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客户端

好新闻 无止境

立即打开
拜登就职演讲:无法逃避的危机和难以实现的团结
新京报 编辑 陈静
2021-01-21 12:51
拜登的承诺或者誓言,要跨越无数难以跨越的高山大河,才能实现。


▲拜登就职演讲再谴责国会暴力事件:暴徒永远不会如愿新京报我们视频出品。


对拜登和民主党人来说,这是一场异常艰难的胜利。以至于当最后收割胜利果实的时候,所有人都疲惫而焦虑。

 

从拜登的总统就职典礼画面看,除了三步一岗、五步一哨的士兵,华盛顿街上几乎空无一人,只有就职典礼的国会山上,看上去人头攒动。

 

拜登仅仅发出去了1000张邀请函,连上家属,到场的也不到4000人。而在就职典礼现场,却有超19万面美国国旗猎猎招展,它们代表的,是本应到场的公众。

 

当然,1月20日上午的主角仍然是拜登,更加准确地说,是拜登的演讲。

 

所有人都在期待,在一场空前撕裂之后,拜登将会以何种思路和议题,开启美国的新篇章?

 

1

 

如果可以简单归纳拜登长达21分多钟的演讲,关键词是三个:危机、痛楚与团结。

 

危机是多重的。

 

首先是新冠疫情的危机。

 

美国死亡人数已经超过了40万,相当于整个二战期间死亡的总数。除了数次大型战争之外,美国从来未在和平时代中,面对任何一次灾难、瘟疫和冲突中,有如此之高的死亡人数。

 

疫情凶猛,让经济社会问题也更加严峻。美国已经基本上转变成M型社会。也就是从中间大、两头小(中产阶级占绝大多数,富有和贫穷占少数)的橄榄球型社会,向两头大、中间小(富有和高收入中产阶级多,贫穷人数多,而中产阶级人数少)转变。

 

此类社会风险隐患巨大,冲突经常发生。而底层的许多人,或是已经破产,或是濒临破产。新冠疫情加剧了这一趋势,使贫困人口急剧增加。

 

还有,就是气候危机、社会公正危机,以及特朗普执政四年以来种种行为所造就的信任危机。

 

拜登在演讲里说:在我们国家的历史上,只有极少数的人曾经如此被挑战过,或者发现比我们现在的处境更具有挑战性,或者更困难。

 

挑战或困难,所带来的就是痛楚。而痛楚的最大根源是分裂。虽然并没有点特朗普的名,但是他在演讲的前面部分,直接提到了1月6日的国会山暴乱事件。

 

显然,他认为这是一场对于美国政治秩序与运行机制的冲击和攻击。

 

分裂已经持续了好几代了。2000年大选,布什与戈尔的竞争,最后只能依靠最高法院的判决生效,正式拉开了美国大分裂的序幕。

 

此后的每一次大选,都是一次分裂的加深:2004年在911恐怖袭击和打击伊拉克的血色回忆之中;2008年在金融危机的沮丧之中;以及2016年在特朗普的民粹主义崛起之中。

 

每一场大选都像是美国社会彼此敌对的一场大秀。国会山暴乱只不过是一个爆发点而已。大选之时,亲人反目、朋友绝交、同盟割席的事件层出不穷。这些迟早会以暴力的方式展现出来。

 

而到了现在,只有团结,才是一切的可能性。“要克服这些挑战,重新在美国的未来植入灵魂与安全,要求的不仅仅是言语。它要求的是一个民主中最难以捉摸的东西:团结。”

 

拜登说他将林肯作为自己的模范。

 

为什么在民主之中,团结是最难以捉摸和难以到达的?美国不是在团结中走到今天的,而是依靠矛盾与冲突中的妥协与交易。

 

民主和共和两党是竞争者,是交易者,而不是团结者。任何一场选举,总统大选也好,中期选举也好,都是红着眼,一个州,一个郡,一个县的选战一场场敌对着打下来的。



 2

 

那么,既然团结本来就并不存在于美国政治之中,拜登的“团结”呼吁,是真是假?是真心诚意,还是花言巧语?

 

拜登第一次敢于承认自己并非所有人都认同的总统。

 

拜登的誓言,也是在一个巨大的阴影下发出的:特朗普并没有参加他的就职仪式。

 

这是近150年来第一次美国卸任总统拒绝参加新任总统的就职典礼。这似乎只是再一次反映了特朗普这个人的乖张性格:他仍然是一个华盛顿和美国政治的局外人,拒绝承认一切现行的美国政治传统。

 

但这个阴影更加巨大的地方在于:特朗普拒绝参加就职典礼,意味着他拒绝承认拜登政府的合法性,拒绝承认拜登即将施行的政策,同时,也就拒绝拜登所提出的团结。

 

特朗普所获得的,是7400万张普选票,这意味着,会有大量美国选民拒绝拜登的和解。

 

当然,就如同拜登所言,在逐渐行进的过程中,如果他足够优秀和足够真诚,他能够逐渐赢得那些起初并不支持他的人,关键的问题在于:拜登如何去证明他的优秀和真诚?

几个巨大的危机和困顿横亘在拜登-哈里斯的“团结之路”上:

 

美国新冠肺炎死亡病例已经超过40万例,他们家人的伤痛该如何抚平?

 

经济危机是极其严重的。从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中产阶级就没有从次贷危机中缓解过来。全球化导致了北部锈带区的传统工业几乎全部破产,而农业也已经逐步退化到边缘位置,只有互联网和技术产业,依旧欣欣向荣。

 

但新兴产业依靠的是全球市场和高技术人才。美国的经济危机中受损的是下层中产。1.9万亿美元的纾困计划只是杯水车薪,真正恢复国民经济活力,依靠的是给中产和底层工人以工作机会。但这些,并不是美国的优势所在。难道拜登也要提“工作回归”吗?

 

还有移民危机。毫不夸张地说,美国建立的基础,就是移民。从北美殖民地发端的“五月花号”,到19世纪的西部运动,到二战后的欧洲移民,到信息时代的印度和亚裔技术移民,美国一步步依靠的,都是大量的新移民,演变成美国发展的动力引擎。

 

但现在完全不同。低技术的移民并不受美国的欢迎,一来美国的低技术岗位已经严重不足,本身就已经就业不足;二来这些人到达,无非进一步挤占美国已经紧张的福利预算。高技术移民确实是带来经济活力的根本要素。

 

但是美国的高技术精英,已经成为了国内的不稳定因素了:技术精英的崛起,意味着中低层的失落。

 

美国的分裂,本身一个重要因素,就是精英与公众之间的矛盾。大量引进技术移民,是否只是在加剧这一矛盾?

 

而支持特朗普的人群,拒绝移民,尤其是非法移民,本身就是他们的主要诉求之一。

 

当然,还有党派危机。共和党与民主党向来如同水火,经过四年的“特朗普化”,共和党中的许多人,已经转化成了特朗普民粹主义与极端保守主义的拥趸。

 

这些人在政治、金融、民族、移民政策上,与民主党是有着本质矛盾,并非通过协商就能解决。

 

信任与信仰危机自然也无法消除。民主党自由派愈演愈烈的“政治正确运动”、“黑人的命也是命”运动、堕胎、持枪……这些2020年大选中几乎被忘记的话题,其实在民间一直熊熊燃烧,从未消停,抗争不已。


这些都是真实、巨大而暴烈的,没有一个问题,能够被轻易跨越。

 

一直以来,美国社会进步的方法,都是依靠进两步、退一步的方式,进行缓慢的社会变革,依靠社会运动、立法进程、院外游说、高法判例等方式,小心翼翼,试探前行。

 

但是,那是在社会整体和谐的基础上,在两党和民众尚可协商与交易的制度中,相互配合的政治探戈中达成的。可如今既然是分裂,既然是对抗,既然是冲突,何来这一切?

 

因此,拜登的承诺或者誓言,要跨越无数难以跨越的高山大河,才能实现。

 

他在临近结尾的时候说:“我们一起,应当谢谢关于希望,而不是恐惧的美国故事;关于团结,而不是分裂的故事;关于光明,而不是黑暗的故事。一个关于体面和尊严,爱和治愈,伟大与善良的故事。”

 

一切听起来都很真诚,但是一切听起来又如此地像花言巧语。

 

当CNN和美国的媒体将聚光灯打在卡马拉·哈里斯的身上时,他们或许早早地已经将希望放在了这个更加年轻、更加锐利和更加时尚的新生代身上。

 

只是,她真的能够顺利接下已经78岁高龄的拜登传过来的接力棒吗?

 

历史从来没有现成答案。

 

连清川(专栏作家)

  

编辑:陈静      校对:陈荻雁 


相关专题

夜读:今天你可能错过的新闻都在这里

相关推荐
特朗普宣誓就任美国总统
第一看点
拜登的告别
国际
炮火、大选与未来:我们走过了怎样的2024?
国际
百岁卡特离世:“不受欢迎”的总统和被视为“楷模”的前总统
国际
王毅:希望美国新政府做出正确抉择,同中方相向而行
第一看点
2024,走入世界“不确定”的深处
文化
特朗普将第二次入主白宫,美国或进入“全面保守化时代”?
国际
新闻8点见丨巴勒斯坦各派签署《北京宣言》;美国特勤局局长辞职
时事
新加坡新总理危机感中迎接新挑战
国际
阿根廷总统米莱首访竟然是以色列,意外吗?| 京酿馆
观点
热门评论
黻瑰鶭
7天前
分析得挺深入的

新京报报料邮箱:67106710@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