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京报讯(记者 李傲)随着黑龙江漠河第十一届冰雪文化节启动,每年如约而至的采冰人准时出现在了漠河的冰面上。从11月中旬开始工作的采冰人均来自当地林业局防火办的工作人员,采冰负责人表示,他们每天要在冰面上作业8个小时以上,日均采冰量2700块左右,只为给冰雪节做准备。
漠河采冰人。受访者供图
从11月12日开始,在漠河的大林河和老槽河上有一群忙碌的身影,他们每天天还没亮就出现在了冰面上,调试和安装采冰设备,为采冰做准备工作。凿冰、采冰、运冰,装冰、卸冰,则是他们每天的工作程序,看似简单,但操作起来非常有难度。一天工作8个小时以上的他们,在寒冷的漠河户外也会嗞嗞冒汗。“每块冰的重量在300多斤,长80公分,宽40公分,厚度就要看当时冰冻的情况了。”采冰负责人张建龙介绍,11月中旬,冰面厚度只有20公分,随着天气越来越冷,现在厚度可达到40公分。
张建龙是当地林业局防火办的副主任,每到冬天他便成为了这里的统筹组长,“在漠河采冰的人基本上都是我们单位的员工,共有300多人来到冰面作业。我们采冰也是为了给前方冰雪节做保障,这一干,也干了有十几年了。”
采冰。受访者供图
据介绍,他们每天从7点开始凿冰,师傅们会拖着由手扶拖拉机改装的电锯,在冰面上进行切割,然后用冰爬犁将一块块的冰块从河里打捞上来,“以前都是用铁丝钩,现在有了冰爬犁比以前省了很多劲儿。”张建龙说道。
到了早上8点半,工人们就开始装车送到冰雪节现场进行制作,而下午3点,漠河就开始黑天了,凿冰的作业只能停止。大家把最后一批冰块装车运走,一天的工作才算结束,那时,采冰师傅的帽子上都会结满了白霜。
整块的冰装车。受访者供图
张建龙表示,采冰过程中最危险的是脚下打滑,因此,大家都会用上防滑垫,以防摔倒,同时也为了保暖。
因为采冰人的辛苦工作,日前,漠河市精心打造的“北极漠河冰雪大观园”全部竣工,免费向游客开放。同时,这也标志着中国漠河第十一届冰雪文化节正式拉开序幕。“北极漠河冰雪大观园”占地3万平方米,分为“北”字文化区、民俗展示区、冰雪游乐区三大区域,总用冰量6万块,用雪量2.5万立方米。从夜空中俯瞰,园区宛如流光溢彩的冰雪童话世界。
新京报记者 李傲
编辑 张树婧 校对 李项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