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京报快讯(记者 裴剑飞)在距离北京中心城约25公里处,城市副中心站综合交通枢纽工程正在稳步推进,预计2024年底具备通车条件。
近日,“北京城市副中心站综合交通枢纽工程”进行了第二次环评公示。根据已经披露的信息显示,未来这个枢纽站将引入3条国铁线路和3条轨道交通线路,新建平谷线及M101线也都将在此设站,同时枢纽内还将预留1座城市航站楼。
项目地理位置图。
去年11月底开工,预计2024年底具备通车条件
北京城市副中心站综合交通枢纽位于北京市通州区的杨坨地区,西起北运河东岸,东至东六环外路县故城遗址区,北起京哈南侧路,南至杨坨中路、杨坨一街。该枢纽是京唐城际、京滨城际铁路近期始发终到站,也是城际铁路联络线的重要车站,是《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16年-2035年)》中明确的10个全国客运枢纽之一。
副中心站综合交通枢纽西接北京中心城,距离约25公里;东接廊坊北三县,衔接天津滨海新区和唐山,分别距离约125公里和140公里;北接首都国际机场,距离约20公里;南接大兴国际机场和雄安新区,分别距离约60公里和120公里。
据环评公示披露:北京城市副中心站综合交通枢纽工程的建设内容包括接驳场站、综合交通枢纽配套、公共服务空间、市政配套设施、城际铁路联络线车站预留工程、轨道交通平谷线车站(含101线车站)预留工程。
根据城市副中心0101街区层面控规要求,副中心枢纽一体化地区以交通枢纽功能为主,兼有商务办公、综合服务功能。一体化区域汇集了三条铁路(京唐城际、京滨城际、城际铁路联络线)和三条城市轨道交通线路(平谷线、M101线、6号线),并预留1座城市航站楼。一体化范围内地上建筑包括五星级酒店、5A级写字楼、公寓、文化艺术展览、商业、休闲等多种业态。
据了解,副中心站综合枢纽项目土建施工周期为5年,已于2019年11月底开工建设,预计2024年12月底具备通车条件,整个施工周期历时60个月,在主体建筑实施时同步实施配套道路工程。
北京城市副中心站综合交通枢纽分层示意图。
引入3条地铁,M101线预留向燕郊延伸条件
记者注意到,根据规划,北京城市副中心站综合交通枢纽还将引入3条轨道交通线路,包括新建M22平谷线副中心站及M101线副中心站、改造既有M6线北运河东站。
其中,新建M22线(平谷线)将引入北京城市副中心站综合交通枢纽设站。M22线全长约 45.8公里,河北境内约14.8公里。全线共设置车站16座(河北境内设3座车站),其中换乘站10座,除高楼南站外均为地下站。
另一条连接京冀两地的轨道交通线路——M101线也将在副中心交通枢纽设站。M101线站厅层位于副中心枢纽地下2层。M101线北起高辛庄,南至通州小甘棠村,途经通州商务园(通州西站)、副中心站、城市绿心等重要功能组团。线路全长约27.8公里,共设车站17座,均为地下车站。值得关注的是,环评报告提出,M101线预留向东至潮白新城、大厂延伸条件。
除了两条新建线路外,还将改造既有M6线北运河东站。北运河东站为地铁6号线二期中间站,于2018年底通车。改造内容涉及站厅土建、检票闸机、扶梯设备等项目。
枢纽站地下建设停车场,满足通勤者换乘接驳需求
北京城市副中心站为地下三层站,其中地下三层为铁路站场,共8台14线;地下二层主要为属于铁路车站核心区的候车厅、出站通廊、出站厅、旅服商业以及管理设备用房;地下一层主要功能属于铁路车站核心区的进站厅、旅服商业以及管理设备用房。
在地面层,枢纽在铁路车站西南角设置换乘地铁和国铁车站的城市公共换乘轴,大量来自地面乘坐地铁或国铁的旅客由此换乘轴进入地铁或铁路车站。枢纽南侧布置轨道交通换乘空间及TOD一体化区域。枢纽地面层为城际枢纽屋盖、物业开发及公共景观空间。
记者注意到,为了实现“小汽车”与“轨道交通”间的有效衔接,给通勤者提供便利,副中心站综合枢纽在设计时就充分考虑了“P+R接驳停车需求”。枢纽的地下二层东部区域就设置为社会车停车,主要满足枢纽乘客的停车需求。西侧北部设置为出租车上客站台及蓄车区。西侧南部设置为网约车上下车站台及等候区。
新京报记者 裴剑飞
编辑 白爽 校对 柳宝庆
