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学术委员会主席宋晓梧。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要紧紧扭住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条主线,注重需求侧管理,打通堵点,补齐短板,贯通生产、分配、流通、消费各环节,形成需求牵引供给、供给创造需求的更高水平动态平衡,提升国民经济体系整体效能。那么,如何打通影响双循环的堵点?在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学术委员会主席宋晓梧看来,打通双循环的堵点,要解决收入分配差距过大对消费的制约。
如何从供给侧打通影响双循环的堵点?宋晓梧指出,目前供给侧不足的问题表现在很多方面,“比如,在高新技术产业领域,我们还有很多被国外卡脖子的高新技术要攻克。在公共服务均等化方面也存在供给不足的问题,城乡和不同人群之间的供给还存在差距。中国正在从人力资源大国向人力资源强国提升,但是农村地区、偏远地区的教育投入距离均等化教育水平还有差距,还有很大的投入余地。”
针对供给侧不足的问题,宋晓梧建议,中国还需要一定的投资,但是要汲取过去无效投资的教训,投资要投到能够解决当前供给不足的领域,重点投向保民生和就业的领域。比如,为实现城乡协调发展,要加大农村基础设施的建设。此外,宋晓梧还指出,也可以把投资和新基建结合起来。“在投资养老产业、医疗卫生体系时,可以和5G互联网等高新技术结合起来。”
从打通需求端的堵点来看,宋晓梧指出,需求的来源有三个:投资、出口、消费。从解决供给不足的角度看,一定的投资是必要的。但解决需求不足问题,未来更要着力提升居民消费水平。“欧美及日韩等工业化国家的经验说明,人均GDP超过1万美元后,投资增速将低于总体增速,拉动经济增长的着力点将转移到消费尤其是居民消费方面。”
目前哪些问题影响了居民消费水平?宋晓梧指出,提高居民消费水平要提高居民的收入,但更要解决收入分配差距过大对消费的制约问题。
如何解决收入分配差距过大的问题?宋晓梧认为,农民工收入长期偏低,要提高农民工的收入,而这就需要打破城乡行政分割,加快农民工市民化进程。“一是畅通农民工在城镇落户的渠道,这有助于缩小收入分配差距,提升居民消费能力。二是要进一步打破土地要素的城乡行政分割局面,将附着在宅基地和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上的巨大潜在财富转化为农民工和农民可以平等交易的财产权益。三是优化个体从业者就业环境。”宋晓梧建议。
此外,在分配制度改革上,他还建议:一是提高劳动报酬占比;二是构建发挥各类生产要素活力的分配体制,强化以增加知识价值为导向的收入分配激励机制。三是在全面脱贫的基础上适当提高各地最低生活保障水平。
宋晓梧还建议,要提高直接税比重,发挥税收平抑贫富差距的作用。“一是进一步完善个人所得税制度,‘十四五’时期不宜再提高个人所得税起征点;二是‘十四五’时期稳妥开征房地产税。三是‘十四五’期间研究开征遗产税和赠与税。”
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 侯润芳 编辑 岳彩周 校对 张彦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