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客户端

好新闻 无止境

立即打开
智慧交通、自动驾驶、站城融合,未来北京交通将有哪些新变化?
新京报 记者 裴剑飞 吴江 编辑 樊一婧
2021-01-26 10:05
未来北京地铁运行间隔有望缩至60秒。

新京报快讯(记者 裴剑飞)智慧交通自动驾驶示范区“轨道交通微中心”……在今年的北京市政府工作报告中,对北京交通发展提出了多项规划,也包含很多新变化。日,记者专访了市人大代表、交控科技董事长郜春海,他认为,智慧交通的外在是科技支撑,核心则是要以人为本,要充分考虑人的需求和出行感受。同时,要把轨道交通当作“移动城市”一样规划,融入更多城市服务功能。

 

北京市人大代表、交控科技董事长郜春海接受专访。新京报记者 吴江 摄


智慧交通的核心就是要以人为本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全面推进智慧城市建设,重点发展智慧交通,同时,还要推动轨道交通与地面公交、慢行系统多网融合发展,这实际上是在强调打破原有多种交通方式间的边界,突出大交通的概念。对于“智慧交通”的新提法,北京市人大代表、交控科技董事长郜春海认为,原先公交、出租车、地铁、铁路、民航这些体系都是相对独立的,购票、安检也都是各成体系,而“智慧交通”则强调打通了专业或是交通方式的界限,实现融合发展,进一步提升民生领域智能化服务水平。

 

“发展智慧交通首先要采用新的技术手段,从具体任务来看,初期的目标可以是逐步实现乘坐地铁换乘火车、飞机只需要购买一次票,取消各种交通场站间的二次安检,促进交通场站与城市功能更加有机融合,给市民带来高效便捷的出行体验。”郜春海认为,智慧交通的外在是科技支撑,核心则是要以人为本,充分考虑人的需求和出行感受。

 

“交通是为城市服务的,而城市是由广大市民组成的。因此,围绕交通的一切建设都不能离开人的因素,要把人出行的习惯、舒适放在首位,大到整体线网的规划理念,小到某个具体地铁站出入口设置是否符合需求,都要仔细考量。”郜春海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的推动轨道交通与地面公交、慢行系统多网融合发展也是智慧交通的应有之义,让市民的出行更便捷。

 

未来北京地铁运行间隔有望60

 

政府工作报告显示,今年北京将开通7条轨道交通新线,新增里程54公里,总里程达到781公里,并实现1号线和八通线贯通运行。郜春海说,今年是十四五的开局之年,这一阶段将要规划的线路是应用新技术的重点,绝大多数地铁线路将采用“无人驾驶”技术。

 

郜春海说,市民对轨道交通的诉求,主要就是集中在速度与密度两个方面。首先是希望越来越快,地铁正常的时速也就是80公里到120公里,但随着城市的不断发展,甚至是城市群的发展。一些地铁线路的速度有了明显提升,其中大兴机场线已经跑到160公里的时速,最新规划的雄安到大兴机场轨道交通新线列车更是要跑到200公里的时速,接近了准高速铁路的水平。

 

“另外就是密度,在疫情期间,北京多条地铁线路采取了超常超强的运营措施,通过缩短列车运行间隔,来增加运能,降低车厢满载率。”郜春海说,近年来,市民对地铁的期待值可以说是越来越高,希望能在站台上稍微喘口气车就来了,不需要等候很长的时间,但这种“公交化”的运营方式需要解决很多技术层面的问题。

 

郜春海说,我们现在做的信号系统、控制系统可以将地铁列车的最短运行间隔缩短至90秒。“能否再提速?缩短到80秒甚至60秒的运行间隔是否可能?”郜春海透露,未来,北京地铁11号线将通过“虚拟连挂”的技术进一步缩短列车运行间隔,高峰期实行6编组列车运行,平峰期实行3编组、4编组列车运行,实现列车连续进站。“交控科技现正在与北京市建立轨道交通行业的示范工程,未来将在北京的某一条线路上示范运用,60秒的最短运行间隔也将成为可能。”郜春海说。

 

要把轨道交通站点当作“移动城市”一样规划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首次提出了规划建设一批轨道交通微中心,推进站城融合发展。记者注意到,去年12月,北京市确定了首批71个轨道微中心,涉及朝阳、通州、海淀、丰台、石景山等14个区、28条线路。

 

对此,郜春海表示建设轨道交通微中心体现了北京市规划层面正在进行的积极改变,而所谓“轨道交通微中心”就是在强调轨道交通与城市功能的有机融合。“我们会发现,在一些地铁站周边会出现共享单车乱停乱放,甚至有黑车扰序的情况,这虽然是社会治理的问题,但也反映了城市、交通的规划还有缺陷,由于接驳不便利,缺少给共享单车停放区域、出租车候客区域的合理引导而产生了一些乱象。”

 

郜春海说,以前地铁站的规划都相对单一,要求仅仅具备交通功能,满足市民出行的需求即可,对于商业、接驳、娱乐等需求考虑的并不够,而北京市要求,轨道交通微中心范围内商业、商务、公共服务、文化娱乐等公共功能用地面积占比达到30%以上,这也就意味着要把轨道交通当作一个“移动城市”来进行设计和规划,因地制宜地融入更多的城市服务功能,“让大家不用走出车站就能实现购物、就餐、会友等需求。”郜春海说。

 

高级别示范区直观展现自动驾驶汽车的未来

 

记者注意到,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以数字化引领高精尖产业发展……推进高级别自动驾驶示范区建设自动驾驶”作为“智慧交通”的重要组成部分备受关注。

 

了解高级别自动驾驶示范区以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全域为核心,约60平方公里范围内开展建设,到2022年,计划完成智慧的路、聪明的车、实时的云、可靠的网和精确的图五大体系建设,并打通网联云控式自动驾驶的技术和管理关键环节,形成城市级工程试验平台

 

郜春海认为,高级别自动驾驶示范区”的建设将起到两个作用,首先来说,示范区将建立起覆盖整个汽车无人驾驶流程的验证实验环境,示范区的建设一方面将给企业验证技术提供空间,也会带动整个无人驾驶汽车产业的发展,全部的技术可以在高级别自动驾驶示范区”内进行测试、验证。

 

另一方面,通过建立起完备的自动驾驶示范区,更可以直观地给全社会展现出一个自动驾驶汽车的未来,将给未来科学城、雄安新区等其他地区复制、发展“自动驾驶”创造便利。

 

“机动车无人驾驶、自动驾驶一定是未来的趋势,能够把人从这种简单的重复性工作中解放出来。”郜春海认为,未来,不管是公交、出租还是普通的私家车都有机会在一定范围之内实现自动驾驶。但这离不开技术的迭代,“5G+AICDE”等技术的发展,使无人驾驶成为可能。


新京报记者 裴剑飞 摄影记者 吴江

编辑 樊一婧 校对 刘军

来阅读我的更多文章吧
裴剑飞
新京报记者
记者主页
相关推荐
颠覆性技术创新,从雄安这里突破!
新京号
七大平台揭牌!雄安高新区高质量发展交流会举办
新京号
打造高端高新产业聚集“强磁场”!雄安高新区七大创新服务平台正式揭牌
新京号
加速冲刺五年成形丨济南起步区推进“一网通城”建设 加快数字化转型
新京号
“京彩大创”首设人工智能赛道,31支团队同台竞技
教育
第三届天津国际航运产业博览会新闻发布会召开
企业资讯
锻造企业“系统韧性”,九牧重构全球卫浴产业新生态
企业资讯
破解“大城市病”,北京做对了什么?
新京号
破解“大城市病”,北京做对了什么?
北京
商用车自动驾驶公司挚途科技完成超亿元B轮融资首轮交割
企业资讯

新京报报料邮箱:67106710@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