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疫情改变世界,北京国际青年戏剧节重启剧场,从2020年9月至12月,由北京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中国国家话剧院主办,北京戏剧家协会和北京青年戏剧工作者协会承办的第十三届北京国际青年戏剧节以线上线下、七大单元的形式向观众展示了青年戏剧创作者们的创作才思和艺术表达。
在2020青戏节的舞台上,诞生了最具原创精神和现实关怀的作品,以此为契机,2021年1月,青戏节打造国内首个为青年戏剧创作者而设的奖项,举办首届青年戏剧“斑马奖”,以鼓励青年戏剧创作者的戏剧探索和实验。
“斑马奖”设立“最佳编剧作品”“最佳导演作品”“最佳男演员”“最佳女演员”“最佳创意作品”“最佳舞蹈剧场““最佳音乐设计”“最佳舞台视觉”“年度新人”“最佳国际作品”“特别关注奖”及“观众最喜爱剧目奖”等12项奖项,由青戏节组委会专家讨论评选出入围作品。其中,“斑马奖”特设“观众最喜爱剧目奖”,青戏节与新京报合作,以线上投票的方式选出观众心中最喜爱的人气剧目,凡是参与过2020年青戏节的剧目都在候选之列。从即日起至1月27日24:00,观众可在新京报app中搜索“戏剧斑马奖”参与投票,“观众最喜爱剧目奖”得主将于1月29日在首届青年戏剧“斑马奖”颁奖典礼上公布。
“戏剧在场”单元
1.《美好的一天2020》
导演:李建军
本届青戏节的开幕戏,该作品于2013年青戏节首演, 2020年版由19位讲述者在剧场的口述构成,聚焦于2000年到2020年二十年的个人历史。
2.《水流下来》
导演:顾雷
讲述一对发生在患绝症的父亲与不想结婚的儿子之间的故事,编剧巧妙地将一盘无解的棋局置于生死语境之中,探讨了亲子关系中那些复杂隐秘的纹理。
3.《空中夫人》
导演:曹民
根据南斯拉夫讽刺喜剧《部长夫人》改编,小官僚之妻在丈夫事业腾达后开始作威作福,最终沦为笑柄。希望现实生活中的人们在与丑恶搏斗中寻求人性之美。
4.《我们还要不要在一起》
导演:秦枫
关于两性相处的难题。结婚8年的夫妻生活一地鸡毛,除夕这天,二人从生活琐碎开始,层层剥开内心的秘密,终于懂得了问题的症结所在却再也回不到过去。
5.《景阳钟声》
导演:贾晓洁
用怪诞方式解读明朝的穷途末路:崇祯为了保护大明尊严,竟放下自杀的动作目标,返回皇宫并杀死自己的女人和女儿。
6.《局外人》
导演:杨婷
一则关于荒诞的故事:在经历了母亲逝世后,默尔索为帮助好友而犯下凶案,成为了一个杀人犯,在经历了一场“置身事外”的审判后,最终被处以死刑。
7.《长夏》
导演:肖竞
关于世纪之初个体记忆与历史背景相交织的剧场作品,呈现成长中的甜蜜与痛苦,与社会建立关系时的困境,亦是以个人经验折射历史,从“成长”的角度回顾21世纪初的社会。
8.《偶然事件》
导演:祖纪妍
讲述一个两条线索同时向前发展,相互交错,相互映衬的故事。一个古代的故事,一个现代的故事,形成互文关系,共同表达同一个主题——命运的无常。
9.《绝对飞行机》
导演:程文明
创作灵感来自“9·11事件”,日本“小剧场运动”领军人物佐藤信先生历时十年完成创作,但从未公演。剧作中,大楼倒塌的那一刻,事件便在世界各地演变。一幅幅让人无法忘却的画面和一个个关于人类终极的梦想。
10.《NAWAL》
导演:李智达
一部借由爱情描绘个体身份异化进而导致群体性异化的肢体情节剧。创作源于庞杂时代背景下一段真实的生活经历,个体命运截然不同的走向,展示了充满后现代性的疑问。
11.《平行之间》
导演:陈欣頔
创作者从个体的生命经验出发,结合身体、文本、影像与声音,探索我们对平行位置之间那片未知的猜测与期待。平行之间,我们是否还会再次相遇?
12.《朱尔旦》
导演:李垚
根据蒲松龄《聊斋志异》中的《陆判》改编,该结合肢体、戏曲、傩戏的特点,表现复杂微妙恶劣善良的人性,用现代思维去解读古典美学精髓,饱含深意。
13.《山猫美发屋》
导演:秦景悦
一则虚构的故事,故事中的人物也在刻意虚构着故事,是一则含义暧昧的寓言,也是一场无所谓真相的复仇。不论是读者还是观演者,都在不断的剧情猜测和片段式信息的重新组织中体验到解码的乐趣。
“戏剧在线”单元
1.《声有还无》
导演:唐珂 李芡如
以三岛由纪夫的小说《仲夏之死》为发端,用肢体剧的形式,展现主人公在家庭悲剧中的特殊心理状态,探索普通人内心隐秘的声音。
2.《MOLI》
编导:余尔格
现代舞者、编舞余尔格将展现一个女人对自我的寻找,带领观众一起缅怀或憧憬生命的变化。
3.《出口EEEXIT》
导演:温琦
展现日复一日的枯燥生活被打破后的状态。机器停止运转,一个男子闯入房间,房子里的人将会面临何种变故,谜底在直播间内揭开。
4.《那个人》
导演:廖书艺 黄睿明
对现代人的沟通行为提出问题,使观众透过演出去思考:自己身处信息的漩涡,还是成为信息的源头?在复杂多样的生态中,我们是否能够重新找到交流共存的可能性?
5.《镜像记录》
导演:王梦凡 谭硕欣
通过重读表演影像的方式,在线上会议室展开对话。表演的核心是回答两位创作者最关心的三个问题:紧急状态下的身体感觉,线上表演中的身体性,如何透过屏幕来连接我们彼此的身体。
6.《我们现在所在的地方》
导演: 陈然
聚焦声音媒介,透过声音,与观众共同追溯一段记忆的起点,观察它何以形成,何以成为历史,或被遗忘,从一个声音开始无限想象。
7.《带电的火花》
导演:李建军
一个有关梦想流动与暂停的非虚构故事。故事主角小马哥是一名北漂电焊工,在北京机缘巧合参演了几部舞台剧。小马哥的演员梦被点燃了。
8.《新世界》
导演:熊谷由起子(日本)
日本戏剧演员熊谷由起子将戏剧、舞蹈、身体律动术混合,经历了日本大地震、福岛核泄漏和新冠疫情,用身体语言传递自身对社会脆弱性的真实感受。
9.《九死一生》
导演:马塞尔·科勒(德国)
作品在疫情期间通过线上会议软件Zoom排演完成,采用即兴喜剧的夸张表演风格,讲述作家桑顿·怀尔德笔下的美国中产阶级家庭,寓言性地描绘了人类历史。
10.《给彼此的时间》
导演:安妮·伦克 、卡米尔·贾马尔(德国)
保持社交距离时代的约会。10位演员借由一个虚拟的在线交友网站,对人与人的亲密关系进行了探索。
11.《十诫》(瑞士)
导演:克里斯托弗·卢平 (德国)
根据基耶斯洛夫斯基导演的电影《十诫》改编,2020年首演于苏黎世剧院。每则故事由一位演员扮演讲述者及所讲述的角色,围绕《圣经》中“十诫”的道德原则,对人类的善恶行为进行反思。
12.《启蒙》
编导:伊沃纳·帕辛斯卡(波兰)
一次音乐与电影的实验,作品精致的视觉形式,短片的每个黑白帧都是独立的,绘画般的构图如同独立的影像作品。
13.《四季》
编导:阿格尼娅·谢科 (立陶宛)
四个季节,四把大提琴,四个完全不同的舞者。
14.《一个麦克白》
改编/导演:盖·特尼森 (比利时)
集戏剧、舞蹈、音乐、影像于一身,汇集了国际化的主创阵容,为观众呈现一面普世的镜子,映照出世间乱象!
15.《冬季归来》
导演:让·克里斯托夫·布朗德尔 (法国)
故事开始于一个严肃的场景:一对夫妇正在客厅里哀悼他们的儿子,他失踪于半年前的一次雪崩,此时不可思议的事情发生了:门铃响了……
16.《Katër i Radës. 海难》
导演:萨尔瓦托雷·特拉马切雷 (意大利)
威尼斯双年展特邀阿尔巴尼亚著名作曲家阿德米尔·施库塔伊进行创作,将音乐与戏剧结合,讲述第一拨阿尔巴尼亚人外逃时的情形,以及发生在外逃过程中的一场悲剧。
17.《醉酒者》
导演:艾琳·阿博(荷兰)
俄罗斯剧作家伊凡·维帕耶夫的作品首次在荷兰演出。在他的剧本中,塑造了一群正在寻找上帝、爱情或乌托邦的角色。漫无目的地醉酒后,他们巧遇并交谈,发现转瞬即逝的关联。
新京报编辑 田偲妮 校对 吴兴发
本文剧照由主办方提供
注:投票为多选(每人可一次投3票),但最终线上线下候选剧目中只诞生一部“观众最喜爱剧目”,期待您宝贵的投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