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客户端

好新闻 无止境

立即打开
起草组揭秘“十四五”规划:为什么“健康北京”要单独成篇?
新京报 记者 李玉坤 徐美慧 编辑 张畅
2021-01-23 11:43
“这次规划的一个特点就是远近统筹,不仅按5年安排任务措施,更要前瞻15年,研究北京发展的远景目标。”

1月23日上午,北京市十五届人大四次会议开幕。新京报记者发现,每名代表的桌上都摆了一本厚厚的“大白本”——这就是整个会议期间,代表们要重点审查的北京“十四五”规划纲要草案。


整个规划纲要草案有11万字之多,涉及“四个中心”建设、京津冀协同发展、建设高品质宜居城市、共建健康北京等诸多内容,也勾勒出未来5年乃至15年的北京发展底色。


近日,记者专访起草组成员,揭秘11万字背后的整体考量。


远近统筹 关注后5年也关注后15年


此次提交市人代会审查的北京“十四五”规划纲要(草案),题为《北京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从名称不难看出,此次规划还规划了2035年的远景目标。


规划纲要草案提出,到2035年,北京将率先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努力建设好伟大祖国的首都、迈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大国首都、国际一流的和谐之都。


远景目标主要内容包括,“四个中心”功能显著增强,“四个服务”水平大幅提升,具有首都特点的现代化经济体系更加成熟,推动京津冀世界级城市群构架基本形成,首都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基本实现,生态环境根本好转,市民“七有”“五性”需求在更高水平上得到满足。


其中还提到了一些具体目标,比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比2020年翻一番。


“这次规划的一个特点就是远近统筹,不仅按5年安排任务措施,更要前瞻15年,研究北京发展的远景目标。”起草组成员说。


据介绍,“十四五”规划纲要编制的指导思想提出了“三个北京”的概念。


2008年,北京成功举办了夏季奥运会,当年,北京地区生产总值10488亿元,首次突破万亿大关。当时的北京市委市政府通过研究新形势新问题,提出了北京首都新的发展建设战略,即“三个北京”发展战略——“人文北京、科技北京、绿色北京”。“人文、科技、绿色”三大发展理念,延续了北京奥运会的经验,在此后指导城市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2014年2月底,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市考察时指出,“北京要明确城市战略定位,坚持和强化首都全国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国际交往中心、科技创新中心的核心功能,深入实施人文北京、科技北京、绿色北京战略,努力把北京建设成为国际一流的和谐宜居之都”。


2019年,北京GDP突破3.5万亿元,经济总量跃升到一个新的层级,“三个北京”是北京一直坚持贯彻的发展理念,也与“四个中心”的城市战略定位相互融合、相辅相成。这一思想贯穿于各个篇章中,“扎实推进全国文化中心建设”“加快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大力推动绿色北京建设”等篇直接体现了“人文、科技、绿色”的要求。


2020年12月31日,亦庄T1线有轨列车开通。根据规划,“十四五”期间,北京轨道交通总里程将达到1600公里。摄影/新京报记者 王贵彬


以首都发展为统领 “四个中心单独成篇


在纲要指导思想部分,有“六个更加突出”的基本要求——更加突出创新发展、更加突出京津冀协同发展、更加突出开放发展、更加突出绿色发展、更加突出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更加突出安全发展。在这“六个更加突出”之前,则是“坚持以首都发展为统领”的要求。


“以首都发展为统领,要把这一要求贯穿整个‘十四五’,所有任务的谋划和实施都要坚持以首都发展为统领。结合这一要求,纲要草案第一次把‘四个中心’单独各成一篇,以详实的内容来解读好相关重大任务”,起草组成员介绍。


“四个中心”之后,就是京津冀协同发展篇。起草组成员表示,京津冀协同发展是重大国家战略,目前正处于滚石上山、爬坡过坎、攻坚克难的重要阶段,本次单独成篇体现对这一战略持续深入的全面落实。从“四个中心”到京津冀协同发展,都体现了北京作为首都应该发挥的作用、应该承担的任务,同时也与北京市的实际发展需求深度结合。


规划纲要草案提出,“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主要指标有七个类别,分别是创新发展、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共享发展、减量提质和安全稳定。


“相较于‘十三五’规划,减量提质和安全稳定是新增的两类指标。”起草组成员表示,七大类共有25个小指标,其中14个指标延续了“十三五”的配置,11个指标是新设的。


减量提质有3个小指标,生产生活用水总量要求小于30亿立方米,城乡建设用地规模保持下降趋势,常住人口规模不高于2300万人。安全稳定也有3个小指标,分别是单位地区生产总值生产安全事故死亡率、每万名常住人口疾控力量配比和食品药品抽验合格率。


记者发现,在其他指标中,广为关注的GDP年均增速为5%。“这是根据北京现有发展水平,进入新的发展阶段的需求,综合测算考虑的。”


值得关注的是,在收入和就业领域,全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十四五”的目标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而城镇调查失业率代替了以往的城镇登记失业率,“十四五”目标为5%以内。


前不久中央明确,北京等三个地区在“十四五”时期要建设国际科创中心,这一改变,体现在“十四五”规划纲要草案中。


“这意味着我们的科技创新从以前的跟跑、并跑较多,到现在,要在更多领域实现领跑。要更大程度地推进开放创新,加强国际的科技交流和合作,既要引进来,也要走出去。”起草组成员称。


在整个“科技篇”中,原始创新能力提升是第一章。


“除了要加大国际科技交流合作,还必须得提升自己的科技创新能力,要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支撑,只有取得更多的原创成果、技术突破,才能进一步提升北京在全球的辐射力或影响力,这也是把原始创新能力提升放在科技篇的第一章的原因。在全国科创中心布局中,北京的原始创新能力是最强的,也是最有优势的,北京要更多地在国际上发声,来强化在科技创新方面的辐射力和影响力。”起草组成员说。


规划纲要草案提出,要打造国际合作竞争的新优势。起草组成员解释,新优势的核心内涵是“两区”。“两区”即国家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示范区和自由贸易试验区。


在科创中心建设方面,要发挥“两区”政策和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先行先试政策的联动作用,充分释放科技创新活力。从产业链创新、制造业发展的角度,“两区”的建设又是跟产业的政策叠加在一起,让北京的产业产生更强的爆发力。


2020年10月31日,北京CBD国际人才一站式服务中心揭牌,这是中国(北京)自贸区范围内的首创。摄影/ 新京报记者 王飞


经济篇突出特色活力 “两区”等新任务分量重


“经济篇总的考虑,是把‘四个中心’‘四个服务’中蕴含的巨大发展能量释放出来,把北京率先探索构建新发展格局的有效路径体现出来。”负责该篇的起草组成员介绍。


“经济篇开篇就是落实中央关于构建新发展格局的精神,按照市委的要求率先探索形成有效路径,简明扼要描述了有效路径的主要内容,起到了纲举目张的作用,这种写法本身就是突破。”起草组成员介绍,国内大循环重点落到供需两方,北京是核心支点,体现的是超大的市场和超强的供给能力;国内国际双循环重点落到“两区”,作为关键一招来系统牵引,实现国内国外两个市场的互通互动,北京是核心枢纽,体现北京资源配置能力的影响力和深度参与国际分工与合作的能力。


“我们把‘两区’作为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重要抓手,其中制度型开放的先导作用是最突出的亮点。这里面有两项重大任务,一是系统谋划国际先进的制度型开放,二是全方位打造‘产业+园区’协同开放。强化‘两区’政策叠加,打通政策适用,让每个园区不再出现政策的高地、洼地,让企业安心发展,建设一批国际合作产业园,吸引一批海外龙头企业在京设立合资公司,培育一批具有全球市场引领性的领军企业、独角兽企业。”起草组成员介绍。


“北京的数字经济在全国占比很大,处于世界领先水平。我们在经济篇设立单独一章‘建设全球数字经济标杆城市’,就是要将数字经济作为未来发展最重要的突破口。”起草组成员介绍,北京将按照数字经济自身发展的规律,从新基建、新技术、新场景切入,打通数字资源流通的瓶颈,加速企业的数字化赋能,并延伸到数字政府和数字社会治理系统构建,最终构建数字经济发展的完整生态。”


规划纲要草案中,涉及数字经济的有3个伙伴计划,分别是春风萌芽伙伴行动、雏鹰成长伙伴行动、雨林共生伙伴行动。“春风萌芽伙伴行动是一大亮点,在数字经济研发阶段,支持联合攻关,催生一批具有广阔发展前景的数字经济创新型企业集群”。


起草组成员介绍,将把构建具有更强竞争力的高精尖产业体系作为未来经济发展的基本骨架和关键支撑。“首先把智能制造放在首位,主要是考虑北京要以智能制造为基础和着力点,保持先进制造业的适当比重,让服务业发展能够行稳致远;在生产性服务业方面,重点突出金融业、信息服务业、科技服务业和专业服务业,这是北京的优势,也是未来要更加做长的长板;关于生活性服务业和都市型农业,两个产业虽然体量不大,但对城市发展和人民生活至关重要,要做到小而精、强而优。”起草组成员介绍,在这些重点领域,要打造新一代信息技术、医药健康、新能源智能网联汽车等万亿级产业集群。


1月13日,丰体中心新冠疫苗临时接种点,接种人员接种疫苗。北京“十四五”规划提出,要加快推进新冠疫苗研发生产和预防接种。摄影/新京报记者 陶冉


城市治理体现系统思维 轨道交通引导城市发展


“城市篇重点突出宜居、创新、智慧、绿色、健康、韧性的新理念,首先是深入落实城市总体规划,系统性加快城市空间和功能布局的优化调整;同时,构建系统完备、高效绿色、智慧安全的现代化的城市基础设施体系。”这一篇章的起草组成员介绍。


起草组成员介绍,规划纲要草案提出建设中心城和平原新城“半小时轨道交通圈”,新型城镇体系中提出了建设轨道微中心、新市镇,实际上主要是用轨道交通去连通,打造TOD模式(以公共交通为导向的开发模式)。同时,构建连通农村地区与微中心、新市镇、城镇的高效交通网络,把新型城镇体系打造成城乡融合发展的重要节点。“未来将有更多的市民居住生活在微中心、新市镇,在中心城区上班,或者是就近就业,更大范围内解决职住平衡。”


“十四五”期间,北京将切实发挥轨道交通对城市空间结构调整和功能布局优化的引导作用。


“轨道交通是拉开城市发展框架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措施,‘十四五’时期,轨道交通运营里程预计达到1600公里。”起草组成员指出了轨道交通发展的三个重点:


首先,要加快推进轨道交通“四网融合”。充分发挥各类轨道交通比较优势,推动网络整合、枢纽衔接、运营一体、站城融合。


其次,高水平发展市郊铁路。实施市郊铁路建设行动计划。构建市郊铁路主骨架,提供“大站快线”轨道交通服务,实现中心城区与城市副中心、平原新城快速交通联系,到2025年,市郊铁路运营里程力争达到600公里。


此外,增强地铁线网服务能力。织补、加密、优化中心城线网,提高重点地区线网密度,增强就业中心与居住组团间快速联系。具备条件的线路实现快慢线交叉运行和同台换乘。同时,开展既有地铁车站综合性改造提升,增设换乘通道和出入口。


总结抗疫经验 单独形成健康篇


规划纲要草案的民生篇涵盖了“七有”(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的所有领域,同时把健康拿出来单独形成健康篇。


“这次我们经受住了百年不遇的新冠肺炎疫情的重大考验,全社会对健康的认识进一步地深化,我们把健康北京单独成篇,进一步突出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理念,在统筹发展与安全全局中进一步强化健康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起草组成员表示,健康篇内容详实,包括人口长期均衡发展、体育强市建设、医疗健康服务体系和疾控体系建设等,既落实中央在疫情暴发以后关于疾控体系改革的要求,也体现了北京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对人民健康的长期战略性谋划。


规划纲要草案中提到了北京防疫的经验,包括落实四方责任,“外防输入、内防反弹”,强化进口冷链食品检验,还有发挥发热门诊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哨点”作用,以及核酸检测能力水平的继续提升等。正在进行的疫苗接种、公筷行动等倡导的公众卫生习惯,也被一同写入规划,“加快推进新冠疫苗研发生产和预防接种”。


“健康篇”还用比较重的笔墨规划了人口的长期均衡发展。


“对北京来说,‘十四五’时期是应对人口老龄化非常关键的窗口期,必须要抓住这个窗口期来进行系统的谋划。这一部分提出保持城市的人口活力,这也是应对老龄化的一个重要举措。”起草组表示。


规划纲要草案提出几种方式来保持城市人口活力,比如,引导人口布局优化,促进妇女儿童全面发展,吸引青年焕发城市活力,着力构建适合青年人发展的城市生态;对人口提供更加有温度的服务,包括提升居住证登记便捷度,完善以居住证为载体的公共服务提供机制,按照实际人口来配比市政设施、公共服务设施等城市服务供给。


新京报首席记者 李玉坤 记者 徐美慧

编辑 张畅 校对 张彦君

来阅读我的更多文章吧
李玉坤
新京报记者
记者主页
展开全文
全文
0字
您已阅读
%
打开新京报APP 阅读更多精彩资讯
相关专题

北京“十四五”规划辞典

聚焦2021北京两会

相关推荐
郑菁菁×范晔×btr:博尔赫斯,与替他发朋友圈的友人
文化
数字经济下灵活用工保障应有“新解法”
科技
虚假“种草”再迎重拳 揭秘“种草”背后的套路和产业链
财经
一图看懂|为鼓励三孩,各地政策如何持续加码?
财经
专访魏建国:我国外贸两位数增长至少还将持续1年
智库
北京创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提速,联想真的已不适合北京吗
智库
识字,不仅仅是认得几个字 | 专访张一清
文化
央行、银保监会双双喊话房地产市场,释放了哪些信号
财经
中共中央举行新闻发布会,权威解答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
政事儿
十问中国经济,中国经济后劲何在?
第一看点

新京报新闻报料电话:010-67106710 (24小时)

新京报报料邮箱:67106710@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