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客户端

好新闻 无止境

立即打开
北京吴式太极拳传承人:80高龄仍愿为非遗推广做贡献
新京报 记者 吴婷婷 编辑 张畅
2020-12-18 20:48
张全亮为既没有时间也没有太极拳基础的爱好者创编了“传统吴氏简化太极拳10式”,在全国大力推广。

新京报讯(记者 吴婷婷)北京时间12月17日晚,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决定,将“太极拳”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这是我国第41个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相关名录的项目。

 

今年80岁高龄的张全亮是北京大兴鸣生亮武学研究会名誉会长,也是吴氏太极拳的代表性传承人。新京报记者电话联系上张老先生时,他正在太极拳发源地焦作和其他流派太极拳传承人一起庆祝太极拳成功申遗,言语中透露着兴奋。


张全亮讲授吴氏太极拳。受访者供图

 

张全亮介绍,吴氏太极拳发源于北京大兴区,奠基人是满族人全佑,定型人是吴鉴泉、王茂斋等为代表的太极拳名家。上世纪70年代初,每周有两个晚上,张全亮会骑自行车往返30余公里到北京城区,追随吴氏太极拳名家王培生先生系统学练吴氏太极拳。学习四年半之后,张全亮终于将吴氏太极拳请回大兴,在这里继续发扬吴式太极拳。经过张全亮近三十年的苦练及研究,他广收门徒、培训吴式太极拳爱好者,广泛宣传吴氏太极拳健身养生及其博大精深的文化内涵。

 

“吴式太极拳以易理、医理为拳理,以阴阳变化为灵魂,去掉了原拳式中的纵跳、震脚、大开大合、低裆下势、发声发力等练法,融点、打、拿、发、摔、卸于一体,形成含而不露的新拳术风格。”张全亮说。


据不完全统计,从2001年张全亮退休至今,为了传承保护吴氏太极拳和梁式八卦掌这两个非遗项目,他累计自筹资金100余万元。吴氏太极拳在大兴地区的练拳人数已从几十人发展到近万人,吴氏太极拳传习社在全国达到100多个。

 

为了让更多公众参与、了解太极拳,张全亮为既没有时间也没有太极拳基础的爱好者创编了“传统吴氏简化太极拳10式”,在全国大力推广,受到广大太极拳爱好者的喜爱,改变了过去人们对吴氏太极拳难学、难练、难推广的普遍认识。此外,张全亮还创编了传统吴氏简化太极拳18式、28式,还创编有吴式太极器械、健身功法等。

 

张全亮表示,虽然自己已近80岁,但将继续深入研究吴氏太极拳、梁式八卦掌两个非遗项目的技术、理论和文化,为非遗传承推广做出贡献。

 

新京报记者 吴婷婷

编辑 张畅 校对 柳宝庆

来阅读我的更多文章吧
吴婷婷
新京报记者
记者主页
相关专题

太极拳申遗成功,我们挂在嘴边的“申遗”到底是啥?

相关推荐
大戏看北京元宵特刊丨国家大剧院歌剧《茶花女》演绎爱情经典
娱乐
2025北京图书订货会闭幕,这些新书和活动值得回顾
文化
北京一万余名中小学生为首都发展提建议,中轴线成热门关注对象
教育
共筑蓝色梦想 共谱国际交流新篇章 第十六届中国杯帆船赛深圳大鹏扬帆
新京号
“大戏看北京”5月文艺资讯 | 凤凰传奇开唱“吉祥如意”
娱乐
牢记嘱托感恩奋进 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河北篇章——河北省代表团开放团组活动答记者问实录
新京号
非遗演出保护|智化寺京音乐:最大难题是复原98首失传曲目
娱乐
非遗传承的北京样本
时事
全国人大代表吴华侠:老字号“焕新”,要处理好传承与创新的关系
时事
访谈间丨新老代表对谈:美术馆和老字号都瞄上了“博物馆之城”
北京

新京报报料邮箱:67106710@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