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讯(记者 马瑾倩)截至今天14时,北京市顺义区完成第二次重点区域核酸筛查,涉及检测面达42.38万人。北京疫情防控领导小组检疫检测工作组副组长田涛告诉记者,这一检测效率是新发地出现疫情时的5到10倍,同时还节省了75%的人力。
顺义区双丰街道香悦西区核酸采样点,居民排队出示预约二维码进行登记。新京报记者 郑新洽 摄
省掉排队扎堆和手工登记,核酸采样一分钟完成
1月2日起,顺义区围绕商圈及周边社区(村),开展为期两天的第二次重点区域核酸筛查。顺义区双丰街道香悦西区采样点是其中之一。现场准备采样的市民向记者展示,他们通过北京“健康宝”进行核酸检测预约。
预约成功后,系统形成个人二维码。来到采样点,工作人员用手中的“译码机”扫描个人二维码和试管上的条码,实现数据绑定。随后,市民即可上前接受核酸采集。“既避免排队扎堆的风险,又省去手工登记个人信息的时间,一人一分钟,十几万人节约出的时间十分可观。”田涛说。
实现这一技术的,是2020年12月25日正式在北京健康宝上线的北京市核酸检测信息统一平台。综合物联网技术、自然语言理解、大数据分析等多种人工智能技术手段,实现预约可溯、检测分时,确保现场检测快速高效进行。
今天举行的北京疫情防控发布会上透露,截至今天14时,基本完成重点商圈及周边社区(村)42.38万人的核酸筛查,已出结果41.5万人,全部为阴性。“新发地出现疫情时也进行过集中核酸筛查,当时每天最大采样量可以达到4万人。现在,采样速度提高了5到10倍。”田涛说,通过扫码关联,从扫码到采样人均不到1分钟即可完成。现场维持排队秩序、信息登记耗费的人力,相比新发地时集中检测节省75%。
记者注意到,采样点有老人使用手机不便的情况。除了安排两位工作人员协助指导预约外,现场还准备了身份证“读码器”,市民出示身份证后,机器形成二维码,现场打印出来。老人拿着二维码纸条同样可以实现个人信息与试管绑定。
顺义一家新冠病毒检测实验室,检验人员对样本进行处理。新京报记者 郑新洽 摄
实验室核酸样本录入处理效率为原来的6倍
大规模筛查工作中,预约组织、现场采样、实验室检测是最为关键的三大步骤。记者在顺义一家医学检验所看到了核酸检测信息统一平台为实验室核酸检测工作带来的变化。
实验室分为样本核收、核酸分离、核酸检测三个独立空间。透过样本核收室玻璃可以看到,一位身穿防护服的工作人员将卫健部门核发来的样本试管放到扫码枪前,录入信息。“之前要人工登记核对,但现在一秒一个,还能保证信息准确。”检验所负责人林朋向记者展示,面向实验室外的电脑屏幕上,除了实时显示录入的样本信息,还有预计送达的数量信息。
目前,顺义集中筛查采取的是10:1混合采样进行集中检测。通过核酸检测信息统一平台的使用,该实验室一天最多检测1.5万管,也就是15万人次的筛查,效率是原来的6倍。
田涛介绍,该平台实现核酸检测预约、核酸采样、数据上报、结果查询的全流程综合管理。在该系统开发公司——北京声智科技的办公室,记者看到,两个屏幕正在展示北京全市核酸筛查情况和顺义核酸筛查情况。
顺义一家新冠病毒检测实验室,检验人员对样本进行处理。新京报记者 郑新洽 摄
屏幕上可以清晰展示每天、每个检测机构、每个街道的检测数量变化、检测结果等。该科技公司首席增长官古擘介绍,扫码设备就像一台翻译机,可以智能翻译不同检测机构的“方言条形码”,统一汇集、批量上传处理。实现检测结果数据统一实时汇聚和共享至大数据平台和国家平台,并提供智能数据分析和评价。
据悉,目前全市共有249家核酸检测机构,每日检测能力约75万份单样本,已有102家与全市核酸检测信息统计平台对接,其中60家重点检测机构全部接入平台,每天可检测56万份核酸单样本。
“未来,无论是大规模应急检测还是常规检测,都需要纳入到核酸信息统一平台,实现对机构信息维护、检测服务管理、公众服务应用、行政部门监管、外部数据共享的功能。”田涛说。
新京报记者 马瑾倩
摄影记者 郑新洽
编辑 白爽 校对 付春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