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明园文物修复探秘:重现“五彩缤纷”西洋楼
12月24日,圆明园文物修复工作站,文物修复师展示已修复的琉璃构件。日前,圆明园管理处启动“修复1860”第三期文物修复工作,首次对西洋楼遗址出土的西洋纹饰琉璃构件进行修复,再现盛时西洋楼多彩的园林景观,颠覆大众对西洋楼目前灰色石刻的印象。
在文物修复工作站的一面墙体上,张贴了一张放大的西洋楼黑白照片,工作人员将现存的彩色琉璃构件做成“拼图”,拼贴在照片上,重现当年“五彩缤纷”的西洋楼原貌。
除了琉璃构件,“修复1860”三期还将修复康熙青花龙凤纹碗、康熙黄釉缠枝花纹盘、康熙斗彩水仙灵芝杯、清乾隆青花梵文高足碗等24件瓷器。
瓷器文物的保护修复要经过分拣、拆解、清洗、粘接、补配、抛磨、作色和上釉。拟修复的24件瓷器均出土于圆明园遗址考古发掘过程中,大部分都没有分拣,存在着不同程度的残缺、断裂、污垢,还沾染有胶带、石膏等陈旧的修复材料,已经松动泛黄,这些都会对瓷器文物的修复带来不同程度的影响。
近年来,圆明园的流散文物逐渐回归,长眠于地下的文物也逐步被挖掘。随着考古工作不断推进,圆明园遗址内出土的瓷器碎片高达10万余片,包括石刻、琉璃、瓷器等,大部分为清代官窑瓷器,涵盖青花、粉彩、釉里红等20多个釉彩种类。图为:修复师在打磨一件待修复的瓷碗。
圆明园“修复1860”文物修复工作,第一期已完成青花缠枝莲瓷绣墩、康熙团龙纹瓷碗等6件瓷器的修复工作,第二期已完成雍正青花碗、“地天母”佛像等11件文物的修复工作。历时97天,修复共计完成17件珍贵文物。图为:修复师在给一件瓷碗作色。
修复师在给一件瓷器补釉。
圆明园还对修复文物进行3D扫描,并将信息收入到圆明园线上数字博物馆,游客可在圆明园微信公众号上观看。图为:一件康熙年间的瓷器已修复完毕。
新京报记者 浦峰 吴为 摄影报道
编辑 吴飞虎 校对 赵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