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客户端

好新闻 无止境

立即打开
中超本土球员顶薪500万,多数俱乐部要改名
新京报 记者 周萧 编辑 王希翀
2020-11-25 15:35
中国足协在苏州召开中超俱乐部工作会议,降薪和俱乐部名称中性化为重要议题。

今天上午,中国足协在苏州召开中超俱乐部工作会议。在本次会议中,降薪和俱乐部名称中性化为重要议题,此前受到外界关注的“转会锁”问题没有在会议上提及。

 

中超再现腰斩式降薪


与前一天的中甲俱乐部工作会议相同,今天中超俱乐部的与会代表们也在会议开始前将手机交给现场工作人员保管,会后再领回手机。职业球员进一步限薪和俱乐部支出总额下调是今天会议的最重磅内容。

 

中国足球近年来对“限薪”并不感到陌生,在去年12月25日召开的投资人会议中,足协制定并公布的“工资帽”为国内球员顶薪1000万元人民币,新签外援工资税后不超过300万欧元。时间再往前推,中国足协在2018年的职业联赛总结大会上宣布,自2019年起设置俱乐部总支出的最高限额,中超联赛2019、2020、2021年的限额分别为12亿、11亿和9亿(不包括青训等支出)。

 

与此前政策相比,限薪在2020赛季后再次大幅度跨步,被外界称之为“腰斩”:足协在今天的会议中强调,中超各俱乐部在2021赛季的单季支出总额不得超过6亿元,本土球员顶薪由1000万元人民币缩减至500万元人民币,外援顶薪为税前300万欧元;俱乐部总支出中用于支付给本土球员和外援的薪酬总额不得超过7500万元人民币和1000万欧元。

 

与此同时,中国足协本次出台了配套降薪的监管措施,除了引进第三方监管外,中超俱乐部单赛季支出总额超标将面临扣除联赛积分的处罚,处罚措施为超额比率在20%内者扣除6分,超额比率在20%至40%间者扣除12分,超额40%以上者扣除24分。中超俱乐部单赛季对球员薪酬支出超标同样将面临最低扣除9分,最高扣除18分的处罚。若球员没有按规定申报个人收入,经查实后将面临停赛24个月的处罚。

 

名称中性化提上日程

 

俱乐部名称中性化一事已被提及多年,为了贯彻落实《中国足球改革发展总体方案》,中国足协在2017年1月19日公布的《加强管理与引导 促进职业联赛健康稳定发展》中就提到,“在已完成俱乐部属地化的基础上,促进实现俱乐部股份多元化、名称中性化。”

 

2019年12月25日的职业联赛政策说明会后,中超官方发布了《2020赛季中超俱乐部公约》,其中第五条为:“加快俱乐部名称中性化。保证在2021赛季前完成名称中性化改革,通过名称中性化,优化俱乐部股权结构,推动俱乐部地域化。”

 

在今天的会议上,俱乐部名称中性化再次被提上日程。据了解,目前除了大连人外,大多数俱乐部均面临着名称调整。老牌俱乐部要改名在消息传出后引发热议,上海申花俱乐部新闻官马悦在社交平台上透露:“投资方绿地集团下属没有用申花命名的企业,所以‘申花’是合格的!请大家保持情绪稳定。”除此之外,有着典型企业特征名称的俱乐部则面临着大幅修改调整。

 

新京报记者 周萧

编辑 王希翀 校对 李立军

相关推荐
新闻8点见丨国庆假期返程指南;本赛季CBA新设俱乐部杯赛
时事
新闻8点见丨“女王”郑钦文夺冠之后;专访小轮车女子公园赛冠军邓雅文
时事
热门评论
柚子
7天前
限薪
大地方
7天前
中超球员的薪水的确高得离谱
吃吃吃
7天前
不管踢啥样儿,都有一份可观的收入。

新京报报料邮箱:67106710@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