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客户端

好新闻 无止境

立即打开
《令人心动的offer》与真实的职场,差了多远?
新京报 编辑 张进
2020-12-04 11:47
当真人秀节目也表演起毕业求职时,我们是从中看到自己的影子、产生共鸣,还是发现那不过只是镜头下的画面?如果说,真人秀的观众清楚两者的距离,那么在看职场类真人秀时,是在看什么?

找工作,无疑是毕业生完成身份转变的一个关键过程。在此后,一个人往往才更接近“独立自主”状态。以往,我们向朋友、家人或网上的陌生人谈起自己求职的经历,有酸甜,有苦辣。当然,我们也可能更愿意独自咽下。当真人秀节目也表演起毕业求职时,我们是从中看到自己的影子、产生共鸣,还是发现那不过只是镜头下的画面?如果说,真人秀的观众清楚两者的距离,那么在看职场类真人秀时,是在看什么?


《令人心动的offer》第二季海报。


正在热播的职场观察类真人秀《令人心动的offer》自去年第一季就备受关注。这档翻拍自韩国综艺《Good People》的真人秀,从刚开播时饱受争议,到最后以豆瓣评分8.3分收官,不可谓不成功。


也是基于这样的基础,第二季的观察嘉宾直接请来了撒贝宁、杨天真、周深这些或专业或自带话题度的明星,这所有的一切似乎都在表明节目组想要超越第一季的野心。但开播到现在,热度不减,口碑却没有达到预期。


理解这一切,先来看看观众最期待一档观察类真人秀表演什么。


撰文 | 帕孜丽娅


01

观察与窥视:真人秀的“纪录片化”


不同于以往真人秀中,观众只能作为普通观众看到镜头展示的一面,观察类真人秀的核心在于“观察”,观众不仅能看到真人秀的演绎,还能看到所谓观察团对真人秀观察与点评。


观察类真人秀,已经呈现综艺“纪录片化”的趋势(同样,纪录片领域也有纪录片的“综艺化”之说),它使得综艺节目能够除了娱乐元素,还能具备纪录片的“真实感”,并能借娱乐形式讨论社会问题。


综艺、纪录片,近年来两者彼此影响的程度越来越深。纪录片导演陈晓卿认为,纪录片行业呈现综艺化的趋势,而这也给他带来挑战。图为《风味人间》第二季画面。


弗洛伊德说:“每个人的潜意识里都有偷窥他人的欲望。”在分析影视剧时我们总会强调“窥视”一词的重要性。但影视剧因其制作和表现特点,无法完全满足观众的窥私欲,不得不承认的是大部分人都会对他人的私人领域有强烈的好奇心,会期待被观察者饮食起居、人际职场等私人领域的全方位公开化。


观察类真人秀就是依托于观众的这种期待出现的,观察室给了观众窥探他人生活的机会,最重要的观察室的设置使得这种“隐私侵犯”正当化,观众能够以合法身份进入被观察者的隐私生活。


不同于许多聚焦于婚恋问题的观察类综艺,《令人心动的offer》将视角放在了求职的大学生身上,观众能够看到初出茅庐的大学生面对种种职场问题后的行为和态度,这是节目最核心的内容。


另一方面,观众不光能看到被观察者的生活日常,还能看到观察者的互动讨论,也就是观察团的讨论。这种在两种视角下的随意切换,恰如罗兰·巴特形容的“用居高的视点,即上帝的视点来传发故事。”上帝视角给予观众的是视觉和心理的双重满足感。


《神话修辞术》,[法] 罗兰·巴特 著,屠友祥 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16年8月。


因此,从观看节目来说,观众既希望能看到实习生在职场的成长,有希望能看到何炅主持下的观察团有犀利的点评。特别是第二季撒贝宁和徐律的加入,提高了观众的期待值。


如果说实习生的成长有助于观众代入自我,产生共情,那么观察团的点评就有助于观众看到交战的不同观点,形成对社会现象的独立思考,避免成为马尔库塞笔下的“单向度的人”。


02

差异与困境:消失的“影子”


从节目本身来看,第一季之所以受欢迎,是因为我们在这些实习生身上或多或少看到了自己或身边人的影子,那种从象牙塔步入社会时的惶恐、不安看着是真实的,即便观众都知道这只是一场真人秀。


但这一切在第二季的面试环节就消失了,或者说,已经没那么强了。第二季开播至今,引发的话题是“王骁才是凡尔赛”“朱一煊自来熟”等不痛不痒的内容,而对一些原本可以认真探讨的话题或一笔带过,或单方面下了结论,失去了之前观察和点评必有的精髓。


《令人心动的offer》第二季的提问画面。


在第二季的面试环节播出后,网上出现不少声音,探讨女生在求职时被问到“以后会以家庭为重还是事业为重”是否合理,不少女性也借此话题阐述了自己曾经历过的职场性别歧视。可以说,这是一个当下年轻人非常关注的话题。但上一季还能认真探讨女性怀孕后遇到职场歧视怎么办的观察团,这一季对这样的面试环节并没有表达多少质疑,这也引发一些观众的不满,表示“直接弃了”。


另一个值得关注的是“学霸”王骁和“背水一战”的丁辉。王骁出场自带斯坦福光环,轻而易举获得实习资格,在之后的节目中也几乎三句不离斯坦福,也由此被带入了最近的凡尔赛文化,网友戏称他为斯坦福凡尔赛。而丁辉更像是许多普通人的缩影,出身不算好,本科一般,但凭着要证明自己的倔强、不服输的心态,逆天改命,成功从销售转型成为了律师。


王骁被网友戏称斯坦福凡尔赛。图片源自网友@王晓晓对节目的截图、对比。


如果说王骁的简历是优秀的标准模板,那么丁辉的简历就是逆袭的绝佳示范。但这样的逆袭似乎并不受带教律师待见,带教律师们认为丁辉喜欢背水一战的性格会让自己和身边人都很辛苦,并不建议年轻人模仿他。


简单的盲从无论何时都不算理性,但另一方面,年轻时走上了一条不适合自己的路,想要改变就是对自己和身边人不负责吗?这样的价值观,显然无法得到当代追求自由、个性的年轻人的支持。


《令人心动的offer》第二季实习生丁辉。


进入实习环节,丁辉与其他几名实习生和带教律师的格格不入被表现得更加淋漓尽致。作为普通人的观众,会不由自主将自己代入丁辉的处境,然后感受到更强烈的尴尬与挫败。正如网上曾有人调侃的,“条条大路通罗马,但有的人出生就在罗马”。


都说“红圈所”(指比较“顶级”的律所)是鄙视链最明显、最看出身的地方,其他几名实习生也大多符合“红圈所“这些不成文的规定,基本都有着留学背景,家世背景不错,有的可以开车去实习,也有的喜欢闲暇时乘船航行,总之,大多过着普通人难以企及的生活。


而丁辉则有着许多年轻人的缩影,出身不算好,没有留学的条件,却也不甘就此过完一生,一次次背水一战,获得与其他人站在同一起跑线的机会。但最后却被质疑年龄大、本科出身不够好。于是,年轻人再次从丁辉身上看到了自己的影子。


当一些所谓的不成文规定在镜头中展现,且所有人都默认这些规则是正常的时,年轻人不得不陷入失望后的自嘲。


前段时间“内卷”成了热门词汇,各行各业都在吐槽内卷严重,学者们也在强调,内卷的出现跟社会单一价值取向密不可分。即便如此,年轻人不得不一边抱怨着内卷与不公,一边加入这场暂时看不到终点的赛跑,因为不参加意味着被淘汰。


上个世纪80年代,在“内卷化”进入汉语世界之初就已经被误读,持续至今,而误读后的“内卷化”反而展现了令人吃惊的概括能力。点击图片查看往日推文《现在流行的“内卷”,从34年前就开始被误读》。图为《大明王朝1566》(2007)剧照。


豆瓣有个知名小组“985five引进计划”,小组成员常自称“小镇做题家”,认为当年就是靠着刷题功力在高考中拿到了985的入场券,但是进了985才发现强者之外更有强者,不愿意成为强者,就只能躺平当一个“five”。


可身处名校的强者之间,即便下定决心躺平,也难以摆脱“朋辈焦虑”,继而陷入更深的无助与焦灼中。


03

综艺的内与外


有人说《令人心动的offer》是“令人自卑的offer”,节目组找到的这些家境、外貌、学历样样都好的学霸们只是大学生中少数的一部分,无法代表普通大学生的处境。反而可能会让一些公司提高对应届生的期待和要求,让更多普通学生难以找到合适的工作。


自第二季开播以来,豆瓣各个小组充斥着“心动的offer看得我整个人都不好了”“能不能出普通人版offer”之类的话题,精英们的日常与遇到的难题,如今已无法引起普通观众的共鸣。


当整个社会都在号召大家向上、都在展现金字塔顶端人的生活时,我们就会渐渐失去向下看甚至平视的习惯,久而久之,底下的普通人会被忽略乃至无视。而被忽略的普通人则会在自我怀疑中陷入失语。


“红圈所”月薪两万+的实习工资固然引人羡慕,但2020年春招季的应届生岗位的平均薪资只有5838,基本算是节目组实习生工资的五分之一。 


网络招聘平台统计的2020年春招季应届生岗位的平均薪资、平均期望薪资,来自BOSS直聘研究院。


而近年热门的互联网技术类岗位,应届生平均招聘薪资为7036元。而当前提供这些工作岗位的大多是一线、新一线城市,考虑到这些城市的住房成本,现在的年轻人面对的环境远没有节目中呈现的那样光鲜亮丽。


《令人心动的offer2》第一期的题目是《职场如战场》,但在观看节目时,观众会发现每个人在这个战场的站位本就有所不同,更重要的,对普通大学生而言,比起作战,更在意的是生存下去。


有人说现在的年轻人越来越“丧”了,“佛系文化”“丧文化”在互联网的兴起让一些学者提出这是在与日本“低欲望社会”相对应。日本的低欲望社会是指年轻人不结婚、不生育、不买房的社会现状,被消费绑架的日本社会中,青年人以“佛系”躲避房价、物价的高企,用低欲望的极简主义生活态度抵抗消费社会。“丧文化”表征了某些消极的社会心态,表意背后却是青年群体真实的生存样态。越来越强烈的社会焦虑和相对剥夺感,使得当代青年只好用一种看似绝望颓废的方式表现自我。


日本电视剧《我不是结不了婚,只是不想》(2016)剧照。不买房、不结婚、不生育,甚至都不出门,在日本社会成为一种流行。


而在中国社会,有学者研究指出,“佛系青年”背后依然是“丧文化”特质的凸显。从以前的“都行”“随意”“没关系”到如今的“躺平”,年轻人的“丧”特点日益突出。这种看似不思进取的生活状态,其实只是年轻人面对种种生存、生活压力的消极抵抗。


正如《社会心态蓝皮书:中国心态研究报告(2016)》中写到的:“对个人而言,整个社会的公平或不公平指数只是一个冰冷的数字,很难让其产生明显的触动,但与他人、他群的收入或生活状况比较却可以生动展示彼此差距的具体维度和程度,从而对其公平感和主观幸福感产生直接影响。”


而当一档综艺让我们看到与普通观众不在统一起跑线的“精英们”的厮杀时,且观察团除了撒贝宁无一人替普通人发声时,我们除了大呼“学霸真厉害”外,好像也别无选择。


04

“觉出一点不必放弃的希望”

“品到苦涩中的一抹甜”


在真人秀构建出的拟态环境中,面对“中产阶层”叙事与个人当下所处环境的对比、媒介环境与个人真实状况的冲突,年轻人可能陷入一种割裂感。这样的割裂很容易让年轻人失去对自我、对未来的信息,从而陷入“消极”思维。


有趣的是,《令人心动的offer》第一季中曾经强调追求律政梦的几位实习生,如今大多没有从事相关行业,转而做了博主,或者说网红。这档职场观察类的真人秀未必使他们获得了多少职场晋升的技能和素质,但至少拥有了名气和流量,选择利用这些名气过更好的生活无可指摘。


我们无意评价这些同学的个人选择,但需要反思的是这样一档节目的存在意义究竟在何处。一档以求职为主要内容的节目,最终的求职者大多放弃了本来的行业,本就是件值得思考的事。


其实年轻人并不需要太多所谓的说教与指导,只是希望能在屏幕上看到一点自己的身影,觉出一点不必放弃的希望,品到苦涩中的一抹甜。对很多人来说,可能这就足以成为令人心动的offer。


本文内容系独家原创。撰文:帕孜丽娅;编辑:西西;校对:薛京宁。题图素材来自电影《喜剧之王》(1999)剧照。未经新京报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欢迎转发至朋友圈。

展开全文
全文
0字
您已阅读
%
打开新京报APP 阅读更多精彩资讯
相关专题

早读:新的一天,从这份新闻早餐开始

相关推荐
蓝盈莹:《精英律师》里的戴曦缺少“毒打”
娱乐
热门评论
hongli
7天前
那些毕业于重点名校的也是通过自身的努力获得的,至今仍然觉得,高考是相对而言最公平的考试,给了无数平凡家庭的孩子一个机会!努力就会有的机会!

新京报新闻报料电话:010-67106710 (24小时)

新京报报料邮箱:67106710@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