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客户端

好新闻 无止境

立即打开
彩色大白菜是怎么培育出来的?
新京报 记者 周怀宗 王颖 编辑 唐峥
2021-01-12 14:38

新京报讯(记者 周怀宗 王颖)近日,西北农林大学宣布成功培育出紫橙色大白菜,并有可能在今年正式上市。“叶青梗白”是传统大白菜给人们的普遍印象,作为中国本土起源的蔬菜,它是如何成为北方人冬季最主要的蔬菜的?彩色大白菜又是如何培育成功的?和传统的青白白菜相比,彩色大白菜又有何不同?为此,本报邀请了中国农科院蔬菜花卉所研究员张淑江,讲述大白菜的故事。



彩色大白菜是怎么培育出来的,听听专家怎么说。新京报记者 王颖 拍摄并制作 

 

彩色白菜,增加新的营养

 

在中国,大白菜的种植面积,每年大约在4000万亩左右,其产量足以供应国人所需,甚至供大于求,在这样的情况下,人们对品质的要求变得更高了,需要更优质的品种。


冬储大白菜曾是北方居民入冬最重要的活动之一。在今天,仍有不少人保留着这一习俗,但更具仪式感。新京报记者 王颖 摄

 

彩色大白菜就是为了满足这一需求而培育的。

 

所谓彩色大白菜,主要是指大白菜叶球心叶的颜色丰富多彩,是因为这类大白菜中富含花青素、类胡萝卜素等物质才赋予其多彩的颜色。


彩色大白菜是应对消费者对大白菜品质的更高要求而培育的。中国农科院蔬菜所供图

 

目前,彩色大白菜主要有两种色系,黄色、紫色,另外还有许多和两种颜色相近的,如紫红色、橙红色、橙色等,这和品种的差异有关。

 

黄色主要来源于类胡萝卜素,这是一种只有植物和藻类能够合成的脂溶性类胡萝卜素,动物体内不能自主合成这种元素。类胡萝卜素对视力、皮肤组织具有保健等功能。大白菜中控制类胡萝卜素合成的相关基因主要来源于其近缘种(芜菁、花椰菜),比如可以将大白菜和菜花进行远亲杂交,使得花椰菜中相关基因进入到大白菜中,使其富含类胡萝卜素,就有了黄色、橙色、橙红色等大白菜。


将大白菜和黄色菜花杂交,可以育成黄色大白菜。新京报记者 周怀宗 制图


紫色主要是含有大量的花青素,花青素具有抗氧化作用,是很好的保健元素,它主要存在于植物细胞液泡中,会使植物呈现不同颜色。大白菜中控制花青素合成的基因主要来源是其近缘种(紫色芥菜或紫菜薹),比如,可以将大白菜和紫菜薹种内杂交,得到含有花青素相关基因的大白菜,也就是紫色的大白菜。


将大白菜和紫菜薹杂交,可以育成紫色大白菜。新京报记者 周怀宗 制图 


目前的彩色大白菜大都是适合鲜食的小型化大白菜。其中,紫色更适合鲜食,黄色做汤更加艳丽,不但营养丰富,也有提振食欲的功效。

 

形态变化,大白菜原来不结球

 

大白菜是十字花科芸薹属白菜种的草本植物,在人类的食谱中,十字花科是一个大家族,包括白菜、萝卜、花菜等数十种常见的蔬菜。

 

和一般蔬菜不同,大白菜是两年生的植物,一般在秋季遇冷结球,冬季花芽分化,下一年春季抽薹结籽,需要两年才能完成一个世代。

 

在白菜种中,有芜菁、大白菜、小白菜、菜心、紫菜薹等多种类型,大白菜通常指白菜种中结球白菜,也就是其在长成时,茎叶会抱成一个球。这是大白菜独有的特征。

 

白菜是中国本土蔬菜,大约在公元前3-5世纪,就有相关的记载,最早称为“葑”,后来又称为“菘”。但在当时,白菜是不结球的,其根部膨大,叶片较小。此后的驯化中,根部逐渐缩小,叶片逐渐变大。


大白菜叶球进化史。新京报记者 王颖 摄

 

大约公元11世纪左右的宋代,开始有了结球白菜的雏形,也是在这个时候,定名为“白菜”,但当时的大白菜,结的是松散的球。一直到明初,才有了近似现代的结球白菜。明清时代,大白菜进一步演变,形成了800多个各具形态的品种,尤以山东、河南、河北、陕西等地为多。

 

同时,其叶球抱合方式也各有不同,主要有束心、合抱、叠抱等形态。

 

传播之路,从中国到全球

 

人类蔬菜的演变历史中,地域之间的传播是常态,有从外至内传播的,也有从内到外传播的。作为中国本土原产的蔬菜,大白菜也经历了一个传播过程,从中国走向世界。

 

当今的大白菜成形于明清,也是在那个时代,大白菜开始向外传播。首先是朝鲜、日本然后传向东亚各国。早在清代,日本就开始有意识地收集中国的白菜资源,并在当地培育,最终形成了一系列适合当地的白菜品种,日本最初的种子主要来自山东沿海等地,所以大白菜的结球性状多与胶东类型相似。朝鲜早在17世纪、18世纪开始引种大白菜,并逐渐成为当地主要的蔬菜之一。

 

19世纪,大白菜传入欧洲,在英国、法国等地试种成功。二战之后,更多的国家开始引种大白菜,比如越南、泰国等,都是此时引种。

 

品种分化,适应不同需求

 

当前,全球有近千个大白菜品种,这些品种不光有品质的差别,也和各地本身的环境有关,不同的品种适应不同的地域环境。

 

此外,根据用途不同,栽种的品种也有差别。比如韩国大白菜,韩国人做辣白菜,要在每片叶子上抹酱,使用的大白菜以合抱类型为主,像荷花一样,容易打开,同时纤维含量高,不易破损,此外还要帮叶比较大,也就是帮比叶多。


大白菜株形分化示意图。资料图


东北积酸菜,对白菜的要求又有不同,首先要产量高、株形大,每棵大约在10-15斤,大的可达20斤。

 

鲜食的白菜,则需要糖分含量稍高,纤维含量较低,这样口感口味都比较好。此外,还要芥辣味少一点儿。大白菜属于芸薹属,和芥菜是远亲,因此现在栽培的大白菜或多或少的都有一些芥辣味。

 

今天的大白菜,更多作为一种鲜食蔬菜,一般呈现出小型化、快速成熟的特点。比如娃娃菜、迷你大白菜等,都是大白菜小型化的品种,一般每棵都在1公斤左右,乃至更低。快速成熟方面,一般生长期短的,最短可以缩短至40天左右。2020年初,疫情影响蔬菜运输,后来恢复供应后,能够有大批白菜类蔬菜迅速上市,就是因为它们生长期很短,几十天就能上市。

 

尽管蔬菜种类越来越丰富,但大白菜仍是我国最主要的蔬菜之一。数据显示,我国大白菜产量可以达到全部蔬菜产量的22%左右。同时,科学家们培育出适应不同季节不同地域的品种,使得大白菜可以实现周年供应,比如每年六、七月份,最热的时候,南方不宜种白菜,西北、张北等冷凉地方的白菜就会供应全国。

 

为什么感觉市场上的大白菜,远没有所有蔬菜的五分之一那么多呢?这是因为,大白菜在分级包装中损耗极大,一棵地头重5斤左右的娃娃菜,运输到终端市场的时候,可能就剩1.5斤了。

 

青白示人,古人以白菜喻人品

 

大白菜耐寒而不喜热,北方驯化栽培的历史悠久,在漫长的历史中,它不仅进入了千家万户的日常生活,也进入了传统文化之中,具有特殊的文化意义。

 

《诗经》中采葑采菲,无以下体”所说的“葑”,就是一种类似芜菁的散叶白菜。苏东坡的诗“白菘类羔豚,冒土出蹯掌”中的“菘”,也是指白菜。

 

在古代文化中,白菜因其特性,被赋予了不同的“品格”,比如“菘”这个名字,就是和它耐寒的特性有关,《本草纲目》说,“菘,凌冬晚凋,四时常见,有松之操,故曰菘,今俗谓之白菜”。


《本草纲目》中关于“白菜”的记载。新京报记者 王颖 摄

 

白菜梗白叶青,所以古人也以白菜喻清白,如明代白菜图中有题诗“似传清白和秋风”。齐白石以白菜为蔬菜之王,他画白菜,会直接以“事事清白”“百事清白”等为题。

 

作为种植最广泛、居民食用最多的蔬菜之一,白菜也常成为“吃苦”的象征,明代谢士元题白菜诗中说,“露茎风叶味偏清,咬尽能教百事成”。古人说“咬得菜根,百事可做”,其中的菜根,也包括白菜的根。

 

过去,北方有冬储大白菜的习惯。每到冬天,一家人都要储存上百斤乃是数百斤大白菜,冬储大白菜甚至成为一种传统和习俗,即便在今天,冬季已经不缺新鲜蔬菜,但还有人愿意在入冬时储存一部分大白菜。齐白石称大白菜为蔬菜之王,可能有偏爱的原因,但称之为古代冬季蔬菜之王,则应无争议。


大白菜利于储藏,烹饪方式多样,口味清淡可和多种食材配伍,这使它成为北方冬季最重要的蔬菜之一。新京报记者 王颖 摄


大白菜为何能成为北方居民冬天最主要的蔬菜,这和它的特性有关。首先它利于储藏,大白菜富含纤维素、VC、水分,同时因为茎叶紧抱成球,可以长时间保存,即便外叶失水干枯,里面的叶片也能保持新鲜。通常大白菜每年10月底-11月初收获,储存之后,可以一直吃到来年3-4月。相对于土豆、萝卜等冬季蔬菜,它的储藏能力更强。

 

此外,大白菜的营养口感更好,它富含维生素等多种营养元素,同时口感清淡,烹饪方式也特别多,煎炒烹炸都可以,可以换着花样吃,也可以和任何其他蔬菜、肉类配伍,而不损其味。

 

新京报记者 周怀宗 摄影 王颖

编辑 唐峥 校对 李铭

来阅读我的更多文章吧
周怀宗
新京报记者
记者主页
相关推荐
市面上的包装玉米是“僵尸玉米”?这些关于玉米的真相一定要知道
新京号
为什么餐桌上的大米饭越来越好吃了?背后藏着鲜为人知的秘密
新京号
新闻多一度丨哪些人要少吃?这些关于车厘子的事情你要知道
时事
中国农科院发布2024年十项中国农业科学重大成果
时事
30 天不玩手机,身体会发生什么变化?比你想的更神奇!
新京号
2025北京图书订货会闭幕,这些新书和活动值得回顾
文化
平谷“博士农场”向老年餐桌捐赠5500斤大白菜
乡村
鸡蛋味的“五色白菜”,就在这儿——
新京号
这里的“五色白菜”试种成功,自带鸡蛋香味
乡村
一棵白菜五种颜色,多彩大白菜首次亮相北京丰台
乡村

新京报报料邮箱:67106710@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