带进校园或者课堂,有的规定在教师和家长的引导下学生才能使用手机,芬兰禁止向初三以下的学生销售手机。


现状:部分学校已采取分类管理措施


北京市丰台区一名中学教师杨冉(化名)告诉记者,作为班主任,她经常和家长沟通,“建议孩子最好不要带手机到校,不过有些特殊情况,比如孩子离家远,家长怕放学回家时联系不到孩子,会允许孩子带手机。”如果学生带手机到校,杨冉会让他们上交手机,统一管理,她还买了带锁的箱子,专门用于存放手机,统一保管。


教育部此次下发的《通知》中对这一问题作出了相应要求:中小学生原则上不得将个人手机带入校园。确有需求的,须经家长同意、书面提出申请,进校后应将手机由学校统一保管,禁止带入课堂。


“一般来说,不建议小学生带手机上学……”清华大学附属中学校长王殿军表示,必要时的家长联系、紧急情况下的报警功能,一般的电话手表就可以实现。在他看来,初中、高中可以允许学生带手机上学,但不提倡带功能过多、昂贵的手机,且要加强统一管理。


广州市执信中学在学生手机管理问题上就做了“智能机”和“非智能机”的区分。该校校长何勇告诉记者,学校不允许初中学生带手机到学校,确实有需要,经家长申请,学校同意可以带非智能手机;而对于高中学生,提倡带非智能手机,“如果带智能手机到学校,必须先登记,上课期间手机交班级集中保管。这些规定都是学生会参与制定的。”何勇说道。


王殿军强调,让学生带手机并不意味着对手机的使用不加限制和管理,学校要明确规定什么时间可以用手机,什么时间不能用,还应让学生懂得手机的使用场合。“学校应该将手机使用管理的要求明确告知每位教师、每个学生,然后由教师监督、学生互相监督,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


探讨:禁用手机布置作业是否“一刀切”?


“目前孩子的作业都是在APP上布置,每天放学回家都要用手机、平板或电脑完成各种打卡、上传作业。减少电子产品布置作业真的很有必要……”记者注意到,不止一位家长提出类似的诉求。


除家长外,也有多名老师表示,“支持不用手机布置作业。作为老师,我也不想在手机上改几百份作业,眼睛吃不消。”


针对这一问题,教育部在《通知》中特别强调:“加强课堂教学和作业管理,不得用手机布置作业或要求学生利用手机完成作业。”


但是,在现实教学中,禁用手机布置作业是否“一刀切”、哪些情况属于违规、哪些情况属于辅助教学,对于作业的边界红线,部分一线老师仍有困惑。


“目前英语科目采取机考形式,有些学生会通过手机软件完成跟读、听力作业;一些学校的问卷、学习小视频也通过网络分发;有时课代表会把老师布置的作业发到班级群里,方便学生查看;老师上课时使用的电子课件,部分学生希望拷贝后复习使用……杨冉不知道,按照《通知》的要求,上述这些情况算不算违规?


杨冉坦言,“手机只是一个工具、载体,重要的是看学生用这个工具来做什么。疫情期间很多学校会让学生通过小程序交作业,一刀切地阻断这一途径也值得商榷。”


北京市海淀区一位不愿具名的小学校长表示,教学活动在线下时,还是布置纸质作业较好。同时她也认为,“要分场景,而不是一刀切。”


珠海市香洲区凤凰小学校长严文桂告诉记者,疫情期间线上学习时学校一般通过线上方式布置作业、手机或其他电子产品提交作业。但他提倡,学生做作业还是尽量通过纸质方式完成,另外,老师尽可能不要布置必需用电子产品完成的作业。


在北京市通州区潞河中学校长徐华看来,进入学校的学习活动都是线下,手机辅助的作用不大。“保护学生视力、让学生专心学习、防止沉迷网络和游戏、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是重点,手机只是工具本身无过,主要是不良的使用习惯和‘有害无益’的各种数据对学生的健康成长不利。”


记者 冯琪 编辑 缪晨霞 校对 杨许丽

来阅读我的更多文章吧
冯琪
新京报记者
记者主页
相关推荐
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强化食品安全全链条监管的意见
第一看点
北京市推进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工作方案发布
新京号
北京市推进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工作方案发布
第一看点
为什么我说班主任才是顶级牛马
新京号
2025年福建省委一号文件公布!
新京号
2025年中央一号文件发布(全文)
新京号
2025年中央一号文件,全文!
新京号
2025年中央一号文件发布
新京号
全文来了!2025年中央一号文件发布
新京号
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 扎实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意见
第一看点
热门评论
星星飞飞棒
7天前
用手机布置作业并无必要。咱们小时候都是自己记下自己的作业回家的,为什么现在的孩子非得用手机呢?你要说用手机方便,可我还觉得孩子会借着看作业的名义偷玩手机,分散注意力,弊大于利。

新京报报料邮箱:67106710@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