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客户端

好新闻 无止境

立即打开
打开文件夹为何要双击?他们这样告诉老人
新京报 记者 张璐 编辑 陈思
2021-01-04 07:27
从教老人用电脑打开文件夹,到教老人用智能手机查健康码,张佳鑫创立的“夕阳再晨”科技助老项目用了10年,直接受益老人达到20万人。

志愿者隋明哲教老人使用手机自拍功能。受访者供图


新京报讯(记者 张璐)2011年,90后大学生张佳鑫和远在陕西的姥姥视频,老人因为弄不好摄像头看不到外孙,急得满头是汗。那一刻,张佳鑫决定进社区,帮老人跨过数字鸿沟,避免他们与世界脱钩。

 

从教老人用电脑打开文件夹,到教老人用智能手机查健康码,张佳鑫创立的“夕阳再晨”科技助老项目用了10年,直接受益老人达到20万人。

 

如今,全国100余所高校志愿者加入到“夕阳再晨”项目,用青春守护“夕阳”。

 

比喻法教学通俗易懂

 

隋明哲大一时加入“夕阳再晨”,6年过去,他从帮忙摆桌子、拍照的志愿者领队,一路成长为项目全国志愿服务板块总负责人,经历了科技助老项目从1.0版本升级到4.0版本。

 

1.0时代教电脑;2.0时代教智能手机;3.0时代,提高科技媒介素养成了重要且迫切的课程,志愿者教老人如何预防诈骗、识别谣言,避开互联网上的各种“陷阱”。4.0时代,志愿者更专注于培训老人经常遇到的场景,比如自助购物、健康码、挂号等。

 

他说,最喜欢的“角色”是为老年人讲课的“讲师”。

 

1.0时代,志愿者们提着笔记本电脑来到社区,教老人如何使用家里的台式机。老人和电子设备初接触,面临着“看不清、听不清、记不住”三大困境。看不清,志愿者们教老人使用调节大字号功能,帮他们下载读屏软件和音频电台;听不清,志愿者把语速放慢、声音放大。记不住,有些难办,光是打开文件夹,老人们总是记不住,该单击还是双击。

 

隋明哲“教学”很有一套,他把生活中的例子融入讲课内容里。隋明哲问老人,文件夹看起来像个箱子吧?咱们要打开箱子,先得抓住箱子再打开,一共分两步,所以要双击。否则你光抓住它,只能移动它,还是无法打开它。

 

类似这样的比喻还有很多。教老人美图秀秀,要更通俗地说,它能让您重返18岁。

 

老志愿者们的经验被总结成100多讲的课程讲义,为新加入的志愿者团队提供参考。

    

晚辈教老人 耐心很重要

 

2020年12月3日下午,在海淀区四道口社区居委会,一堂老年人智能手机课正在进行。讲台之下,座无虚席。这堂课教的是微信使用方法,如何发朋友圈、如何用微信充话费等,都是老年人关注的实际问题。讲义PPT字号和图片硕大,志愿者拿着话筒开讲。

 

为了防止随意提问打断其他老人听课,课前,社区工作人员宣布了“课堂纪律”:等主讲志愿者全讲完,再由坐在老人身边的协助志愿者一对二“手把手”教学。但老年人等不及,有了疑问马上发问,因为过不了多久,他们可能连问题都忘了。每讲完一个问题,台下就一阵骚动。主讲志愿者刘文泰是中国政法大学的“00后”大学生,已经第四次参加志愿服务的她理解老年人的心理,主动停下来,等待老人把问题弄明白。    

 

得知大学生来教课,70岁的刘玉兰早就在小本子上列了7个问题。语音转文字为何不准确?如何截屏?近期活动报名总要求接龙,如何接龙?

 

之前有弄不懂的手机难题,她问过一起值班测温的社区人员,问过保安,拉住小学生叫“小老师”请教过,但没再问过自己的孩子。“之前问过一次,孩子说您这么大岁数了,学这个有啥用。”

 

中青年的耐心似乎很有限,不少老人向隋明哲描述了相似的场景:他们问自己的儿女,手机某个功能怎么用,儿女说“您孙子都会,您问他去”。老人把手机递给孙子,孩子拿到手机,跑到一边玩去了。到头来老人还是什么都不会。

 

隋明哲反思自己,在家教父母也曾“不耐烦”。“当了志愿者以后,很多大学生有了转变,把耐心带回了家里。这是一个助人自助的过程。”

 

2020年重阳节期间,“夕阳再晨”发出倡议,希望每个家庭里,每个晚辈一天能用10分钟时间和老人交流,解决他们的实际问题。

 


2020年12月3日,志愿者在四道口社区教老人使用智能手机。新京报记者 张璐 摄


“亲测无效”编入课堂    

 

10年间,老人对电子设备的态度发生了变化。最初创办项目时,满腔热情的张佳鑫和志愿者发现,来学电脑的老人寥寥无几。志愿者只能靠“课间教做操”等宣传,吸引老年人参与。

 

但科技发展迅猛,挂号、打车等服务正在“上网”,习惯使用固定按钮遥控器的老人,不得不学习带有虚拟键盘的智能手机。

 

项目曾对老人的学习需求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显示,电话、微信等通讯类软件需求远超其他软件,位列第一,其后分别是新闻资讯类、购物类和地图类、拍照娱乐类软件。还有不少老人带着明确需求来学习,商家做活动,老人说领完优惠券,买东西便宜6元钱,他们专门来学习领券和网购。

 

志愿者的课程也与时俱进。隋明哲拿网购举例,在电商网站搜索大米,能出来100多种,老人不知道怎么判断。“我们告诉叔叔阿姨,您带着花镜先初筛,避免带着‘广告’字样的,再挑销量高的,最后看评论,不仅要看好评,还要看差评和带图的追评。”

 

节俭了一辈子的老年人,很容易被“蝇头小利”蒙蔽。不久前刘文泰发现,某电商平台的病毒式营销在老人中间流行,老人经常狂发链接给亲朋请求助力,希望购物时“能花100元买到1000元的东西”。说病毒式营销,老人们不懂。刘文泰下载了该软件进行试验,亲测发现,按照商家的玩法,老人转发再多,也无法得到自己想要的优惠。她把这个内容编成一堂课,以“自身经历”提醒老人别上当。


老人想融入年轻人的话语体系

 

一些老人学电子设备,还有个目的——和晚辈沟通,想融入年轻人的话语体系。隋明哲教老人使用表情包,会坦诚告诉他们,老年人喜欢使用的“微笑”表情,在年轻人看来是“皮笑肉不笑”的意思,有点尴尬的时候才会用。发文字想表示高兴,可以在话尾加个波浪线。

 

有些老人连WiFi和移动流量都搞不清楚,另一些老人却很新潮。刘文泰加了一位“老学员”的微信,这位奶奶与众不同,喜欢上网看复旦大学网红老师陈果的公开课,想了解知识付费和B站。

 

以科技为纽带,相差五六十岁的两代人正在逐步靠近。教老人发朋友圈时,奶奶翻开相册,告诉刘文泰,这是每天陪她散步的的小狗,多大了,叫什么名字。隋明哲说,加了微信好友后,叔叔阿姨不时对志愿者嘘寒问暖,让独自在北京求学的孩子们感觉温暖。

 

90后、00后志愿者曾经畅想,“如果有一天我们老了,希望也能有一批志愿者,带领我们走进信息时代。”也有人发问,年轻人对信息时代已经这样熟悉了,老了也会遇到数字鸿沟吗?

 

隋明哲讲了这样一个例子:他们在花园路、学院路地区的“老学员”,也不乏知识分子。邮科社区有一位叔叔,他之前是给工信部门制定通信规则的,现在面临的问题是,手机内存不知道怎么清理。“科技总在发展,人们也在老去。”

 

直接受益老人达20万人

 

软件每天都在变化,隋明哲觉得科技助老任重道远。幸运的是,这项服务正得到社会的关注和重视。

 

最初张佳鑫和同学想进社区教老人学电脑,没有一个社区愿意接纳他们。后来,随着“夕阳再晨”知名度和服务能力逐渐提高,一些社区开始主动邀请他们给老人上课。

 

如今,北京、上海、广东、陕西、河南等省市的100多所高校志愿者加入“夕阳再晨”科技助老公益活动中,累计参与志愿者人数超过10万人,2-3万名大学生活跃在“夕阳再晨”,10年来,直接受益老人达到20万人。

 

在北京地区以外,一些志愿者遇到了方言问题,他们在福建、浙江等地上学,当地老人不会说普通话。“我们对接了当地志愿者组织,通过当地‘年轻老人’当翻译,邀请‘年轻老人’和志愿者一起帮助‘老老人’。

 

新京报记者 张璐

编辑 贾悦 张磊 陈思 校对 张彦君

来阅读我的更多文章吧
张璐
新京报记者
记者主页
展开全文
全文
0字
您已阅读
%
打开新京报APP 阅读更多精彩资讯
相关专题

特别报道|老年人的数字困境

相关推荐
“农民导师”频登高校讲台 新型职业农民用知识改变乡村
时事
住进居委会的10个日与夜
时事
16人对7300人,“数据不过夜”最难|北京社区一线抗疫录
时事
许纪霖×徐蓓×唐小兵:战争时期西南联大知识分子如何安身立命?
文化
当人文学科走向萧条,是时候重估“无用之用”了
文化
传说中也有历史:“花衣魔笛手”中的历史与虚构
文化
朝阳区来了三位接种新冠疫苗的“代言人”,年龄加起来有298岁
北京
终极幸福的诱惑:陀思妥耶夫斯基与欧洲虚无主义思潮
文化
谢辰生走了:他用一个世纪的生命,阻止文物古迹的湮灭
文化
疫情下的上海“送药人”
时事
热门评论
云紫韵
7天前
我想起来玩的一个游戏,采集材料也是要双击
人间视角
7天前
挺好的,当我们老了,也会有很多新事物不会,年轻人多些耐心教老人,多一些耐心

新京报报料邮箱:67106710@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