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客户端

好新闻 无止境

立即打开
北京将建设首批71个轨道微中心,涉及14个区28条线路
新京报 记者 徐美慧 编辑 白爽
2020-12-15 19:58
目前,列举的案例包括亦庄站前区南站、未来科学城南区站、平谷站。

新京报快讯(记者 徐美慧)记者今日(12月15日)从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委员会获悉,为促进轨道和城市融合发展,提升站点周边的城市活力,北京市近日批复首批71个轨道微中心,涉及14个区、28条线路。

 

2018年,北京市印发了《关于加强轨道交通场站与周边用地一体化规划建设的意见》,提出在轨道交通车站周边打造微中心。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委员会与各区密切对接,研究形成第一批轨道微中心上报市政府。近日,市政府正式印发了《北京市轨道微中心名录(第一批)》的批复。

 

轨道微中心是与轨道交通站点充分融合、互动,可达性高,土地集约化利用程度高,具有多元城市功能,具备场所感和识别性的城市地域空间。

 

据了解,轨道微中心站点周边用地功能的混合度高,商业办公、生活性服务业和公共设施等多种功能在站点周边布局,使市民在完成日常通勤的同时,能够就近完成购物、娱乐等活动。此外,结合复合化的各种交通方式,轨道微中心将满足人流集散的功能要求,形成便捷高效的交通接驳和地上地下连接。

 

据了解,轨道微中心综合考量站点在轨道交通线网中功能定位、交通级别、周边用地、区位条件等因素进行筛选。


北京市轨道微中心(第一批)分布图。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委员会供图


第一批微中心名录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聚焦近期实施,结合在编试点单元控规范围、轨道交通在建线路及市郊铁路重点项目,并结合各区实际,进行深化筛选。共划定71个微中心,涉及14个区、28条线路。目前,列举的案例包括亦庄站前区南站、未来科学城南区站、平谷站。

 

具体管控要求方面,轨道微中心范围内商业、商务、公共服务、文化娱乐等公共功能用地面积占比达到30%以上; 轨道微中心内主要建设用地一般较所在地区同类用地开发强度高10%以上;轨道微中心范围应作为地下空间利用重点区域;轨道微中心内地面步行系统路网密度应达到道路网密度的1.2-1.5倍;轨道微中心及周边地区应构建地面人行道、地下通道、空中连廊、过街天桥等立体化的步行设施网络。

 

以亦庄站前区南站为例,轨道微中心建设将以车站为核心形成混合模式综合性的复合城市空间,激发和引导后续城市开发,提升区域影响力和土地使用效率,推动区域文化、科技、生态的深度融合,积极推进“站城产一体化”开发。

 

未来,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委将发挥轨道交通线网规划及一体化专班作用,加强统筹协调和督促指导,推动各项工作落实,与各区一起打造轨道微中心,提升城市活力。

 

新京报记者 徐美慧

编辑 白爽 校对 李世辉

相关专题

早读:新的一天,从这份新闻早餐开始

相关推荐
京津冀协同发展11年,现代化首都都市圈正在成型
北京
北京多个重点项目全面复工复产,副中心站枢纽预计年底基本建成
北京
北京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2025年市政府工作报告重点任务清单》的通知
新京号
全文 | 北京市政府工作报告
新京号
全文 | 北京市政府工作报告
第一看点
向“新”而行 大兴区全力打造宜居宜业永兴之城
新京号
3号线、12号线开通在即,部分车站已换上新版线路图
北京
本周日北京将开通3条(段)地铁新线,这些区域出行将更便利
北京
开通倒计时!北京地铁3号线、12号线即将亮相!官宣更多细节——
新京号
北京地铁3号线、12号线通车在即,线路图、车站效果图“剧透”
北京
热门评论
tnt154
7天前
太好了,越来越像国际化大都市了[大笑]

新京报报料邮箱:67106710@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