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客户端

好新闻 无止境

立即打开
“确诊”无罪,“网暴”可耻
新京报 编辑 陈静
2020-12-25 19:21
呼吁网民对新冠肺炎患者“两不”:不转发隐私,不网暴辱骂。

▲资料图。图/新京报网。


“确诊”无罪,“网暴”可耻,本是常识。


疫情之下,我们的敌人是病毒,不是感染者,也是常识。


遗憾的是,有时候,从常识到共识,还隔着一条共情能力匮乏筑起的沟壑。

 

1


又有确诊者被网暴了。


12月23日,辽宁沈阳出现1例新增病例,系韩国返沈人员尹某某。


被病毒侵袭,已是不幸,但更不幸的是,尹某某跟家属的具体身份信息都被泄露。


24日中午,其家属发文称,从23日晨起截至当前,手机响个不停,上百个陌生电话不间断打进来,还有短信恶语攻击,已严重影响了一家人正常生活。这引发热议。目前沈阳公安机关已介入调查。


看完这信息,很多人或许跟我一样,又本能地生出两点疑问:


一、到底是谁泄露了确诊者的隐私?


二、是哪些人参与了对确诊者的网暴?

 

2


说“又”,是因为成都确诊女孩被网暴的事刚发生不久,还历历在目。


一样是被泄露隐私,一样是被各种辱骂,一样是当事人险些“社会性死亡”。


成都确诊女孩被网暴事件性质与影响都恶劣:就因为行程轨迹涉及酒吧等场所,有些人就凭着脑补对她的私生活攻瑕索垢,辱骂与攻讦像潮水一样涌向了她。


对确诊者的网暴有多猛,反网暴的“矫枉力”就有多猛。


▲资料图。图/新京报网。


网暴本身遭到了批评。此事发生后,四川省委书记彭清华就明确表态“坚决制止网络暴力”,而泄露女孩信息的男子王某最终被依法予以行政处罚。

 

3


殷鉴在前,原以为有些人会引以为鉴。


但总有些人会忘了那8个字:前车之鉴,后事之师。


泄露传播个人隐私是错,人肉网暴也是错,其弊害早就被说得太多太多。


可这对某些人似乎不顶用。


他们有的是隐私保护意识被窥伺猎奇心态轻易压倒,有的是无脑牵引着他们将廉价愤怒轻易对准确诊者、密接者。


就隐私泄露而言,疫情发生以来,从“文山五名医院员工泄露患者身份信息”到“宁波北仑区一辅警、村干部泄露患者孙某某等16人详细信息”,患者隐私被泄露的情况已经屡屡发生。


近期也不乏这方面案例:


11月19日晚,天津部分确诊患者及其家人的详细信息和14天全部行程,在社交媒体上流传开来。有患者家属反映频繁遭到电话骚扰。


北京顺义无症状感染者付某某活动轨迹被公布后,也有网友扒出其姓名、详细家庭住址、身份证号等。


加上成都确诊女孩、沈阳尹某某……隐私不被泄露,都成了奢侈。


再拿网络暴力来说,不论是此前湖北返乡人员名单被泄后很多人被咒骂,到成都确诊女孩被骂“夜场女王”“转场女皇”、尹某某被骂“干啥啥不行,播毒第一名”,有些人的口嗨说来就来。


他们把可以用来练脱口秀的功力,耗在了花式骂人上。

 

4


关于新冠肺炎患者信息公布的边界,其实官方已有划定。


今年2月,国家相关部门就要求:为疫情防控、疾病防治收集的个人信息,不得用于其他用途;任何单位和个人未经被收集者同意,不得公开姓名、年龄、身份证号码等个人信息;收集或掌握个人信息的机构要对个人信息的安全保护负责,采取严格的管理和技术防护措施,防止被窃取、被泄露。


可现在看,确诊者、密接者流调记录等资料过手与传达的单位太多了,主管部门、属地政府、社区、企事业单位跟医疗系统等,都可能接触到详细身份信息。


而对于网络暴力的法律规制,也不算少。


▲资料图。图/新京报网。


从《网络安全法》到《网络信息内容生态治理规定》,网络暴力都在禁止之列。而四川、成都在成都确诊女孩被网暴事件后的做法,也展示了零容忍态度。


但结合沈阳尹某某的情况看,针对性的治理显然还需强化。

 

5


鉴于此,沸腾君也想提出两点呼吁:


一,呼吁有关部门加强患者涉隐私类信息管理,建立泄露后的追溯倒查机制。


不能弄个Word文档或Excel表格就到处发,可以考虑建立完善查看后留痕的专用系统,采用带姓名水印方式避免信息被截图外传,也强化隐私信息保密制度避免非特定人员接触,对授权查看数据的人员将权限转移至第三人使用或对外部人员泄露的,必须倒查追责。


揆诸当下,已有多起有关人员涉泄露感染者隐私被查处的案例,如“益阳市赫山区卫生局副局长泄露患者隐私被查处”。


二,呼吁网民对患者“两不”:不转发隐私,不网暴辱骂。


套用网上流行的“雪崩论”句式,患者隐私大规模传播时,没有一次“随手转发”是无辜的。克制转发冲动,就是为保护患者隐私做贡献。


消除对新冠肺炎患者的攻击欲与污名冲动,他们是受害者,而非加害者。对他们多些共情,少些羞辱,从自身做起,不加入极端者的“网暴合唱”。


当越来越多人的想法从“网络暴力太可怕了,幸好我是施暴者”,切换到“网络暴力太可怕了,我绝不做施暴者”,很多受害者承受的网暴声量必然越来越小。


但愿不会有更多患者重复“成都确诊女孩”的遭遇。

    

□佘宗明(媒体人)


编辑:陈静   实习生:施可儿  校对:卢茜


展开全文
全文
0字
您已阅读
%
打开新京报APP 阅读更多精彩资讯
相关专题

早读:新的一天,从这份新闻早餐开始

相关推荐
新闻8点见丨2小时内锁定银行!北京顺义聚集性疫情处置背后
时事
别再叫新冠感染者“小阳人”了 | 新京报快评
观点
陷入氯巴占“漩涡”的家庭
时事
新闻8点见丨俄乌谈判取得重大进展后,距离和平还有多远?
时事
周强作最高法工作报告
政事儿
国新办发表《2021年美国侵犯人权报告》
第一看点
新闻8点见丨吴尊友:新冠病毒不可能变成流感一样 很难同等看待
时事
新闻8点见丨疫情+火山喷发 三位教种菜的中国老师继续驻留汤加
时事
新闻8点见丨江歌母亲赢了官司,当场痛哭:妈妈做到了!
时事
国防部长确诊:拜登政府在新一轮“疫情风暴”中迷失
观点
热门评论
157****7118
7天前
战胜疫情是每个人的责任,加油
萨尔
7天前
共同加油,战胜疫情!
工艺
7天前
只能说保留理智吧各位。

新京报新闻报料电话:010-67106710 (24小时)

新京报报料邮箱:67106710@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